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17:58: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2022年1月北京门头沟区期末]画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
A.农业的发展 B.科技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城市的兴起
返回
D
2.[2021 ·濮阳模拟]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建立在主教的领地上。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杀死主教,并坚持斗争多年。琅城起义的主要目的是(  )
A.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
B.反对教会的腐败
C.建立近代民主政治
D.反抗专制王权
返回
A
3.中世纪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为自治城市。这说明中世纪城市(  )
A.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
B.只能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
C.已完全摆脱封建领主控制
D.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
返回
D
4.“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下列各项最能生动印证这句谚语的是(  )
A.当时没有工业污染,城市空气清新
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享有自由
C.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D.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返回
C
5.[2021 ·贵阳期中]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 B.封建贵族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返回
C
6.格兰特说:“人类经历了无数城市文明的兴衰,但没有一种城市文明产生过欧洲大学那样的东西……它源于西方在12世纪的特殊状况。”“欧洲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经济的发展
B.罗马教皇的支持
C.国王统治的需要
D.外来文化的传播
返回
A
7.[2022年1月芜湖期末]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返回
C
8.[2021 ·黄冈模拟]12世纪,西欧大学兴起,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还要学习法学、医学等专业课程。这些大学课程的设置反映了(  )
A.教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B.教育的日益平民化
C.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D.教育的资本主义化
返回
C
1. [史料实证]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则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只有王室才能决定城市能否自治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市民可以通过暴力方式获得城市自治
D.城市可获得部分自治权
返回
【点拨】据“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可通过金钱赎买的方式获得部分自治权,故D正确。
【答案】D
2.[2021 ·海南模拟]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法律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返回
【点拨】据“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故D正确,排除C;A、B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D
3.一方面,大学的兴起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特别是如巴黎大学等著名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材料意在说明(  )
A.大学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B.大学的兴起为教会培养人才
C.大学兴起顺应了封建主的需要
D.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返回
【答案】A
【点拨】根据材料中“刺激了城市的贸易”“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可知,大学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A正确。B、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4. [唯物史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汇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四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城市的特点。(4分)
交通便利;规模小。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在12世纪西欧就出现了星罗棋布、大小不等的城市,城市商业及手工业繁荣起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6分)
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为更好地在城市进行自由的商业贸易,摆脱封建性商品流通税和封建枷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4分)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返回(共17张PPT)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2021 ·长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返回
A
2.下图是中世纪西欧的一个庄园的图解,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领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返回
D
3.[2021 ·新疆]下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
A.领主的佃户
B.独立的小生产者
C.自营地的所有者
D.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返回
A
4.西欧封建庄园的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拥有的权利是(  )
A.拥有生产工具的权利
B.拥有自己的财产的权利
C.拥有份地保有权
D.拥有参与庄园统治权
返回
D
5.13世纪法国乡村的一所庄园里,某佃户将小麦背到了庄园外的一个磨坊磨成了面粉,该佃户可能面临的后果是(  )
A.当地主教惩罚,剥夺自由
B.庄园法庭审判,处以罚金
C.当地主教审判,没收份地
D.庄园领主惩罚,劳动3天
返回
B
6.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领主本身意愿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佃户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由代表组成陪审团……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为处理“家务事”。对庄园法庭解读有误的是(  )
A.目的仅是维护领主的权力
B.开庭时庄园内的佃户必须参加
C.不处理庄园以外的其他事务
D.开庭时间不确定,是非常设机构
返回
A
7.公元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依据佃户劳役的惯例,确认茅舍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驳回领主对农奴的控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庄园法庭(  )
A.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B.是根据领主的意志设置的
C.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利益
返回
D
1.[2021 ·河南模拟]“佃户为了报答领主让他在共有牧场上放牛,要给领主些乳酪,以此作为地租;如果在树林里喂猪,就要用优良的猪肉作为地租付给领主;在河里捕鱼,则必须给领主一部分鱼;在树林里拾集枯死的树枝,必须为领主提供木材。”材料反映了(  )
A.佃户与领主关系十分友好 B.佃户受到领主各种盘剥
C.佃户通过努力能自给自足 D.佃户是独立的小生产者
返回
B
2.“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非得到领主的特别恩准。”材料表明(  )
A.领主具有一定的权威
B.领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C.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庄园法庭限制领主的特权
返回
【点拨】据“除非得到领主的特别恩准”可知,材料表明领主具有一定的权威,故A正确。B中“完全决定”太绝对,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A
3.[2021 ·汕头澄海区期末]下面是西欧约克福德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农奴之间的矛盾重重,纠纷最多
农奴之间纠纷 100件
农奴与庄园主纠纷 152件
农奴与教士间纠纷 5件
教士与庄园主纠纷 8件
B.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
C.庄园法庭可以随时开庭审理案件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返回
【答案】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初,西欧地广人稀,居民村落主要在庄园中,按照传统的法律和习俗生活。各个庄园之间几乎互不影响,经济生活自给自足。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治权威,使得提供保护的义务变成了当地的事务,庄园主的军事力量可以提供保护,因此庄园主成为解决争端的人选,实施当地法律和维护当地习俗。
——道格拉斯 诺斯《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一个理论模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西欧庄园的特点,(4分)并指出当时西欧庄园主力量发展的原因和表现。(4分)
特点: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有司法权、管理权。原因:中央政治权威的缺失。表现:掌握了地方军事力量和司法审判权。
材料二 庄园里的领主设置庄园法庭,由领主或其代理人主持,主要审理佃户与领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后者的利益。另外,法庭也审理一些其他的案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的作用。(4分)
①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意思接近即可);②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返回(共19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他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帝王之一,他为拜占庭帝国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这个帝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延续了近千年,后来一度成为亚欧大陆西部文明世界的唯一火种。他主持修订的法典,成为超越时空限制的法律大全,深刻影响了近代欧洲各国的法律。材料中的“他”是(  )
A.凯撒 B.汉谟拉比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一世
返回
D
2.[2022年1月焦作期末]公元529年编成的《查士丁尼法典》对当时欧洲以及后来世界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汇编的主要是(  )
A.古代世界各国的法律
B.罗马共和国的法令
C.希腊罗马的法令
D.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
返回
D
3.[2021 ·安徽模拟]文明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法国人在立法完善性方面要感激罗马人,因为某部法律文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返回
C
4.[2021 ·聊城]“所有19世纪和20世纪编纂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返回
C
5.小华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东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小华探究的主题是(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D.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返回
C
6.[2021 ·汝阳模拟]“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基督教的文化因素以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继承传统 B.兼收并蓄
C.独立创新 D.崇尚神学
返回
B
1.[2021 ·河南模拟]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和法学家进行讨论,裁断分歧。材料反映了(  )
A.法典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B.法典力图体现创新
C.统治者对法典的重视
D.法典专制色彩严重
返回
C
2. [创新题]《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这体现了该法典(  )
A.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
B.保护私有财产
C.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D.巩固国家统治
返回
【点拨】据“租来的马被人偷走”“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可知,《查士丁尼法典》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正确。
【答案】B
3. [原创题]“拜占庭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拜占庭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中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拜占庭文化的产生归功于(  )
A.有利的地理位置
B.对东西文化的兼收并蓄
C.完善的法律体系
D.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稳定
返回
【点拨】据“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可知,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世界文化在此交汇,故A正确。B、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A
4.[2021 ·宜昌]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见下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点拨】据“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可知,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故A正确,B说法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A
返回
5. [立德树人 社会责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作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布瓦松纳这样描写:“君士坦丁堡是世界商业的转运口岸,船舶和商队都进到它的碇泊所,在它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都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和港口充满了商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2分)并指出促使其繁盛的重要原因。(2分)
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5世纪至6世纪初时,拜占庭帝国一度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境内城市林立,商贸兴旺,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最终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4分)
妄自尊大(或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周边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等。
(3)“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4分)
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伍;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返回(共19张PPT)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这就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
返回
B
2.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并且在整个法兰克王国推行基督教,将原属于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其自身统治
B.维护教会的地位
C.扩大法兰克王国版图
D.实行分封制改革
返回
A
3.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指(  )
A.布帛 B.兵役
C.土地 D.金钱
返回
C
4.[2022年1月西宁期末改编]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封臣要效忠于封君
B.封君只能有一个,即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C.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返回
B
5. [唯物史观]“由于法兰克早期的墨洛温王朝所实行的完全私有的赐地办法,耗尽了国王的全部土地,不仅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因此后人进行了改革。”这一“改革”(  )
A.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B.推动了西欧社会封建化
C.导致了帝国一分为三
D.成就了欧洲法律的渊源
返回
B
6.[2021 ·莘县二模]胖虎同学在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中,搜到了这张人物图片(扑克牌红桃K的原型),并做了相应的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
B.他将帝国一分为三
C.他鼓励基督教的发展
D.他被称为“查理曼”
返回
B
1.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独立
C.严格的等级制 D.相对自由与平等
返回
【点拨】据“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封君与封臣在享有应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到相应的义务,即双向的权利与义务。故A正确。
【答案】A
2.[2021 ·南昌模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古代中国、古代欧洲两种政治制度的描述。由此看出,当时中西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君主所处地位不同 B.臣下所处地位不同
C.土地的继承关系不同 D.君臣从属关系不同
返回
【点拨】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知,古代欧洲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由此看出,当时中西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点是君臣从属关系不同,故D正确。
【答案】D
3.[2021 ·日照模拟]796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
A.教会权力居于王权之上
B.基督教传播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C.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
D.神权与王权的共同统治
返回
【点拨】据“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可知,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不存在彼此权力的大小,故D正确,排除A、B;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
【答案】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克王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宗教、文化等都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理疆域上,它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
——黄志强《欧洲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历史地位评析》
(1)“地理疆域上,它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是指哪件事?(2分)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政治依靠,以便重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
——裴耀鼎《论法兰克王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2)结合史实说明法兰克王国统治者如何将罗马教会作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4分)
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查理鼓励基督教发展,划分教区,设立“什一税”。
材料三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利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世界简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6分)
社会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相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返回(共31张PPT)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契约
自给自足
自由
教权
民法
1.阶段特征:________时代的欧洲
2.主要表现
(1)政治上:通过__________形成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2)经济上:独立的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以商品经济为中心的________逐渐复兴
(3)思想文化上:基督教控制思想,________兴起
封建
封君封臣
庄园
城市
大学
项目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政治 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权高于一切 实行封君封臣制度,长期处在封建割据状态;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________的自然经济,以庄园为单位
1.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比较及认识
自给自足
项目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城市 城市规模大;以________职能为主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以________职能为主
文化 思想 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
政治
经济
项目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认识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约1000年,封建社会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中国都长期领先于西欧 (2)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缓慢,开始落后于西方 名称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时间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450年左右 6世纪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____________ 拜占庭帝国
主持制定者 汉谟拉比 ____________
2.古代世界著名的法律(法典)
罗马共和国
查士丁尼
名称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仍然承认__________,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奴隶制
名称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作用 严格维护________阶级的利益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维护了东罗马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________
奴隶主
专制权力
名称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名称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共同点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1.[2021 ·天津滨海新区期末]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A.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返回
C
2.[2021 ·太康模拟]“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返回
B
3.“基督教传播日益广泛,被统治阶级承认乃至推崇,其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举足轻重”地位的有(  )
①西欧庄园 ②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③查理制定“什一税” ④西欧城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C
返回
4.[2021 ·岳阳]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返回
D
5.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经济的发展和罗马法的修订
B.庄园经济的兴起和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教权的削弱和王权的加强
D.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
返回
D
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B 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返回
选项 史实 结论
C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 琅城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B
7. 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并发展,与同时代中国宋朝的城市相比,其最大不同点是(  )
A.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
B.中国有君主,西欧没有君主
C.允许手工业者居住
D.可以拥有自治权
D
返回
8.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他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这里所说的“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指(  )
A.《拿破仑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D
返回
9.[2021 ·永州]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帝国疆域地跨三大洲
B.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C.基督教成为世界主要宗教
D.古罗马法律体系系统完备
【答案】B
【点拨】据“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B正确。
返回
10.[2021 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 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编写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分)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 W 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编写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2分)
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返回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