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时空观念]小明计划暑假出国旅游。下图是他在百度上搜索到的某著名文化遗址的图片,请你判断,该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返回
D
2.[易错题]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由雅利安人建立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D.首都是华氏城
返回
C
3.下图反映了古印度实行的“种姓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界限森严 B.职业世袭
C.种姓内婚 D.阻碍进步
返回
D
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组成,第四种姓留给达塞人(土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种姓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姓氏 B.财产 C.种族 D.信仰
返回
C
5.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返回
C
6.[2021 ·常州期末]下表是某九年级学生在整理古印度文化时写的草稿,请你帮他指出有误的一项( )
返回
A
类别 成就
A.历法 太阳历
B.数学 真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宗教 创立了佛教
7. 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未涉及佛教的( )
A.创始人 B.传播路线
C.教义 D.地位
A
返回
1. [时空观念]下面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的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B.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返回
A
2.[易错题][原创题] 下图是《印度简史》中的漫画“最高贵之人”。图中“最高贵之人”最信仰的理念是( )
A.特权是人生命进程的需要
B.王权至高无上
C.劳动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
D.人人生而平等
返回
【点拨】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最高贵之人”是最高等级的婆罗门,他们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故A正确。国王属于刹帝利,是第二等级,排除B。第三、四等级的吠舍、首陀罗才从事平凡的劳动,向往平等,排除C、D。
【答案】A
3.[2021 ·河南模拟]《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侮辱刹帝利,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这反映了种姓制度下各等级( )
A.世代相袭 B.宗教权利不平等
C.职业分明 D.法律地位不平等
返回
D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出“众生平等”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返回
C
5. [唯物史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公元前5、6世纪的时候,雅利安人已经到达了孟加拉或者更东的地方,他们的势力遍布整个北印度。印度原有的土著居民有的被迫南迁,有的还留在原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忍受着外来侵略者的奴役和压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民族相互杂居,已经开始产生了等级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种姓制度产生的主要背景。(4分)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原来的土著居民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压迫;不同民族相互杂居等。
材料二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古代印度首陀罗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吗?(1分)为什么?(2分)
不可能。因为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材料三 公元前5、6世纪,印度思想界空前活跃。根据耆那教经典的记载,当时有三百六十三个哲学派别,其中六十二派属于佛教。佛教经典《长阿含经》列举六十二见(学说),佛教还经常谈到外道六师,可见当时学派之繁多,争鸣之剧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佛教产生的背景。(4分)
思想空前活跃;教派繁多,争鸣剧烈。
材料四 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即一切众生,神、人、万物都是平等的,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也不信婆罗门教的神,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修行得道。另外佛教还主张忍耐、顺从,放弃斗争,还把刹帝利摆到了最高地位,因此许多印度国王支持佛教。
返回
符合当时印度人民、特别是中下层民众寻求慰藉的心理和试图摆脱困境的愿望;有利于统治者把佛教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4)根据材料四,指出佛教得到两种不同人信仰的原因。(4分)(共25张PPT)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陵墓
法制传统
贵贱分明
不同等级
1.单元主题:________流域文明、古代________文明
2.阶段特征: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表现
(1)大河:古埃及:_________;古巴比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印度:________
大河
亚非
农耕文明
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2)人物:古埃及:_____________;古巴比伦:__________;古印度:阿育王、________
(3)法典或制度:古巴比伦:________________;古印度:___________
(4)文字:古埃及:___________;古巴比伦:___________;古印度:梵文
图特摩斯三世
汉谟拉比
释迦牟尼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1.古代亚非文明国家比较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位置 非洲东北角, ________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尼罗河
印度河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文明产生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约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文明代表 ________、太阳历和象形文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佛教、发明阿拉伯数字 甲骨文、兵马俑、长城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2.亚非文明古国发祥于大河流域的共同原因
(1)经济: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______________生产的发展。
(2)政治:大河流域陆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统一的国家。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者不断加强王权,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
农业
中央集权
1.[2021 ·定西改编]观察下列遗迹、遗物,能证明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
返回
B
2.[2021 ·菏泽改编]有学者说,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是同两河流域的交流。下列文明成就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分封制
返回
C
3.[2021 ·南京建邺区模拟]“倘自由民以果园交于种园者培植,则种园者……应以果园收入的三分之二交予园主,而自取三分之一。”材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 )
A.法老权力无限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
B
返回
4.[2021 ·通辽改编]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返回
C
5.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太阳历 ④长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返回
B
6. [唯物史观]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宏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最主要是因为( )
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
返回
C
7.下列图片探究的主题最合适的是( )
A.君主权力受到维护
B.古代法制源远流长
C.亚非文明成果绚烂
D.佛教文化影响世界
C
返回
8. [创新题]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它们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返回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9.不同的文明同地域、自然条件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图说历史】
(1)上面两幅图片同哪些文明有关?(4分)
同古埃及文明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关。
(2)观察上述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共同条件。(2分)
都靠近河流;有便于农业生产的平原等。
【迷惑解读】
材料 “金字塔是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3)指出材料中涉及的文明成果的共同点。(6分)
都是奴隶社会的文明;都有社会等级;都是集权统治等。
返回
(4)有同学认为,这是对下层人民奴役和压迫的体现,它们同“文明”有怎样的关系?(4分)
它们体现出当时民众在某一领域里的突出成就,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言之有理即可)(共17张PPT)
第1课 古代埃及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2022年1月六盘水期末]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返回
B
2.[2021 ·临沂]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返回
A
3.[2021 ·容县期中]下图为古埃及墓穴壁画。它给后人展示了古埃及人的( )
A.建筑技艺 B.天文成就
B.宗教信仰 D.社会生活
D
返回
4.如图是埃及某地出土的文物,从图中的内容可知其表现的是( )
A.金字塔的构造
B.尼罗河的作用
C.古埃及的天文学
D.古埃及文学成就
返回
C
5.[2021 ·无锡]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代埃及休闲的场所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返回
C
6.[易错题]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这说明了金字塔( )
A.设计精密、威严雄伟
B.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C.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D.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返回
B
7. [原创题]“王冠”“头饰”和“权杖”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特权的象征。拥有这三件物品的是( )
A.贵族 B.法老
C.皇帝 D.平民
B
返回
8.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这反映了古埃及( )
A.皇帝威严
B.王权至高无上
C.吏治残酷
D.王权逐渐衰落
返回
B
9.[2021 ·河南模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该文明的古王国后期,金字塔越修越小。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统治者思想趋于理性
B.统治者开始重视民生
C.统治者有了平等意识
D.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返回
D
1.[2021 ·无为二模]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表明古埃及文明( )
A.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
B.以农耕经济为本
C.受益于文明的交流互鉴
D.因尼罗河而兴亡
【点拨】据“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可知,古埃及太阳历的制定和数学的发展,依据了自然的变化,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农耕经济、对外文明交流,排除B、C;古埃及文明的兴亡受历史条件、社会等影响,排除D。
返回
【答案】A
2. [跨学科整合]下图是著名的金字塔,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①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②古埃及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③埃及的历史演进
④古埃及发达的商品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返回
3.[2021 ·佛山顺德区期末]有学者认为:古埃及文化,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该学者认为古埃及文化( )
A.在科学和艺术上成就显著
B.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巨大
C.突出的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D.是世界上延续最长久的文化
返回
【点拨】据“古埃及文化,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可知,古埃及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巨大,故B正确。
【答案】B
4. [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某同学认为:“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统一的国家,且它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金字塔,因此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6分)
返回
不正确。理由:由于地域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不同,因此世界上不同地区出现国家的时间并不统一,各国的文明同样不一致,但都具有各自的特色,都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成就”的说法不正确。(共19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跨学科整合]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 )
返回
D
2.公元前19世纪在幼发拉底河中游,诞生了古巴比伦王国。当时的苏美尔人使用下图刻写在软泥板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金文
返回
C
3. [原创题]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在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的城市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进行治理,在小城市则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进行治理。这说明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 )
返回
A.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B.法制传统历史悠久
C.实行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D.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答案】C
4.下面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该法典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是( )
A.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是楔形文字第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
C.确定了私有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D.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返回
A
5.《一本书读懂世界史》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阿卜对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请推断阿卜属于哪一个社会阶层( )
A.贱民
B.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C.奴隶
D.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返回
C
6.[2021 ·安徽模拟]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知,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说明古巴比伦社会( )
A.男性社会地位高 B.维护奴隶主利益
C.家庭奴隶制突出 D.商品经济活跃
返回
C
7.[2022年1月和平县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A
返回
1.[易错题]汉谟拉比在当政的头几年里,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并致力于制定法律,还疏通河渠,向各城镇的保护神奉献祭品,积极扩充军备。他深藏不露,周密严谨地准备着统一战争。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汉谟拉比( )
A.有统一两河流域的雄心壮志
B.为实现统一,制订严密的计划
C.为巩固统治,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D.为建立巴比伦王国立下头等大功
返回
D
2.同态复仇是早期社会的一种复仇习俗,遵守“以耳还耳,以牙还牙”原则,这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仍有留存。下列法律条款反映了这一习俗的是( )
A.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的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儿子
B.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返回
C.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D.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答案】A
3.[2021 ·眉山]《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返回
【点拨】据题干可知,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是不平等的,这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正确。
【答案】D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全文除序言和结语外,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共282条,以一种楔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卢浮宫博物馆相关记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4分)
《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比较广;是一部产生时间比较早、比较完整的法典。
材料二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第199条
(2)材料二中把奴隶看作什么?(2分)
把奴隶看作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材料三 《汉谟拉比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使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便渊源于该法典。其中最为现代法学界所推崇的一点就是其对于法官所掌握的审判实权有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新闻网
返回
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享有极高的赞誉;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对后世法律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