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教材分析:
从科学意义上来讲,视角是指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形成的角,当“视角”一词用于美术创作中时,则多指人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观察、思考与表现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角度。对于本课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尚小,不可能通过本课而对艺术的视角问题有透彻而全面的了解,因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时的不同角度出发,或俯或仰,或侧或偏,尝试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平时司空见惯的景象并进行表现,从这样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致。从而也为将来能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不同流派画家的艺术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教学难点:观察与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景物。
课 型: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欣赏图片
学具准备:美术用纸、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并思考:作品的内容及给你的感受。
1、图片欣赏:教学光盘第五课图片欣赏绘画部分:不同视角5幅,外国名作:俄国列宾,希施金的作品;法国毕沙罗、德加的作品;荷兰凡高作品7幅;日本宫崎峻作品5幅;中国:黄胄作品3幅;吴冠中作品7幅;徐悲鸿作品4幅;梁文博作品四幅;李苦禅作品等共计34幅。
2、图片欣赏:教学光盘第五课图片欣赏摄影部分:人物摄影作品15幅;动物摄影作品7幅;植物摄影作品12幅;建筑摄影作品6幅;风光摄影作品4幅;飞行世界摄影作品10幅;共计54幅。
3、对部分作品让学生谈感受。
你能从作品中看出作者所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如果画面上是真实的情景的话,你知道画家是站在哪个角度去观察表现的?
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角度去观察表现?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
上节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欣赏P10-11页图片及学生作品。
《长颈鹿》
《树》
《仙人球》
《节日》
《脚步匆匆》
《眼镜中的世界》
不同的视角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四、作业:
1、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看看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何不同。(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
2、要求:
仔细观察分析,注意自己的视觉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去描绘。
五、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1、观察分析
2、注意感受与平时观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3、起稿描绘,注意构图。
4、深入刻画,突出自己的感受。
5、尊重学生的视觉感受,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六、小结:
展示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创作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