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课标与教材:
课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气候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是义务教育课程超标准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二节,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而气候特征是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的,要了解气候的特征首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本课是本节教材的第一课时,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首先阐述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划分的温度带,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读图得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世界气候,对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性质和等温线疏密说明什么等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读我国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分布图时,只要指导一下,接受起来困难不会太大。对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相对来说应该是难点,把温度带和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困难就更大了。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刚上八年级的学生逻辑能力正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想象、记忆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经过小学自然和七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并掌握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温度带的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干湿地区的分布;掌握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和复杂多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
学会并熟练阅读各类地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范围;了解我国降水规律及干湿地区分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我国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我国的气候资源,欣赏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降水分布总规律,干湿地区的分布。
(3)冬夏季风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气候类型
难点 :(1)各类地图的分析判读。
(2)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特征
创新支点的设计:充分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文件,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与媒体: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1、7月均气温分布图能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尝试分析气候特例出现的原因。
2.能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
3.了解我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难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习方法与媒体: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2、开发利用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学会等值线的阅读:
活动 (一) : 读教材31页“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请在图中用彩笔描出一月0°C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的
山脉 河一线,向南延伸至 高原东缘。
⑵填写下列城市一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拉萨 、广州 、海口 。
⑶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且冬季我国等温线大致和 平行,说明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⑷武汉与拉萨的纬度相差不大,但气温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活动(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在大部分在 °C以上,漠河和海口气温大致相差 °C,
气温相差 。
⑵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 (高、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⑶读32页材料,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并在图上找出。
根据活动(一)、(二)总结我国的气温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 。
(2)夏季:除 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
总结: 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大显身手(思维拓展)
3、读右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⑴.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
⑵.写出《中国温度带》中字母所
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 带,B. 带,
C. 带,D. 带,
E. 区。F. 带
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所属的温度带是 带,
当地的耕作制度是 。
小试牛刀:(拓展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关系么?说说你的理由。
2.尝试着从不同温度带内种植的果树、作物熟制、建筑特色等方面举例说明,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方法要点小结:
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间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成功体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柳今年8岁,在自己的家乡从没看见过下雪,小柳的家乡可能在( )
A.哈尔滨 B.北京 C.济南 D.海口
2、广东通过“果菜专列”往北京运送蔬菜,一年中运输量最多的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一人夏季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旅行袋的衣物都穿在了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
A.哈尔滨—北京 B.昆明—广州
C.广州—拉萨 D.南宁—武汉
4、适合优质苹果生长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二、综合题
5、下面是一位初二学生在学习了中国气温分布后自己总结的一段话,你能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吗?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北方寒冷,南方气温高,且漠河成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
原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成为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
6、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1月平均气温比纽约低 °C,7月平均气温比纽约高 °C,气温变化幅度比纽约大 °C。
(2)北京和纽约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北京冬季比纽约 ,夏季比纽约 ,一年中气温变化比纽约 ,说明北京气候具有明显的 特征。
(3)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六、课后达标题:
学习检测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