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2019年底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7.1%、39%、53.9%,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下图是世界一些国家目前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文分析,我国目前( )
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B.滞后城市化现象明显C.城市空洞化现象明显 D.再城市化现象明显
2.我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最可能( )
A.导致乡村振兴B.促进城乡一体化C.推动产业转移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
4.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天津桥园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了多种水生、耐碱的乡土植物,而没有选择国内外名贵的观赏植物,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成本,缓解资金紧张 B.减少生物多样性,利于统一管理
C.美化园林,增加旅游收入 D.因地制宜,利于改良土壤和水质
下图为2019年全国和安徽、浙江、辽宁、西藏四个省区城市化率及人口部分指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个省区中人口增长最接近过渡模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影响②省城市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高 B.省外人口迁入量大 C.自然条件好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9.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10.“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 D.城市化进程
11.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基本完成了高速化
②我国1980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
③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始终较日本慢
④日本城市化起步早于韩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上世纪末,针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扩张的问题,美国城市规划协会以波特兰市为样板提出“精明增长”理论。波特兰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严格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要求新开发用地集中在城市边界以内,增加了绿地空间,大力推进公交和慢行道路系统(下图)等措施,探索出了集约、生态的城市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精明增长”理论在波特兰市的具体表现是( )
A.保护了市郊农场 B.解决了交通拥堵
C.降低了公共支出 D.促进了产业升级
13.“精明增长”理论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是( )
A.大幅提高城区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快速推进地铁、轻轨建设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长江中游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近几年由于土地利用发生复杂变化,有限的耕地资源被不断侵蚀,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图(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和不同地形起伏度下耕地数量转换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1995-2000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入率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生态环境政策 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C.当地重点发展耕种业 D.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15.关于两图描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减少量在1995~2000年达到最大B.耕地净减少量与地形起伏度成正相关
C.耕地利用转型主要发生在起伏度较小的地形区D.2000~2005 年耕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环境改善
16.统计发现在耕地转化中平原区较集中,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一带一路”带动平原地区发展 B.平原城市化水平较高
C.平原地区原有耕地较为集中 D.平原地区产业转出
二、综合题
17.下图是模拟水循环现象的实验,据此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足够冷的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水、橡皮筋、透明平底盆。
实验步骤∶
a.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在中央。
b.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
c.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却过的小石头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的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
实验现象;
①塑料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结(或潮湿水汽)②平沙被水滴浸湿,由干变湿
③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④水珠汇聚后因重力作用下落到装干沙的小盆
(1)观察实验现象,将②、③、④三个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序。①→____→____→____。
(2)该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的环节有____。(至少写出三点)
(3)若实验装沙的小盆,在现实中建设成为下图所示"雨水花园",其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其中各层的主要作用不同,"保持土壤水分"的是___;"对下渗雨水净化"的是____和____两层。
(4)"雨水花园"彰显"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下雨时____(至少写出三点),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位于湖北省的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图甲为甲地至阳新城区沿虚线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黄石市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描述黄石市的地理位置。
(2)比较甲地与阳新城区两地年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武汉都市圈的设立对黄石市产生的积极意义。
19.读某城市规划简图,X、Y、Z属于城市三大功能区,如果在a、b、c、d四处布局一些功能区,请进行合理布局,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X是________区,Y是______________区,Z是______________区。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_____)
A. B. C. D.
(3)a、b、c、d四地___处为高级住宅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请再试举两例,说明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D4.C5.D6.D7.A8.D9.D10.C11.C12.A13.B14.A15.C16.C
17.③ ④ ② 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任意3点) 树皮覆盖层 种植土层 砂层 吸水、滞水、蓄水、渗水、净水(任意三点)
18.(1)地处亚热带;位于湖北省的东部,武汉市东南面;临近长江。
(2)特点:年降水量(800mm以上)丰富,甲地比阳新相对较多。原因:都深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甲地处山区,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阳新地处平原,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相对较少,但附近水域面积大,水汽多;且处在城区,热岛效应明显,降水较多。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就业机会等。
19.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B d 附近有文化区;地势较高,位于盛行风上风向,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 靠近河流,且位于河流上游;噪声污染少 B 对生物: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生物多样性;对气温: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对地下水: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