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1: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检测卷
1.如图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装置图,该实验中没有使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
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
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
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
2.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小瓶与烧杯底部间垫一木块,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时一定要放热 B.冰块吸收热量时一定在熔化
C.放热的水一定在凝固 D.处于0℃的冰一定在熔化
4.在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熔化、放热 D. 升华、放热
5.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
A、 B、 C、 D、
6.海波的熔点是48℃,一试管内装有适量的48℃的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海波处于固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发生改变
B.若海波处于固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发生改变
C.若海波处于液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发生改变
D.若海波处于液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发生改变
7.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完了
B. 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D. 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
8.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 )
A、 B、 C、 D、
9.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10.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
11.2013年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行人呼出“白气” B.河水结冰
C.冰冻的衣服变干 D.地面结霜
13.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在冰的熔化的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14.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15.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16.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江河的冰雪消融 B.蒸包子周围冒出的白气
C.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珠 D.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17.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
18.如右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
19.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______;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 ;矿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 (填物态变化中的一种)
20.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 过程(填
物态变化名称) 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
21.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__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2.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
23.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叫 ,这一过程要 热.
24.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宜用 (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 态.
25.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
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的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变大。”
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们立即动手实验。于是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说;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填序号): 。
(3)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危害?请举出一个例子。 。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检测卷
1.如图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装置图,该实验中没有使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
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
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
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A、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A错误;
B、冰的熔点是0℃,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即可完成.所以不需要酒精灯加热,故B正确;
C、即使一部分冰升华,但升华需要吸热而不是放热,故C错误;
D、冰只有到达熔点0℃情况下,若能继续吸热,则可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晶体熔化需要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2.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小瓶与烧杯底部间垫一木块,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答案:C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说明水处于固液共存,温度等于水的熔点,也等于凝固点,也就不能结冰。而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放热,所以,小瓶的水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也就不能结冰。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时一定要放热 B.冰块吸收热量时一定在熔化
C.放热的水一定在凝固 D.处于0℃的冰一定在熔化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解析:解答:冰是晶体,水结冰是凝固现象,一定要放热;
冰块吸收热量时,如果没有达到熔点,不会熔化;
放热的水没有达到凝固点,不会凝固;处于0℃的冰如果没有吸热不会熔化。所以A正确。
故选A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4.在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熔化、放热 D. 升华、放热
答案:A
知识点: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在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冰块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在此过程中冰块吸热,使饮料的温度降低。
故窜A
分析:本题考查冰块熔化吸热的特点。
5.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析:解答: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错误;
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正确;
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错误;
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6.海波的熔点是48℃,一试管内装有适量的48℃的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海波处于固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发生改变
B.若海波处于固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发生改变
C.若海波处于液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发生改变
D.若海波处于液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海波是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若对48℃的固态海波加热,则海波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
若让48℃的液态海波对外放热,则海波放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B
分析: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放热,温度不变。
7.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完了
B. 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D. 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
答案:C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析:解答:A.图中显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熔点为48℃,所以A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有可能为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三种情况,A不符合题意;
B. BC段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没有升高,是晶体熔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C符合题意;
D. 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 CD段为液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8.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解析:解答:石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石蜡熔化图像为A图像。
故选A
分析:晶体的熔化过程虽然不断吸热,但自身温度不变,为B图像;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虽然不断吸热,但自身温度不变,为A图像。
9.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海波晶体的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48℃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特点。
10.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解析:解答: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冰不能吸热,而水不能放热,所以,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
故选D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11.2013年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而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即两种金属的熔点不同,铱的熔点高于黄金的熔点,所以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加热超过黄金的熔点,低于铱的熔点,这样可以使黄金熔化为液体,而铱仍为固体,从而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行人呼出“白气” B.河水结冰
C.冰冻的衣服变干 D.地面结霜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行人呼出“白气”,是口腔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
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地面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3.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在冰的熔化的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C
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并且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14.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是空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A正确;
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因为汽化吸热,B正确;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正确;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是凝华,C错误。
故选D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5.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解析:解答:松香是非晶体,故松香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16.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江河的冰雪消融
B.蒸包子周围冒出的白气
C.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珠
D.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江河的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受热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A符合题意;
蒸包子周围冒出“白气”和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是气态的水蒸汽遇冷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汽遇冷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7.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舌头被粘住,是由于舌头表面的唾液发生了凝固,所以与冰糕冻在一起,B正确;
舌头表面的水本身是液态,不可能再发生熔化了,所以A错;
如果水分蒸发成气态,那舌头和冰糕之间有一层水蒸气,二者也不会粘到一起,所以C错;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水不会发生凝华,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熔化在生活中的现象。
18.如右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48℃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析:解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所以熔点为48℃;
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即BC段位固液共存状态;
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9.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______;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 ;矿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 (填物态变化中的一种)
答案:大| 阻止噪声的传播|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快;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阻止噪声的传播;,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于凝固过程。
分析:声速的大小与传声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比气体中快;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止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0.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 过程(填
物态变化名称) 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
答案:凝固|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会放热。
分析: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要放热。
21.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__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答案:不变|吸热|水银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该过程水吸热。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而水银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分析: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2.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
答案:熔化|放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白糖吸热变为糖浆的过程是熔化现象;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热凝固变为固态。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3.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叫 ,这一过程要 热.
答案:凝固|放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牛奶和果汁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这个过程要向外放热。
分析:本题考查了凝固及凝固要放热等知识,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24.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宜用 (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
答案: 微小颗粒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答案: 36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 态.
答案: 晶体|不变|液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宜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固体,这样固体受热比较均匀,误差更小;
(2)由图可知,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得物质的温度为36℃;
(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不变,当该物质在CD段时,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实验,是常考题。
25.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
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的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变大。”
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们立即动手实验。于是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装满水的瓶里,水结冰时,上表面上凸,说明在质量一定时,冰的体积比水大;(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说;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填序号): 。
答案:EABDC
(3)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危害?请举出一个例子。 。
答案: 在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自来水管中水结冰而胀裂。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1)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由此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2)小明实验采取的步骤顺序是:EABDC;
(3)这种现象会产生的危害是:水结冰体积变大,能把盛水的容器撑破.比如:冬天室外水管中充满水,若结冰后,将会将水管撑裂;汽车水箱冬天晚上都要将水放出,就是避免水凝固胀破水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开放题,是考试热点。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