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
1.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湿衣服晾干
D.雾凇出现
3.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近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升华
4.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5.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雨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寒冬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
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山顶的大雾
B.夏季的大雨
C.冬季的霜
D.冬天河面千里冰封的场景
8.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
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
9.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11.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 )
A.液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12.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
13.在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霜满枝头
D. 冰花剔透
14.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下雾 B.下霜 C.降雨 D.结冰
1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
16.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升华 吸热 C.凝固 放热 D.熔化 吸热
17.小明将插在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后,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填“一直下降”、“下降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或“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温度计刚取出时,玻璃泡上沾有的酒精要 ,此过程要 (填“吸热” 或“放热”)。
18.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说明光具有 。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 能转化为 能。
20.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官员见冰棍冒着“白气”,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两难。官员请洋人吃炖鸡蛋,表面平静无奇,其温度接近100℃,洋人大吃一口,烫得满嘴是泡!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 。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 。
21.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图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 ℃,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 。
23.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
(3)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24.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放”)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请你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写两点)
(1)
(2)
25.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答案
1.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答案:B
知识点:温度
解析:解答: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温度在25°C左右,所以早晨时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与空气温度相近,所以应该在25℃左右。
故选B
分析:夏天,扬州地区的气温不可能低于20℃,也不可能高于40℃。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湿衣服晾干
D.雾凇出现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
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B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
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近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升华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4.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属于熔化;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属于汽化;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属于凝华;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属于凝固。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5.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雨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液态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所以物质的状态从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6.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寒冬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
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答案:D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错误;
C、雪人变小,雪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错误;
D、冰花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山顶的大雾
B.夏季的大雨
C.冬季的霜
D.冬天河面千里冰封的场景
答案:D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组成,A错;
雨通常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在特定环境下小水滴越聚越大,最后下落成雨,B错;
霜是水蒸气遇到0oC以下气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C错;
冰封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8.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
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固体小冰晶而形成的,故它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9.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是正确的。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冰”主要是由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形成的,属于凝固;
“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变成固体小冰晶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1.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 )
A.液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所以它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2.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雪和霜,都是属于凝华形成的,冰雹是凝固而成,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3.在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霜满枝头
D. 冰花剔透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4.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下雾 B.下霜 C.降雨 D.结冰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下雾,属于液化现象,放热;
B、下霜,属于凝华现象,放热;
C、降雨的过程中,高空的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熔化成水滴,符合题意;
D、结冰属于凝固现象,放热。
故选C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
1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冰熔化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6.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升华 吸热 C.凝固 放热 D.熔化 吸热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液态的,早晨的温度比较低,水库上方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液化要放热。
故选A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7.小明将插在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后,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填“一直下降”、“下降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或“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温度计刚取出时,玻璃泡上沾有的酒精要 ,此过程要 (填“吸热” 或“放热”)。
答案:先下降后上升|蒸发|吸热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特点 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在25℃的房间里,一位同学把插在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因为温度计液泡上有酒精,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先下降,酒精蒸发完以后示数会上升到和房间的温度相同。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酒精极易蒸发,蒸发吸热。
18.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生活中升华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水蒸气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后熔化为水即形成雨。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升华吸热特点进行人工降雨。
19.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说明光具有 。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 能转化为 能。
答案:升华|能量|光|电
知识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能量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说明黑色碳粉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的是升华现象;
激光照射下,黑色碳粉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这说明光具有能量;
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得到电能,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本题考查升华现象的定义,以及能量转化的判断,都是基础题。
20.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官员见冰棍冒着“白气”,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两难。官员请洋人吃炖鸡蛋,表面平静无奇,其温度接近100℃,洋人大吃一口,烫得满嘴是泡!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 。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 。
答案: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减慢蒸发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白气”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减慢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21.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图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答案:可行|均匀加热|冰|52°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甲装置中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而气温高于0℃,所以,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
采用乙装置加热,增大了受热面积,使加热更均匀;
图丙表面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是晶体,应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所以它的示数是52℃。
分析:本题考查冰熔化实验以及由温度—时间图象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同时还考查对温度计的读数,都是容易题。
2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 ℃,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答案:98|给烧杯加盖子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 。
答案: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白气“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10090℃之间,所以温度计的是数为 98℃;
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这说明水已经沸腾,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所以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以给烧杯加盖子,通过增大水面上方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2)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白气“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
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
分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属于物态变化中实验考查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23.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
答案:固液共存|不变
(3)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答案:升温慢|便于记录温度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所以,冰属于晶体;
(2)冰在BC阶段的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0℃不变。
(3)由于空气的温度较高,可不用酒精灯加热。而把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这样升温慢、便于记录。
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24.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放”)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请你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写两点)
(1)
(2)
答案:蒸发|吸|液化(1)用淘米水浇花(2)用洗衣服水冲厕所等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水资源危机
解析:解答:过程①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蒸发,蒸发吸热;
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以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缺乏,我们应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如:随时关进水龙头、该漫灌为滴灌、)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水冲厕所等
分析:本题考查应用舞台变化只是解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要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保护水资源。
25.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 .
答案: 水蒸气|凝华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答案: 低温|潮湿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
答案: 不能|没有空气干燥和潮湿的对比试验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1)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
(2)由短文信息分析可得出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温度低和且空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3) 该实验不能验证上述猜想;因为要想验证霜的形成条件是温度低和且空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应在空气干燥和潮湿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试验。所以,不能验证该猜想。
分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能力。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