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21: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散文《赤壁赋》《石钟山记》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词《水调歌头 中秋》《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者生平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文人家庭,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新旧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
写作背景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年苏轼已近50岁。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
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习更有目的性。
品 析 鉴 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
huán lèi
还 酹 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解 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赤壁怀古:题目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
课文结构
惊涛拍岸壮赤壁
江左风流美丈夫
人生如梦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上片赏析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这三句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穿:
山之陡峭高峻
拍:波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穿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修辞
夸张
拟人
比喻
基调
赤壁壮美如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下阕可分为几层?
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从“故国神游”到“一尊还酹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课 文 讲 析
细读下阕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
镇定自若,胆略非凡
装束儒雅
风度翩翩

以美人衬托英雄。说明周瑜年轻有为。
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初”能否换成“出”? 。
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
思 考
品 析 鉴 赏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何理解?
这一“笑”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地自我解脱。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婚姻:美女相伴 屡遭不幸
外表: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品 析 鉴 赏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间如梦: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周国平
课文结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