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试卷B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试卷B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08:32: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培优B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0 年四川内江)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时, 赵匡胤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他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时间、 建立者所属民族, 搭配正确的是( )
A.元朝——960 年—汉族 B.元朝——961 年—蒙古族
C.北宋——960 年—汉族 D.北宋——961 年—蒙古族
2.(2020 年四川乐山) 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3.(2021 年广西玉林) 北宋初期, 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 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 无为而治 B. 外重内轻 C. 君弱臣强 D. 重文轻武
4.(2021年内蒙古)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 其共同目的是( )
A. 扩大疆域 B. 整顿吏治 C. 创新行政体制 D. 加强中央集权
5.(2020 年山东临沂) 中国人民银行于 1988 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金银币共有 1金 4 银 5 枚金银币, 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其中那 1 枚金币如图所示。 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B.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6.(2020 年山东泰安)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 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 即使他们都贪浊, 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取消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
7.(2021年山东)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 长期由文官掌握, 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官员素质 B. 发展文教事业 C. 缓和阶级矛盾 D. 稳固国家政权
8.(2021 年青海) 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 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9.(2021 年山西) 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 , 尽管辽地并不产茶, 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 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10.(2021年山东) 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 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2021年云南)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12.(2020 年山东青岛) 如下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 作品设计独具匠心, 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 是文物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13.(2021 年黑龙江牡丹江) 辽、 宋、 西夏、 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14.(2021 年海南) 读图, 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
A. 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 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 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 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16.(2021年黑龙江)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 是元朝时设置的( )
A. 驻藏大臣 B. 军机处 C. 伊犁将军” D. 澎湖巡检司
17.(2021 年浙江舟山) 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 如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顺序呈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④①
18.(202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汉赋的兴起 B. 唐诗的繁荣 C. 宋词的发展 D. 元曲的流行
19.(2021年山东)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王羲之《兰亭集序》 B. 关汉卿《牡丹亭》
C. 顾恺之《女史箴图》 D. 曹雪芹《红楼梦》
20.(2021 年贵州安顺) “苏湖熟, 天下足” 是宋代流行的谚语, 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1.(2021 年福建)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 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 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 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 私营作坊为主 B. 产品行销世界 C. 遍布沿海地区 D. 工艺水平高超
22.(2021年山东) “自古以来, 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 死后仍可光照千秋, 青史留名。 ”(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白话译文) 1278 年,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被关押在船上, 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3.(2021 年江苏无锡) 2020 年 4 月 , 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 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 纸币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
A. 交子 B. 会子 C. 瓦子 D. 银票
24.(2021年江苏)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 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A. 改进造纸术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编写《天工开物》
25.(2021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最后完成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2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热,天下足。”
一摘自〔南宋〕《渭南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其通过什么事件获得政权?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南宋政权的建立者又是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任写其中两点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4分)
28.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社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1)材料一中说“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材料二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请你举例并加以说明。(6分)
(2)你知道证明材料三中宋朝文化繁盛的表现吗?(2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4分)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此你有何建议?(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15分)
29.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政治篇】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与其说是被全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3分)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生活篇】
材料三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安一偶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4分)
【民族篇】
材料四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2分)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2分)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 共6页 )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 共6页 )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培优B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0 年四川内江)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时, 赵匡胤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他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时间、 建立者所属民族, 搭配正确的是( )
A.元朝——960 年—汉族 B.元朝——961 年—蒙古族
C.北宋——960 年—汉族 D.北宋——961 年—蒙古族
【答案】 C
【解析】考查点: 宋、 元政权建立。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960 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 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 赵匡胤为汉族人; 1271 年,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忽必烈为蒙古族; 本题答案为 C, 排除 ABD。
2.(2020 年四川乐山) 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60 年, 赵匡胤建立北宋, 1127 年, 金灭北宋。 1127 年, 赵构建立南宋, 1276 年, 元灭南宋。 故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宋朝, 故 C 符合题意; 西周是公元前 1046 年建立, 排除 A; 秦朝是公元前 221 年建立, 排除 B; 清朝是 1636 年建立, 排除 D。 故选 C。
3.(2021 年广西玉林) 北宋初期, 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 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 无为而治 B. 外重内轻 C. 君弱臣强 D. 重文轻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 根据所学知识,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来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的是北宋的重文轻武的特点, D 正确; 无为而治、 外重内轻、 君弱臣强都不是题干体现的北宋的政治特点, 排除 ABC。 故选 D。
4.(2021年内蒙古)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 其共同目的是( )
A. 扩大疆域 B. 整顿吏治 C. 创新行政体制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 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是为了削弱武将, 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其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综上所述可知 ABC 与题意不符, 排除。
5.(2020 年山东临沂) 中国人民银行于 1988 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金银币共有 1金 4 银 5 枚金银币, 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其中那 1 枚金币如图所示。 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B.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答案】 B
【解析】由图片信息“赵匡胤金币”并结合所学知, 960 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建立宋朝, 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 作为都城, 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所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B 项符合题意; 而ACD 三项均不是赵匡胤的主要历史功绩, 排除。 故选 B。
6.(2020 年山东泰安)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 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 即使他们都贪浊, 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取消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
【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在地方, 宋太祖为了加强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难以控制,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因此据“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 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 即使他们都贪浊, 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可知,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西汉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排除; B 项是宋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措施, 排除; D 项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排除。故选 C。
7.(2021年山东)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 长期由文官掌握, 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官员素质 B. 发展文教事业 C. 缓和阶级矛盾 D. 稳固国家政权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中的“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 长期由文官掌握”,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ABC 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 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D。
8.(2021 年青海) 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 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 魏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历史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很多政治并存,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所以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故选 A。
9.(2021 年山西) 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 , 尽管辽地并不产茶, 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 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 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 可知, 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汉族人饮茶的方法, 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故 D 项正确; 题干材料最能证明宋辽时期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未涉及农业生产、 海外贸易和民族矛盾缓和的相关信息, 因此,ABC 项与材料题干无关, 排除 ABC 项。 故选 D
10.(2021年山东) 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 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契丹货币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 这说明契丹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与中原联系密切。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体现了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 忽必烈像与元朝的建立和民族融合有关。《元朝交通路线图》 反映出元朝对外交流范围广, 海陆交通较为发达。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以来, 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 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 他们与汉、 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 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因而,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选项 C 符合题意;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三代, 与题干不符, 排除 A; B 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排除 B; D 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排除 D。 故答案为 C。
11.(2021年云南)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了行省制度, 这成为后来省制的开端, 故选 D; 分封制、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都不是后世省制的开端, 排除 ABC。
12.(2020 年山东青岛) 如下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 作品设计独具匠心, 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 是文物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答案】 A
【解析】宋代定窑孩儿枕线条柔和流畅, 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 是文物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最能说明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A 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宋朝农业方面的信息, B 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中外交流, C 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D 排除。 故选择 A。
13.(2021 年黑龙江牡丹江) 辽、 宋、 西夏、 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辽、 宋、 夏、 金时期的政治特点。 辽宋夏金时期, 契丹人建立辽, 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 以及汉人建立宋朝。 各民族政权并立, 互相攻伐, 有战有和。 因此辽宋夏金时期, 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故选 C。
14.(2021 年海南) 读图, 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
A. 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 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 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 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北宋纸币、 明清银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铜币到银锭的变化, 说明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所以 A 符合题意; 题干图片信息反映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不能佐证抑商, 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农村实现集体化, 小农经济瓦解, 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题干图片信息反映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表述错误, 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5.(2021 年云南昆明) 宋朝的广州、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 近至朝鲜、 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
A. 制瓷技术先进 B. 边界贸易兴旺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 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设置市舶司。 宋朝的广州、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 近至朝鲜、 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这表明当时的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6.(2021年黑龙江)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 是元朝时设置的( )
A. 驻藏大臣 B. 军机处 C. 伊犁将军” D. 澎湖巡检司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对台湾地区进行了管辖, 故选 D; 驻藏大臣、 军机处和伊犁将军等机构都是清朝时期设立的, 排除 ABC。
17.(2021 年浙江舟山) 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 如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顺序呈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货币发行的先后顺序的相关史实。 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 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 五铢钱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半两钱最早出现在秦始皇时期、 康熙重宝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 题干图片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顺序呈现正确的是③②①④, 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18.(202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汉赋的兴起 B. 唐诗的繁荣 C. 宋词的发展 D. 元曲的流行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都是宋朝时期的词人, C 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ABD 项不符, 排除。 故选择 C。
19.(2021年山东)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王羲之《兰亭集序》 B. 关汉卿《牡丹亭》
C. 顾恺之《女史箴图》 D. 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牡丹亭》 是汤显祖的作品, 因此 B 搭配错误, 符合题意; 王羲之的作品是《兰亭集序》,A 不符合题意; 顾恺之的作品是《女史箴图》, C 不符合题意; 曹雪芹的代表作是《红楼梦》,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0.(2021 年贵州安顺) “苏湖熟, 天下足” 是宋代流行的谚语, 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熟, 天下足” 意思是苏州和湖州丰收, 足可供养天下(南宋) , 说明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故选 A; 材料反映的是苏州和湖州粮食丰收, 排除 B; 材料信息与造船业、 海外贸易无关, 排除 CD。 故选 A。
21.(2021 年福建)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 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 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 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 私营作坊为主 B. 产品行销世界 C. 遍布沿海地区 D. 工艺水平高超
【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 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 可知, 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 故 D 正确; 题干未显示是以私营作坊为主、 产品行销世界、 遍布沿海地区, 故 ABC 错误。综上故选 D。
22.(2021年山东) “自古以来, 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 死后仍可光照千秋, 青史留名。 ”(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白话译文) 1278 年,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被关押在船上, 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中“1278 年”“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可知, 文天祥作此诗于 1279 年。 结合所学可知, 1276 年, 元军就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故选 D; 1227 年蒙古灭西夏后, 与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1234 年, 蒙古灭金,之后形成了南宋与蒙古对峙的局面, 这些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排除 AB; 忽必烈于 1272 年定都于大都, 这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排除 C。
23.(2021 年江苏无锡) 2020 年 4 月 , 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 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 纸币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
A. 交子 B. 会子 C. 瓦子 D. 银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 A。
24.(2021年江苏)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 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A. 改进造纸术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编写《天工开物》
【答案】 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结合所学可知,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故选 C;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隋朝正式确立科举制, 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三者不属于宋朝, 故排除 ABD。
25.(2021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最后完成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 逐渐超过北方。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选 D。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2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3分)
【答案】(1)西夏。临安。(2)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全国。(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解析:(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临安。(2)两宋时期,出现了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与南宋对峙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故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民族政权并立,元军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3)由材料一图中椎场的位置和材料二中有关椎场交易的内容可知,椎场就是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是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解析】(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临安。(2)两宋时期,出现了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与南宋对峙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故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民族政权并立,元军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3)由材料一图中椎场的位置和材料二中有关椎场交易的内容可知,椎场就是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是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热,天下足。”
一摘自〔南宋〕《渭南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其通过什么事件获得政权?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南宋政权的建立者又是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任写其中两点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1)赵匡凰;陈桥驿兵变或陈桥兵变;女真族;赵构或宋高宗。(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或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任答两点)(3)宋朝农业发展快;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灿烂;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通过图中的960年,我们可以判断出①所指的朝代是北宋,北宋是由赵匡凰发动陈桥兵变建立的;政权②是金政权,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1127年,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出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主要有:宋朝农业发展快;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灿烂;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等。
28.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社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1)材料一中说“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材料二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请你举例并加以说明。(6分)
(2)你知道证明材料三中宋朝文化繁盛的表现吗?(2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4分)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此你有何建议?(2分)
【答案】(1)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的广泛运用,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词有很大发展,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3)宋朝时我国科技领先世界。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言之有理即可)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方面说明。(2)据所学知识可知,词经五代到两宋,有很大发展,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3)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三可知,宋朝时我国科技领先世界。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15分)
29.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政治篇】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与其说是被全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3分)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生活篇】
材料三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安一偶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4分)
【民族篇】
材料四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2分)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2分)
【答案】
(1)1127年;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
(2)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写出两点即可)
(3)逛了夜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勾栏中欣赏文娱演出;等。
(4)渲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或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5)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解析】(1)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我们从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中可以得到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的感悟。(2)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3)在南宋临安城,可以逛夜市,买东西;在勾栏中欣赏文娱演出;等。(4)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渲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或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可以说明虽然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5)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是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 共6页 )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 共6页 )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