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课件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23 22: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6 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战争的起因:明治维新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政治:近代天皇制(封建残余)思想:军国主义传统和武士道精神(根源)经济:借口: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二、战争的经过:三、战争的结果:清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1、内容: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香港岛九龙及北部疆土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资本输出的要求2、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干涉
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
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3、影响:对日本: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刺激其对外扩张的野心对中国:打断了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破产)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对远东国际关系:打破列强的均势,使列强在远东争夺加剧四、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政治侵略: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竞争: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内容: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扩大美国在华利益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五、反割台斗争: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联系:
割让台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过程与特点:
斗争意义:材料一: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又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购买力很低,国内市场异常狭小,工业原料的供给也非常缺乏……1890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工人罢工、农民“米骚动”接连不断,国内政局越发紧张。 
——摘自上教版高中《历史》上册
材料二: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三:明治年间,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东北和内蒙古);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征服中国和朝鲜是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 ——摘自日本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黄海海战1894.7.251894.9.151894.9.171895.2.2李鸿章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致远号及管带邓世昌经远号及管带林永升黄海战役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港,不许“巡海迎敌” 杭州苏州沙市重庆《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指出:“决不可让日本渗透到中国心脏而在辽东半岛攫取立足点……为俄国的最大利益着想,要求维持中国的现状。”
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与俄国联合干涉还辽),“担心日本之努力奋斗与中国之巨大资源合在一手之中,其结果欧洲利益势将受其危害,而前途甚有希望之德国利益亦将在排斥之列”。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熊走长城
肠绕山东
虎啸长江畔
蛙叫粤桂滇爱国诗人黄遵宪沉沉酣睡我中华,——黄遵宪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