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后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后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23: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后训练
选择题
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 造纸术的改进 D. 书籍销售的扩大
2.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4.“世界千年四大奇,胶泥一版印东西。何凭纸册留青史?赖有江淮隐布衣。”材料中发明“胶泥印版”的“布衣”指的是(  )
A.毕昇 B.李春 C.李冰 D.玄奘
5.2018年7月,《阿拉伯新闻报》发表题为《为什么阿拉伯世界应该架起联系中国的桥梁》的文章。历史上通过阿拉伯这座桥梁将中国人的发明传入欧洲的有(  )
①0到9的计数法②指南针③火药④造纸术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宋元时期,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设立了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叫( )
A.客栈 B.驿站 C.府衙 D.行省
7.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下列人物可入选“宋元板块”的是(  )
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8.下列是几个反映宋元时期历史的影视剧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并没有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是 (  )
A.毕昇将黏土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B.李某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南下做生意
C.文天祥在竹简上给皇帝写奏折
D.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火炮攻打敌营
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发明曲辕犁
③开创了行省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火药武器广泛使用实战出现于( )
A.西汉末期 B.三国时期 C.唐朝末年 D.宋朝初期
11.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 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C. 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 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12.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故国地位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13.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B. 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纸币、丝绸瓷器等也传到中国
C. 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D. 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14.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5.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宋元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
B. 诗歌异常繁荣,是当时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C. 出现了新式的农业生产工具一一曲辕犁和筒车
D. 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元时期技术成就
16.沿着古人留下的足迹,进入古代科技文明世界。在四大发明中,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和交流的是(   )
①火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造纸术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非选择题
17.科学技术深深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况。第一种是在文学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出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请你从“三种东西”中选一种,来谈谈它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3)对于材料二中李约瑟的观点,你是否同意?阐明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 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 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吗 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
1-5ABCAD 6-10BBCBD 11-16DDBDDC
17、(1)(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印刷术——对文化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人类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火药和火药武器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
(3)同意;理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唐代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科技是领先世界的。但明清时期,禁锢思想,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了。
18、(1)宋朝。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从材料一中得出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晴天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辨别方向,而阴晦天时则要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航海已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两则材料都说明指南针已经成为船舶航行中辨别方向的依靠。
(3)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