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读理解文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透露出来的情感。
解题:
1、关于“序”
2、关于“作者”
3、关于“背景”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听课文朗读并正音,思考:划出能够表达作者情感迁移的关键词,体会文中的情感变化。
癸(guǐ )丑 会稽(kuài jī ) 修禊(xì ) 少长(zhǎng )咸集 清流激湍(tuān ) 流觞(shāng )曲水 一觞(shāng )一咏 游目骋(chěng )怀 取诸(zhū)怀抱 放浪形骸(hái ) 趣(qǔ )舍万殊 感慨系(xì)之 若合一契(qì ) 嗟(jiē )悼 虚诞(dàn ) 齐彭殇( shāng )
你知道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找出第一节中直抒胸臆的一句话。
2、作者因何而“乐”?
文本研习
信可乐也
良辰:
美
景
乐事
赏心:
暮春之初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风物之美
视听之娱
人物之盛
吟咏之雅
乐
你喜欢哪些句子?
第一自然段,共有三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三层便水到渠成:“是日也……信可乐也。”这一层也是两句话,第一句写天气的美好,第二句写人们的行为和主观感受。
其一:人生美好却短暂
其二:生命欲望永不满足
其三:时间无情,生命归于毁灭
欣于所遇,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
作者思想情感
乐
悲
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
第三部分:明作序要旨
提 纲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1、茂林修竹
2、列坐其次
3、或取诸怀抱
4、曾不知老之将至
5、向之所欣
6、终期于尽
7、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长 ;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古:旁边,水边; 今:常 用义为质量差
古:“之于”合音; 今:常用义为众
古:竟; 今:无此义
古:过去; 今:常用义为方向
古:至,及 今:无此义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为 文雅,
又指文化或文人
总结复习
一、古今异义
兰亭三绝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1、虽趣舍万殊
二、通 假
通“取”。
三、词类活用
1、固知一死生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齐彭殇为妄作
数词作动词,看作一样
数词作动词,是一样的
形容词作动词,相等同
四、一词多义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旧迹
表示抬头与低头的动作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俯 仰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来……,表凭借
……的原因,表原因
所 以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然
纵使、尽管
虽
所之既倦
所慨系之矣
宇宙之大,品类之盛
后之视今
形骸之外
往、到达
代词,它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之
五、其他
1、映带左右
2、所以游目骋怀
3、信可乐也
4、因寄所托
5、喻之于怀
映衬,围绕
用来
实在
随着
明白
《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武帝有“少壮几时奈老何”的感叹;曹操有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叹……
由此可见,“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
王羲之之所以由乐到悲是因为觉得“人生苦短”。其实,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流露出这种感慨……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思考了自己的人生观,其实很多文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自己的人生观,《古诗十九首》中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再如李白曾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那么,现在请谈谈你自己的生死观吧!
一、解释带下划线的字:
1、茂林修竹 2、 曾不知老之将至
3、向之所欣 4、 列坐其次
5、 虽趣舍万殊
7、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8、齐彭殇为妄作
9、 所以游目骋怀 10、 因寄所托
二、默写全文,并翻译。
兰 亭 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困。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廖朗无厓观 ,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前人评点 《兰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