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钦差大臣》节选 课文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钦差大臣》节选 课文精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6 14: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饮差大臣(节选)》
本文通过写被骗官员念骗子骂他们的信和市长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我揭露隐私的语言,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和沙俄制度的黑暗腐朽及其荒唐反动的本质。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憋不住(  )   逮捕(  )    阉马(  )
  龇牙(  )    跺脚(  )    爵士(  )   谣言(  )
  2、形近字
  ┍钦:钦差     ┍惮:忌惮    ┍爵:爵士
  ┕欣:欣悦     ┕蝉:蝉鸣    ┕嚼:咀嚼
  ┍谣:谣言     ┍拨:挑拨    ┍阉:阉马
  ┕傜:傜族     ┕拔:拔河    ┕庵:尼姑庵
  3、词语解释
  【寻欢作乐】 追求享乐放纵的生活。
  【肆无忌惮】 任意妄为,无所畏忌。
  【时来运转】 时机来临,命运开始好转。
  【死乞白赖】 指纠缠不休。
  【俏皮】 课文中指说话幽默、风趣。
  【扯淡(dàn)】 课文中指胡说乱道。此外还指①闲扯。②没意思;不相干。
  【造谣生事】 捏造谣言,挑起事端。
  【鸡犬不宁】 形容搅扰得很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4、文学(文体)常识
  果戈理,全名是_______________。一八三五年,果戈理出版了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集《__________》,之后又出版了小说集《___________》,其中最有名的是中篇小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一八三五年底,果戈理根据_____________提供的素材,写成了五幕_____喜剧 《____________》。果戈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果戈理是_______国作家,本文选自《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iē  dài  yān   zī  duò  jué  yáo
  4、尼古拉 华西里耶维奇 果戈理   《密尔格拉得》   《彼得堡故事》  《外套》   《狂人日记》
  普希金    讽刺  《钦差大臣》   《死魂灵》   俄   《果戈理小说戏剧选》
  二、课文学习 
  1、果戈里以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一系列俄国官僚的典型形象,全剧有正面人物吗?
  【明确】没有。果戈里在喜剧中,不仅揭露了边远小城市的地方官吏,而且揭露了当时俄罗斯整个官僚机构。玩忽职守的法官、阴险残忍的慈善医院院长、胆小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卑鄙低劣的邮局局长,都是栩栩如生的反面人物。该剧相当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质特征。作者认为剧中正面人物就是“笑”,就是作者对待现实的那种否定的、讽刺的态度。
  2、试分析一下赫列斯达科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
  【明确】喜剧中心人物赫列斯达科夫是一个“最无聊的家伙”,一身沾染彼得堡官僚习气的外省青年。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无耻。他的撒谎不仅是出于一时经济的需要,而更是出于一种天性。他被误以为钦差大臣主要是惊慌失措的京城官吏一时被他那种具有官僚习气的气质所震慑。赫列斯达科夫的典型意义在于他集中体现了许多人都具有的共同的庸俗特征。果戈里指出“任何人都至少做过一分钟(如果不是数分钟的话)的赫列斯达科夫……灵活的禁卫军军官有时会变成赫列斯达科夫,国家要人有时会变成赫列斯达科夫……”
  3、辛辣、幽默的语言是本戏剧的一大特点,试举两例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例句1:首先,市长蠢得像一匹灰色的阉马……
  表达效果:尖锐无情地讽刺了市长的愚蠢。
  例句2:慈善医院主任十足像个戴便帽的猪。
  表达效果:幽默、辛辣地讽刺了医院主任的笨、蠢。
  4、读以下句子,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例句①:邮政局长:剥掉火漆的时候,血管里像火烧一样,把信一拆开,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②:市长:不会的!信上不会有这句话……妈的,既然念了,就应该念下去!一字不漏都念出来!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③:市长:我真恨透了所有这些摇笔杆的!这帮臭文士,该死的自由派!魔鬼的种子!我要把你们捆在一起,磨成粉,给魔鬼做里子!塞到魔鬼的帽子里去做里子……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④: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都被我骗过。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 邮政局长私拆信件时心虚,如惊弓之鸟那样害怕。
  ② 被无情讽刺后的尴尬,无地自容、气急败坏。
  ③ 认识到自己被骗后的懊怒、气愤、被羞后的不甘心。
  ④ 突出了市长恬不知耻的大骗子的性格特征。
  5、以“哑场”结尾是这一戏剧的又一大特点,试体会其好处是什么?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读者在哑场中体会戏剧的社会意义。
  6、鲁迅说果戈理戏剧中的笑是“含泪的微笑”。结合剧本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明确】其意义在于“以不可见之泪痕悲我,振其邦人。”以幽默、辛辣的讽刺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象。
  7、阅读剧本,说说剧本中着重刻画了哪些人物?写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明确】这则剧本着重刻画:一是市长。市长是外省官僚的封建代表。他当官当了30年,老奸巨滑,贪污成性,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二是法官。他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三是慈善医院的院长。他阴险毒辣;四是教育局长(督学)。他是个酒鬼,每天喝得烂醉;五是邮政局长,他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
  8、本文为何以“钦差大臣”为题?
  【明确】因为以“钦差大臣”为题有以下作用:①从“假钦差”到“真钦差”的过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②通过官员对“假钦差”和“真钦差”的不同表现、不同反映,增添了文章的讽刺力量;③官员把“假钦差”当作“真钦差”,能更好地刻画他们的性格。另外,“钦差大臣”也是本剧的叙事线索。因此本文以“钦差大臣”为题。
  9、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有红色字体的词用得恰当的一项(   )
  A.今年泰王杯足球比赛,北欧劲旅瑞典队实力不俗,若是他们全部派出替补队员,中国队就有可能染指冠军。
  B.做父母的不可为子女的“幸福”而循私枉法。
  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罗师傅开设的夜市茶座大受市民欢迎,生意十分红火,其他同行看后,也争相效尤。
  【明确】B
  【解析】词语用错就会导致句子的错误,词语错误是大问题。用词错误除了本题的褒贬不分外,还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①理解词义不准确。②与事实不符。③词类用得不对。④语义累赘。④轻重不当。⑥使用范围不当。⑦对象不准。⑧词的意义有歧义。所以在用词语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有随意性。A项的“染指”比喻获得非分的利益;C项的“始作俑者”是指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造人;D项的“效尤”是明知别人的行动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这三个词都是贬义词,句中却当褒义词用。B项的“幸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通过“循私枉法”谋求的,所以加上引号,这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否定。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果戈里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B.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常常采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钦差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尤其是对市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更加突出。
  C.果戈里用讽刺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一向道貌岸然的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揭露了沙俄制度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的本质。
  D.《钦差大臣》之所以成为世界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是因为它的创作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思考,还在于这部讽刺喜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确】A
  11、给下面打乱顺序的句子按正常顺序排列。
  A.我憋不住啦,再也憋不住啦,有一股力量把我拉过去,一直拉过去。
  B.我自己也不知道,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推动着我。
  C.我一只耳朵里听见一个声音喊:“喂,别拆!拆了你要倒霉。”
  D.我本来已经预备打发信差十万火急地把信送出去,——可是一种从来没有感觉过的好奇心制服了我。
  E.可是另外一只耳朵里又有一个魔鬼在叫唤:“拆!拆!拆呀!”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B→D→A→C→E
  12、邮政局长为何能最先发现假钦差的真面目,从中我们看出邮政局长是个怎样的官员?
  【明确】平时工作出叉子,担心上级知道,便利用职务之便偷拆信件才得以知晓。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是个极不称职的官员。
  13、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本文第八场以骗子的信为线索可分三部分:念信前,念信中,念信后
  (2)课文分析
  果戈理是俄罗斯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位文坛巨匠,他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写于1836年的《钦差大臣》曾被赫尔岑称之为“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教程”。它曾极大地震动了彼得堡上流社会,作者也因此遭到了官方的攻击和诽谤,不得不被迫离开俄国。果戈理用讽刺喜剧这面镜照出了当时社会一向道貌岸然的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揭露了沙俄制度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的本质。《钦差大臣》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许多国家常演不衰。
  课文节选的是这部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它的极大的讽刺性精彩之处就在于假钦差不是在他行骗过程当中被人们识破的,恰恰是他自己写给朋友的信被一向喜好偷拆他人信件的邮政局长看到后才被发现的。更显匠心独运的是,作者竟让那些上当受骗的官员们自己去念骗子大骂这些人的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讽刺效果。这一场假钦差虽然没有上场,但他的影子就像幽灵一样附着在一个个达官显贵的身上,在用鞭子抽打着他们的灵魂,使他们丑态毕露。
  《钦差大臣》之所以成为世界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是因为它的创作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思考,还在于这部讽刺喜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1)辛辣、幽默的语言风格
  辛辣和幽默是讽刺喜剧的语言特色,是一切喜剧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钦差大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部戏的讽刺效果不是靠卖弄文字或故作高深而达到的,语言看似平常,但安在了特定的人物的身上,在人物的碰撞之中,立即就显出了讽刺的效果。喜剧语言的讽刺效果,常常不在语言的本身有多么搞笑,恰恰在于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出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讽刺效果。比如邮政局长在拆开信件之后“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这说明邮政局长心中有鬼,说明他的问题实在太大了,不然不会吓成这样。再如市长,在他恬不知耻地大谈自己的行骗30年的经历之后,却又大骂自己是“傻瓜”,说自己“你这个塌鼻子,把个皮包骨又干又瘦的人,比破抹皮还不如的家伙,当成了大人物看待!”市长的台词,让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作者未加雕琢,信手拈来,细一品味,便会看出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从一个市长的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产生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2)结构精巧的剧情设计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前面的剧情,甚至只看课文部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部喜剧在剧情的设计上是颇具匠心的。假钦差得意洋洋地走了,他留下的信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把那些被他骗过的官员们一一臭骂和挖苦了一番,更高明的是作者让这些官员自己念骗子骂他们的话,让他们当众陷于尴尬之中。尤其是市长更是当众出丑,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我揭露。由于剧情设计得巧妙而合乎情理,这个近似荒诞的剧情却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哑场”的设计更是颇有深意,具有独创性,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让人物用形象造型和表情,表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给读者(在阅读中)或观众(在剧场中)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反复地阅读,会引起读者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2、谈谈你对本文“漫画式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常常采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钦差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尤其是对市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突出,其次是邮政局长,再次是假钦差。这一场中市长的两大段台词可以说是他丑恶灵魂的自我大暴露。作者采用了夸张的笔法,让市长不但自己大骂自己是“老糊涂”、“大笨蛋”,还自我揭露隐私:“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能被我骗过;就连那些一手瞒过天下的老狐狸、老滑头,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吃过我的亏,上过我的圈套;我骗过三个省长!”这种大言不惭的表白简直就是把狗屎当作黄金往脸上贴。在这之前,人们对市长的上当受骗可能还有些许的同情,但当他把自己的假面具揭下来之后,原来一直受人尊敬、令人敬畏的市长竟然是一个更大的骗子!人们对他就只剩下厌恶、讥笑和嘲讽了。
  邮政局长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假钦差的真面目是被他发现的,但他能发现真相,并不是因为他独具慧眼,而是因为他滥用职权,私自拆开假钦差的信件而发现的。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经常这样做的。当他拆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钦差是假的,他敢于把“钦差大人”的信件私自拆开,是因为他担心信中的内容“准是发现邮政局出了什么岔子”,害怕被人“报告上司”,所以才偷偷拆开看的。他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恐怕是因为他平时的工作就总是出叉子,不然他不会这么像惊弓之鸟那样的害怕:“剥掉火漆的时候,血管里像火烧一样,把信一拆开,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假钦差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城市的一切丑恶现象都是通过他折射出来的。在第八场里,他虽然没有直接出场,只是大家在念他的信,但他的影子却始终会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在剧场演出时,观众更是会如见其人。他的信写的是那样的大言不惭,既暴露了自己的灵魂,又剥下了市长和一个个官员的面具,把他们的丑态暴露在人们面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