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4 宋代经济的发展》2022年同步练习卷(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50分)
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 交子
B. 会子
C. 美元
D. 英镑
有的同学很爱吃从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
A. 越南 B. 泰国 C. 新加坡 D. 缅甸
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
A. 北宋初期 B. 北宋后期 C. 南宋初期 D. 南宋后期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文景之治局面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开元盛世局面 D.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宋朝时,阿拉伯、东南亚等国商人来华从事贸易,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安西都护府
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早在宋代己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割据时期,后周世宗励精图治,大力改革。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发展是( )
A. 人口的增长 B. 战乱较少
C. 政治清明 D. 经济重心南移态势明显
结合《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下图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
(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南方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 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C. 人口数的变化,说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 宋代南方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器的推广和牛耕的使用 B. 水稻的大量种植
C. 梯田的大量修建 D. 钓鱼城的修筑
宋代,我国海外贸易发达。其主要原因有( )
①政府的鼓励与扶持
②中外交通发达
③造船、航海等技术的提高
④海外贸易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这一记载描述的是临安( )
A. 商业店铺林立 B. 商品琳琅满目 C. 商品交易量大 D. 货币交易量大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城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 “无徽不成镇”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秧马
B. 太湖地区成为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心
C. 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 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
A. 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其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
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引进了日本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项计划是不可行的( )
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C.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持续昼夜 D. 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 比较材料一、二,请说出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两点)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两点)
(4) 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至少两点)
下面是奇奇和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奇奇:“小明,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而不在繁华的都城东京产生呢?”
小明:“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不过,你需要明白几点:第一,‘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的纸币,而非官方发行,它不在东京流行就比较正常;第二,‘交子’出现在四川,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北宋建立以前,我国曾出现过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当时,中原地区的许多达官贵人为逃避战乱,携带资产来到地处偏僻、资源富饶的四川定居,于是促成了四川经济的发展;至于第二嘛,你看看书就会明白。”
疑难问题一:你能否结合北宋的经济状况与四川的地理环境,将“交子”产生的其他原因分析一下。
奇奇:我觉得宋朝商人只需向政府交税,其社会地位比其他朝代的商人的地位都要高。现在,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经商致富是受人欢迎的。历史上,“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各阶层中怎么会排列最末一位?
小明:“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宋政府为增加收入而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有必然联系。至于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的结果。”
疑难问题二:小明的理解正确吗?“重农抑商”是什么政策?举例说明这项政策对商人限制的表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搜集、分析资料,探究历史的真实。下面我们通过各种类型的资料探究宋朝的海外贸易。
【走进政策】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政府的什么态度?
【关注史实】
(2)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
【整理结论】
(3)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问题,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交子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观察图片,A图片是交子,B是南宋的纸币,C是美国的美元,D是英国的英镑。
故选:A。
本题考查交子,知道交子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
注意准确识记交子的有关内容。
2.【答案】A
【解析】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产地主要在南方。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的社会经济,知道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本题以占城稻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南方农业的发展。
3.【答案】D
【解析】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到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因而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南宋后期。
故选:D。
本题以我国棉纺织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棉纺织业兴起的时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南宋棉纺织业兴起。
4.【答案】D
【解析】秧马是两宋时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两宋农业的发展;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反映的是商铺商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总起来看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B、C选项都与图表述的内容不一致。
故选:D。
本题考查的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识图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识图能力,学会对识图题的解读。
5.【答案】D
【解析】从课本所学知识容易知道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朝至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狡快,逐渐超过北方,再加上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就说明江南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应重点掌握,并从中总结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因此宋代,阿拉伯、东南亚等国商人来华从事贸易,要到市舶司办理手续。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掌握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本题意在考查掌握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即将包含错误说法的组合排除,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发明于唐朝。故③说法错误。排除包含③的选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
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适当运用排除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答案】C
【解析】题目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活跃、繁荣。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以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9.【答案】D
【解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割据时期,到了五代后期,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周世宗继位后,在经济、政治各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为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所以周世宗时期最明显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态势明显,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C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所以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故选C。
本题以《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标志就是梯田的大量修建。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南迁的人民也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经验,加上当时政府的重视,适合当地的梯田大量修建。
故选:C。
本题以梯田的大量修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选项不符合实际,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宋代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我国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我国海外贸易发达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A
【解析】据题干“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临安城城内商业店铺林立,经营范围和时间没有严格限制。
故选:A。
本题考查南宋的经济发展,知道南宋临安城城内商业店铺林立,经营范围和时间没有严格限制。
本题考查南宋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了这一状况。
故选:C。
本题以四句语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造船业技术先进世界领先,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观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经济现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经济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南宋的纸币是会子,所以D选项观点错误;ABC都是正确的描述,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宋代经济的说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7.【答案】B
【解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在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南方都市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此基础上,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9.【答案】C
【解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选:C。
本题以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20.【答案】D
【解析】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宋代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知道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宋代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
【小题1】(1)由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我国江南地区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我国江南地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即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材料三诗句意为:“朝廷仰仗东南一带的赋税和财力,而在东南一带中,又以江苏最为发达富饶,是东南地区的根本。”更有俗语“太湖地区丰收了,整个国家的粮仓就能富足了”。由此可见,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更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古代经济重心之所以不断南移,主要是因为战争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
(4)建议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维护安定和谐,优化环境、保护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实行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故答案为:
(1)由人口稀少、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移到南方。
(3)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辛勤劳动。
(4)维护安定和谐,优化环境、保护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实行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史记》、《宋书》、《陆游集》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22.【答案】(1)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同时,外贸发达,铜钱大量外流,纸币可补充货币流通量的不足.
(2)小明的理解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政策,我国的传统政策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商业的发展,统称“重农抑商”政策.例子:对商人征收重税,政治上给予歧视,服饰上也与农民不同等.
故答案为:
(1)交子携带方便,有利于经济交流;外贸发达,铜钱大量外流,纸币可补充货币流通量的不足.
(2)正确.我国的传统政策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商业的发展,统称“重农抑商”政策.例子:服饰上与农民不同;对商家征收高额税收等.
【解析】(1)考查的是交子.
(2)考查的是古代商人地位.
(1)需要从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当地货币材料等方面简单说明.(2)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政策,举例说明不同即可.
23.【答案】(1)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图一是牛转翻车,是宋朝南方农业发展中的相关技术;图二是海船,是宋代造船业方面的成就,以此回答即可。
(2)由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我国江南地区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我国江南地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即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4)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和利用,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以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1)农业;造船业。
(2)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3)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或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24.【答案】【小题1】意思: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上百万的收入。态度:说明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小题2】盛况:宋朝时期,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题3】原因: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政府的鼓励政策。
【解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经济发展史实,重点掌握市舶司的设置、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的经济发展史实,重点掌握市舶司的设置、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等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