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01我国资源跨区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01我国资源跨区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2 22: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目录
CONTENTE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1
0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01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且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活 动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2.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3.根据已学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对“南水北调”三线方案进行对比,并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题】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我国降水分布图
问题: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答案: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我国降水分布图
问题:2.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答案:
修建水库;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重新利用;提高水价;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01-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2002年12月动工,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供水。2013年11月,东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02-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2003年12月动工,由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自流供水至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2014年12月正式通水,每年可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缓解了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
03-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尚未开工建设,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引水入黄河上游,供水给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 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输水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明渠、暗渠输水 隧洞输水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方 案 优 缺 点 优点
缺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 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 好,有丹江水库可利用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合作与探究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
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
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
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
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
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
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材 料】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1.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思考题】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问题:1.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问题: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答案:
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
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防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问题: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②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