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致空气》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空气的特点:“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摇曳( ) 踪迹( ) 鼾声( )
污浊( ) 面颊( ) 厮守( )
2.形近字
┏曳:摇曳 ┏窒:窒息 ┏翼:羽翼 ┏厮:厮守
┗拽:拉拽 ┗侄:侄儿 ┗冀:希冀 ┗撕:撕碎
3.词语解释。
【鼾(hān息)】睡着时粗重的呼吸、喘气。
【厮(sī) 守】互相守着。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摇曳】摇荡。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短语搭配无误的一项( )
A.最近,珍珍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B.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10月1日的国庆节。
C.刺眼的灯光,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D.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5.文学(文体)常识
(1)《致空气》的作者是__________,生于北京,祖籍__________。20世纪50年代即为有影响的青年诗人,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当代诗人。他是中国__________代诗人。这首诗借 “__________”这个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一种“无所不在、__________”的事物的感受,给人以无尽的联想。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__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写成。
【参考答案】
1、yè zōng hān zhuó jiá sī
4.短语搭配有主谓搭配、谓宾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主宾搭配。在本题中,A项“学习”和“下降”,B项“10月1日”和中心语“国庆节”,D项中“一支”和其修饰语“歌声”都不能搭配。故选C项。
5.(1)邵燕祥 浙江绍兴 当 空气 又难寻踪迹 (2)抒情 象征
二、课文学习
1. 下面是对本诗中心意思的四种理解,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
A.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B.这首诗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
C.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歌颂身边那种“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却又“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那种感情,这种感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它也启示我们,人与动物要友好相处。
D.诗中所赞颂的空气,我们可以说它象征友谊,象征爱情,象征亲情,象征理想,象征真理……
【明确】本题选C。将四种说法进行比较,围绕本诗所揭示的主题,筛选排除。C项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本文是一首咏物诗,把人与空气之间的亲密之情比作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虽然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此种感情,但不是这篇文章要揭示的主题。
2.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得可触可感的?
【明确】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通过人的呼吸感觉出来的。作者通过鼾声,通过人之将死时掀动的鼻翼,通过夹杂着污浊的空气嘘着面颊,通过含着丁香芬芳的空气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3.本诗空气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4、精句精析“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
【明确】诗的开头在写空气的作用之后,用拟人化的手法,深情地讴歌了“空气”的特点:质朴、透明、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为后文抒情定下感情基调,同时又有了情感、象征依托,语言高度概括,凝炼。
5.找出诗中描写空气特点的语句。
【明确】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踪迹难寻、厮守身边、默无一语。
6.作者把空气当作“朋友”来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抒胸臆。
7.诗人从哪些方面对空气进行了歌颂呢?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明确】
(1)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2)给“我”以生命。
(3)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
8.“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拟人、反复。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和真诚的希望。
9.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10.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结构图表如下:
┏ 空气特点——看不见,无处不在 ┓
致空气┫ 歌颂空气——给“我”巨大帮助 ┣ 象征手法
┗ 总结全诗——与人类关系密切 ┛ 歌颂真情
(2)段落分析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就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抒胸臆。这首诗就像是诗人面对知心老友在真诚地诉说。
第二至第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第二节,写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在“光明离我而去时”、“人们离我而去时”,只有空气围绕在“我”的身边,让“我”听到它的声音,帮“我”战胜黑暗、排遣孤独和寂寞。第三节,写空气“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命。这里诗人写的只是空气的基本属性,但是,当我们读这几句诗时,分明会想到那种至真至纯、终生不渝的人间真情。第四节,写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第五节,写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这几节诗,通过几个方面写了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深入探究
1、简析《致空气》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2.简析《致空气》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明确】
(1)使用象征手法,主题深刻含蓄。诗人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2)全诗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 “难寻踪迹”。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真诚的希望。首尾皆概括空气特点,首尾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3.本诗的第二至五节是从哪几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的?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第二节,写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在“光明离我而去时”、“人们离我而去时”,只有空气围绕在“我”的身边,让“我”听到它的声音,帮“我”战胜黑暗、排遣孤独和寂寞。第三节,写空气“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命。这里诗人写的只是空气的基本属性,但是,当我们读这几句诗时,分明会想到那种至真至纯、终生不渝的人间真情。第四节,写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第五节,写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这几节诗,通过几个方面写了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图示如下:
┏第一层: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
┃ ② ┃
┃第二层:空气在“我”最困难时给“我”以生命。 ┣ 总结全诗,
总括空气特点┫ ③ ┃ 抒发感慨。
“————”┃第三层: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__________。 ┃
┃ ④ ┃
┗第四层: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希望和朝气。 ┛
⑤
【明确】“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 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