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4 12: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目前科学研究认为,宇宙是在一次剧烈的大爆炸后产生的。促使这次大爆炸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当宇宙还处于浑沌的奇点时,里面早就开始产生了微弱的振荡。渐渐地,振荡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并引起了共振。最后,在共振和膨胀的共同作用下,宇宙在瞬间急剧膨胀、扩张,然后,就产生了日月星辰……
  共振不仅创造出了宏观的宇宙,也产生了微观物质世界。从电磁波谱看,微观世界中的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传递的。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产生的。有一些微小的粒子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下,在100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互相结合起来,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便产生了。因为宇宙中这些粒子的生成与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
  既然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人及其他的生物也是宇宙间的物质,共振也普遍存在于这些生命中。
  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我们喉咙间发出的每个颤动,都是因为与空气产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个个音节,构成一句句语言,才能使我们能够用这些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
  许多动物身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形式的共振现象。夏天树上蝉儿的“知了”声,秋夜蟋蟀的鸣叫声……无一不是借用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飞禽走兽们也能巧妙地运用着共振来发出各种叫声,传递不同信息。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共振,天地间的生机将会消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死寂荒凉!
  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可能将无法生存。所幸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伤害。
  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存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围堵、拦截,但仍有少部分漏网的紫外线能够成功地逃逸出来,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滞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
  就连我们熟知的光合作用,也与共振有关——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氧气与养分。可以说,没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长,食物链会被彻底摧毁。所以我们说,共振,创造了世界。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07月10日)
1.下列对于“共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振的前提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必须相同,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才叫共振。
B.共振这一专业术语在物理学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的称呼:在声学中称“共鸣”;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称为“谐振”。
C.共振现象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宇宙和世间万物都是源于共振,唯有共振才能有现在的世界。
D.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不仅存在于无生命的自然万物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有生命的人及其他生物体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依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解释宇宙产生的主要理论是大爆炸理论,而这次大爆炸是在共振和膨胀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B.共振也创造了微观物质世界,宇宙诞生初期,有一些微小的粒子在共振的作用之下,互相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新的化学元素。
C.许多昆虫能借助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许多飞禽走兽也能巧妙地运用共振来发出各种叫声,传递不同信息。
D.人体中也普遍存在着共振现象:因为有共振,我们才能发声、说话,表达情感;因为有共振,我们的大脑才会产生脑电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我们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借助共振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才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侵害,否则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生存。
B.少部分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被地球吸收后,变为红外线,恰好能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共振,被留在大气层中,为地球保温。
C.没有共振植物就不能生长,因为植物的叶绿素要与某些可见光发生共振,才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分。
D.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从无生命体到各种生物,从地面到空中,可以说共振现象普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共振创造了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唐璘,字伯玉,古田人。游太学。嘉定十年举进士,调吴县尉,有杀人于货挟其舟亡者,有司求贼急,屠者自告吾儿实杀之,儿亦自诬伏。璘问:“舟安在?钱何用?”其辞差,为缓之,果得贼太湖,与舟俱至,举县感服。县有势家治圃,将凿渠通舟,缪言古有渠,常平使者主之。璘视乾道故籍,则诚民田也,力争,迕使者意,移监县税。璘遂以直闻。调瑞州学教授,用白鹿洞教法,崇礼让,后文艺,士翕然知向。
辟淮东运司催辖纲运官。属出师楚州,尽瘁焉。捷闻,以金人据淮阴,欲乘势取之。璘言:“捷奏多夸,讵得信乎?须聚兵二十万,日费米斛余五千,缗钱余二万,调夫几万人,仅能使贼全师北去。今出没涟、海,谋结北边,正欲迭出挠我,忧方大尔。淮阴紧垒与楚城等,濠之广又过之,我士疲丁困,可一拔得乎?仆窃危之。”不听。
擢监察御史,台吏且至,璘皇骇趋避不敢诣阙。母曰:“人言此官好,汝何得忧乎?”璘曰:“此官须为朝廷争是非,一拂上意或迕权贵,恐重为大人累,何得不忧?”母曰:“而第尽言,吾有而兄在,勿忧。”璘拜谢,入就职。
故事,御史惟常服拜下,有论奏缴进,至是独召对缉熙殿,令服窄衫面读。奏请号召土豪,经理荆、襄,亟择帅臣,安集淮西,帝嘉纳;至问边事甚悉。璘感激知遇,自是弹击无所避,再疏:“郑清之妄庸误国,其子士昌,招权纳贿,拔庸将为统帅,起赃吏为守臣,乞削籍废弃。”不行,璘遂力丐外,疏七上,授广西运判。寻升直华文阁、广东经略安抚使。梅州寇作,璘示以威信,寇寻息。
明年上章乞致仕,帝思见之,亟命入奏,擢太常少卿。寻丁母忧,璘居丧哀毁不食,久之疾革,卒。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争,迕使者意 迕:违背
B.属出师楚州,尽瘁焉 瘁:劳累、劳苦
C.璘皇骇趋避不敢诣阙 诣:拜见
D.不行,璘遂力丐外 丐:请求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璘“正直”的一组是
①力争,迕使者意 ②崇礼让,后文艺
③捷奏多夸,讵得信乎? ④恐重为大人累,何得不忧?
⑤自是弹击无所避 ⑥乞削籍废弃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璘断案重证据。任吴县县尉时,屠夫承认是自己的儿子杀人抢船,但由于没有证据,唐璘暂缓判决。等找到船后,才给屠夫的儿子定罪。
B.唐璘主张先育人后教书。在担任瑞州学教授时,唐璘采用白鹿洞的教法,把教人懂礼仪、讲谦让放在首位,而把学习文艺放在后面。
C.唐璘对母亲非常孝顺。他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但因怕做官连累母亲,而不愿去上任。母亲死后,悲哀过度,吃不下东西,以至于病情加重。
D.唐璘深受皇帝宠信。他任监察御史时,皇帝亲自在缉熙殿召见他问话,对他提出的一些奏议很赞赏并且采纳。还详细的询问他边疆之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士疲丁困,可一拔得乎?仆窃危之。(5分)

(2)一拂上意或迕权贵,恐重为大人累,何得不忧?。(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怎样的人物的形象?(4分)
9.这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___,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 (《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成何体统?
我笑他太老腔古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爹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但他的生意日渐惨淡,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其中的原因是他居住在远离闹市的山村。
B.何爹对只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去开店剃头的人很是不满与不屑,因为他们没经经过严格的训练,根本就不会剃头。
C.何爹敬奉关帝,且以关帝为自己人生楷模,这是因为关帝不仅刀法精湛,而且重义守节,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D.何爹辛苦地去看三明爹,发现三明爹奄奄一息后,又取来行头,为三明爹剃了最后一次头,这说明两个人亲如兄弟。
E.这篇小说用简练质朴的叙述了一位剃头师傅固守传统手艺的故事,反映了新时期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落的现实。
(2)小说开头写山村打工、迁居、染烫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人物何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以“青龙偃月刀”为题目,有什么用意?(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迤逦(yǐlǐ) 提防(dī)?? 央浼(miǎn) ?? 庇佑(pì)
B.讥诮(xiào)?? 拮据(jū)???? 熟稔(rěn) 船棹(zhuó)
C.优渥(wò) 逋慢(bū)?? 祚薄(zuò)??? 矜悯(jīn)
D.岑寂(cén) 付梓(xīn) 尺牍(dú) 戗兽(cāng)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车篷 纯粹 通宵 哀声叹气
B.流弊 蕴藉 桅杆 清沁肺腑
C.噩梦 拌倒 暴躁 兴高采烈
D.抿嘴 掂量 提炼 富丽堂黄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玉碎》从普通百姓的视角,以“玉”为叙事平台,讴歌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族强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血性精神,看后令人回肠荡气。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香炉峰并非什么名山,但是站在山顶,同样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尤其望着眼前的高山流水、翠柏雾霭,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D.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深度创世界记录,伦敦奥运会再创佳绩,中国第一艘航母服役……2012年中国喜事连连,真是大快人心。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茅盾先生临终前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如今已走过8届29年的光阴,共评选出38部获奖作品,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经典。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D.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顾,强行采取所谓的“购岛”行动,对此,我国政府出台了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已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
⑥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⑤④②③⑥①?????????????????????B.⑤①②③⑥④
C.④②③⑤①⑥?????????????????????D.②③⑥①⑤④
17.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中心话题不变。(6分)
我喜欢淡之美。
我喜欢看淡淡的流云,体味一份悠然和飘逸;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邱吉尔每天的广播讲话。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口吃)。当他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C(过于绝对,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2、D(“因为有共振,我们的大脑才会产生脑电波”错,原文是“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
3、A(“否则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生存”错,原文是“人类及各种生物可能将无法生存)
4、C(诣:到……去)
5、D(②表现他教育首先重视礼让,④表现他孝顺)
6、A(“才给屠夫的儿子定罪”错,原文是“果得贼太湖”)
7、(1)我方士兵、民丁疲惫困乏,能一战就攻取吗?我私下觉得形势危险。(“疲”“拔”“窃”“危”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一旦违背皇上旨意或触犯权贵,恐怕又要连累母亲大人您,怎么能不担忧呢?(“一”“拂”“重”“累”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在寒秋中倚杖漫步、(1分)头发花白、(1分)带着些许哀愁(1分)的老者形象。(1分)
9.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2分)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2分)红叶与白发对比,突出时光催人老。(2分)
10、(1)勿施于人(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1、(1)C E(C给3分,E给2分,D给1分)(A.“生意惨淡”是因为“不愿趋时”。B.“没经严格训练,不会剃头”,没有依据。D.“亲如兄弟”一词欠准确。)
(2)①交代社会环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②反应社会的巨变,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③衬托人物坚守传统以及保守。(每个2分)
(3)①技艺精湛。剃头刀法绝妙。②热爱传统,但思想守旧。固守师傅传承,不随着社会变革。③崇尚节义。以关帝为偶像,走麦城也不决不背汉降魏。④心地善良。为流浪仔剃头,为三明爹理发。(打出三个即可,每个2分)
(4)①与电剪、吹筒对比,突出社会巨大变化。(2分)②突出人物形象,崇拜关帝,刀法精湛,重义守节。(2分)③象征传统文化,突出传统文化的命运。(2分)④新颖别致,吸引读者(2分)
12、C(A央浼měi 庇bì佑 B讥诮qiào船棹zhào D付梓zǐ戗qiàng兽)
13、B(A唉声叹气C绊倒D富丽堂皇)
14、A(回肠荡气:文艺作品或乐曲感人肺腑。B束之高阁:把东西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C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D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处,令人高兴。)
15、D(A成分残缺,在“已成为”前加“这些作品”, B句式杂糅,去掉“对”或“被”, C不合逻辑,去掉“不”)
16、B(⑤①②解说“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③⑥④解说“海峡港湾”)
17、(略)
18、立意提示:①?远大的抱负是克服一切缺点、困难的不竭动力。
②成功源自远大的抱负和克服苦难的决心
参考译文:
唐璘,字伯玉,古田人。游学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吴县县尉,有个人谋财杀人并抢了船乘船逃跑,有关部门紧急追捕贼人,有个屠夫自首说自己的儿子实际杀了之,他儿子也表示伏罪。唐璘问:“小船在什么地方?钱做什么用了?”他们的回答与实际不符,为此暂缓处理他们,最后果真在太湖抓到贼人,与小船一起押来,全县人都感动佩服。县里一个有权势的人家修园圃,准备挖渠通船,胡说此处古代就有渠,常平使者支持他。唐璘查阅了干道的旧图籍,原来其实是民田,极力争辩,违背了使者的意图,调任监县税。唐璘因此以正直闻名。调任瑞州学教授,采用白鹿洞教学法,推崇礼让,把文艺放在后面,士人全都知道努力的方向。
被任命为淮东运司催辖纲运官。跟随出兵楚州,尽心尽力。捷报上报,因为金人占据淮阴,准备乘势攻取它。唐璘说:“捷报中浮夸成分多,怎么可信?要聚集兵力二十万,每天消费米五千余斛,钱二万多缗,调动民夫几万人,这样才仅仅能使贼兵全师向北退去。如今贼兵出没涟、海一带,谋划与北方勾结,正准备交替出兵骚扰我们,可担忧的正大呢。淮阴城垒的坚固与楚城一样,护城河的宽度又超过楚城,我方士兵疲惫民丁困乏,能一战就攻取吗?我私下觉得形势危险。”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提拔为监察御史,台吏即将来时,唐璘慌忙躲避不敢到朝廷去上任。他母亲说:“人家说这个官职好,你有什么可担忧的?”唐璘曰:“此官职必须为朝廷争辩是非,一旦违背皇上旨意或触犯权贵,恐怕又要连累母亲大人您,怎么能不担忧呢?”他母亲说:“你尽管放开说话,我有你兄长在,不用担忧我。”唐璘拜谢,入朝就职。
按照旧例,御史只是穿着常服拜受任命,如果有论奏就送进去,这一次皇帝特地在缉熙殿召见问话,让他穿着窄衫当面朗读。奏请号召地方豪杰,治理荆、襄地区,紧急挑选帅臣,安抚淮西地区,皇帝嘉奖并采纳;以至十分详细地询问边境事务。唐璘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从此无所回避地弹劾批评,再次上疏:“郑清之狂妄平庸贻误国家,他的儿子郑士昌,玩弄权力收受贿赂,提拔无能的将领为统帅,起用贪赃的官吏作为守臣,请求剥夺他们的职务。”但没有施行,唐璘于是极力请求到京外任职,上了七次奏疏,授予他广西运判。不久升任直华文阁、广东经略安抚使。梅州发生寇乱,唐璘示以威信,寻寇乱平息。
第二年上奏章请求退休,皇帝想要见他,紧急命令他入朝奏对,提拔为太常少卿。不久为母亲服丧,唐璘服丧期间悲痛过度不吃饭,时间久了病情加重,去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