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共15分)
读书意在___________
⑴我在讲了庄子心得之后,有人问我,“我离婚了,日子困难,该读什么书”,“我要高考了,我应该看哪段话”。这个问题孔子和庄子都回答不了,他们那个时代不知道现在的生活。读书并不是像有一本《百科全书》放在那里,我们一查就豁然开朗了。
⑵但读书可以使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可以是惶惑时候的雪中送炭,可以在遭遇困顿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镇定而勇敢。当一个死刑犯人还在读书,那么他读书的用处肯定不是求职,可能就是为了带一份安定告别生命。
⑶读书给了我们精神生活上的储备。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或有空的时候,我把自己懂的、不懂的书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坎坷、真正想到用的时候,就调出来。这就像反刍。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质量也不是最精。我读书只有一个秘密,就是我有反刍的功夫,到用的时候可以调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咀嚼之后,这一部分营养可以融入我的生命。所以对我来讲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⑷一个人的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今天的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认为太有用就是读书能装饰、提升自己;读书无用论则认为读书无法解决一日三餐的生计,读之何用?其实这两种论调,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功利。这种功利的心情,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
⑸读书人里面我比较喜欢陶渊明。我大概从四五岁开始读书,家长通常说陶渊明是读书的反面教材,大意是,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孩子读书万不能像他那样马马虎虎,可我从小学开始就是马虎,至今也没有改变过马虎的毛病。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懂得了陶渊明的境界。其实这是大人们的断章取义,他们只理解了陶渊明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半部分的意思,却忽略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妙处。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两个字叫“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的不是字面的意思。不是考据一个典故,而是一种悠然心会,就是那种无言之妙,可以读到忘了吃饭的那种欢心。
⑹读书前,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先了解自己的迷惑,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读书读到豁然开朗。这种阅读的境界,就太快乐了。最后可以带来一种状态,让我们在充满各种选择的时代,自己的心有一点定力。有定力之后,我们的选择就多一些依据。
⑺在我看来,惑与不惑是外在与心理的制衡。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元素,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升学,还与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相关。
⑻让我们在生命困顿的时候面无惧色,在生命从容的时候带有欢欣,一辈子能有更大的快乐,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最大用途。
1.(1分)本学期的教材中也有一篇启发引导我们读书的名篇,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______________》。
2.(2分)第⑴段中提出问题的人,他们对读书意义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结合第(2)段内容,概括作者所说的“反刍功夫”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4.(6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假设一个死刑犯的读书场景,是为了说明读书有使人内心安定而平静的作用。
B.孔子所说“为君子学”意思是君子之学是为了治国之大事,有着较高的境界,而不是为了狭隘的生存目的。
C.功利地看待读书是剥夺读书乐趣的罪魁祸首,所以读书最好没有目的,有什么就读什么。
D.作者体会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和“每有会意”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有领会文意,才能获得“欣然忘食”的快乐。
E.本文开头与结尾内容上呼应,引导人们明白读书的意义,很有现实针对性。
5.(2分)结合全文内容,在标题横线中填入一个动宾短语,构成本文标题。
6.(2分)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清·涨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托尔斯泰)等,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体验,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自创一句读书格言。(30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22分)
走向盛唐(有删节)
(1)我数十年前初上乡间的中学,语文老师教我们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当时年纪虽小,然而对唐代那位青年才子已是心向往之,名句“落霞与孤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雕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我的心版上。
(2)及至年岁既长,方知南昌滕王阁,巴陵岳阳楼和武汉黄鹤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巴陵是我的旧游之地,岳阳楼的栏杆,我在春日楼头秋鸿声里早已拍遍了。黄鹤楼前的三月烟花和浩荡长江呢?惊喜过李白的双眸,也不止一次照亮过我的眼睛。唯有滕王阁,却始终无缘造访。半个世纪过去了,年华向老,而王勃的背影也越去越远,我终于有幸在一个高秋之日,和友人洪亮一起,在唐代的遗风和王勃诗文的余韵里,飞身直上滕王阁那新建的楼台。
(3)王勃在序中不是说:“地灵人杰”,而是说“人杰地灵”,他是率意而书的吗?我眼前的景物本已是江山如画了,但假如不是王勃登高一赋,怎么能如此地显其灵,名闻遐迩?时间,是绝不循私的公正严明的终审,且不说王序的全篇,即以“落霞”与“秋水”这一联名句而论,“贪官与污吏齐飞,良心共煤炭一色”,旧时代就有人仿作以讽刺当时的现实。新时代的诗人则高歌“七杯酒,豪情与大雪齐飞;十杯酒,红心和朝日同辉”,也是脱胎自王勃之句。但古已有之于今更为多见的是,自我吹嘘和请人吹嘘的速朽之作不知多少,如同水上的浮沤泡沫,空中的薄雾轻烟。真正杰出的文学作品是不朽的,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如果不是王勃千古不磨的妙序佳诗,今天我们还能看到滕王阁的只砖片瓦吗?
(4)王勃作为“_____________”名居榜首的人物,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走到前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庄严报幕:中国诗歌正在走向盛唐,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金灿灿的帷幕,已经徐徐开启。
(5)在王勃等人联袂登台之时,以上官仪等人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承袭了齐、梁以来绮媚轻艳的形式主义文风,文坛得到的是绮靡浮华的传染病,许多人身罹绝症还仍然在敷粉涂脂,自我感觉良好,而作为新兴中下层知识分子代表的王勃等人,他们不仅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崛起于唐初的文坛,高举革新的旗帜,逆风而行。
(6)我和洪亮都与诗缘分不浅,对文学和当前的文坛也都有许多彼此相通的看法。在秋阳朗照的滕王阁最高处,我们自然有一番快论清谈:
(7)“‘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这是位高名著的上官仪的《画障》诗,除了华丽雕琢的辞藻和空虚冶艳的情思,还有什么呢?”我说。
(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诗题材领域全新,感情昂扬刚健,与上官仪之作简直判若云泥!”洪亮也诵诗作答。
(9)“我初上斯楼,登高送目。你看王勃序文一开篇,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一支笔兼写江山与人文之盛,境界阔大,感情激扬,泱泱然已一派大国之风,这是‘盛唐之音’的先声呵!”
⑽“王勃他们的创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闻一多曾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洪亮引经据典,“盛唐时代,诗人的主体精神和艺术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王勃虽然命途多舛,但他仍然高唱‘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不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前奏吗?”
⑾“四杰之中,有三位是北方人。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之一是南北文学的合流与融会,南方柔婉清丽,北方质朴刚健,从王勃之序的壮美与神韵兼而有之,也可见此中消息吧?”
⑿ “现在的文坛,阴柔琐屑平庸世俗之风日炽,格高调远黄钟大吕之作难逢。有资料统计,目前长篇小说年产八百部左右,诗七八万首,散文约两千万字,作品倒是成千累万,但有哪些能进入‘永恒’呢?有的人却热衷于‘自吹’与‘他吹’,甚至年纪轻轻就什么‘划时代’、‘里程碑’呵,什么‘获国内大奖数十次’呵,什么‘随手拈来,皆成绝唱’呵,俨然文坛的一方诸侯。其实,是否有一行文章能流传下去还很值得怀疑。要是王勃读到看到这些,不知会作何感想?”
⒀ “已小寐千年的他,也许会惊起而扼腕长叹,或者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洪亮说。
⒁王勃当年序惊四座的滕王阁,据他说已是层台耸翠飞阁流丹,而今天新阁的瑰伟壮丽又远胜当时。劈面仰视,它蔽天塞地压弯你的眉睫,登临其上,九重飞檐土。凌空的羽翼,托着你衣袂飘飘地向上界飞升。滕王阁上,秋日楼头,我和洪亮的对话,真可谓高其谈阔其论。等到从忘形尔汝中回过神来,我们忽发痴想:要是能和王勃在高楼之上把袂谈心,把酒论文,那该有多好!但我们在厅堂里回廊上四顾彷徨,逢人便问,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天高地迥呵,宇宙无穷,只有楼下的滔滔江水,把他的故事从千年前说到如今。
7.(1分)请根据第(1)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孤wù( )
8.(1分)联系下文,在文中第4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文学家合称:“______________”
9. (2分)在第3段中,作者触景生情感悟到的是: (限16字内)
10.(6分)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江南名楼中滕王阁在作者心中位置最高,情感最贴近,因为《滕王阁序》曾像“雕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作者的心版上。
B.文中引“贪官与污吏齐飞,良心共煤炭一色”,是为了针砭时弊,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
C.王勃走上中国文学的前台,标志着盛唐时代的文学达到最高峰,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D.王勃等人刚健昂扬的诗风对当时风靡文坛的绮靡浮华之风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E.初唐诗歌从宫廷走到市井,走向江山与塞漠,这可以视作盛唐时代“诗人的主体精神与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的前奏。
F.当今文坛的萎靡浮躁之风是受了唐代上官仪等人的诗风的影响。
11.(8分)请写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两处对比,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对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文章重在写初唐的文学,然而为什么再三提及“滕王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___________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⑵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⑷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⑸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⑹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⑻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4.(1分)本学期所学的《宋词四首》的四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辛弃疾则属于______派。
15.(3分)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
16.(4分)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2题(共18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注:疏属,远方本家)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yuàn),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weì,车轴头)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①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淖齿,楚国将军,楚国派他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17.(4分)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燕使乐毅伐破齐( ) ②以即墨距燕( )
③田单因宣言曰( )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
18.(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②盈虚者如彼
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 ②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9.(2分)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田单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
②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③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④田单日:“子勿言也!”
⑤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0.( 2分)从句式角度,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淖齿既杀愍王于莒
B.不见知
C.为燕所虏
D.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21.(6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最终打败了燕军,请结合选文内容,归纳获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1分)
醉白堂记 【宋】苏轼
⑴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⑵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⑶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⑷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4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2分)“此公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此乐天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虽然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但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而实近,似泛而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分)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概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共70分)
27. 阅读提示,完成作文。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悟而不改,悔无日矣;悟而思变,善莫大焉。
请以“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要写成诗歌。(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金山中学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
参考答案 2013年1月
一、(共15分)
二、(共22分)
7. (1分)鹜
8.(1分)初唐四杰
9.(2分) “王勃的妙序佳诗是滕王阁闻名的原因”或“王勃登高一赋使滕王阁地显其灵”
10.(6分)D、E(A项,文中只说滕王阁是作者最晚造访的江南名楼,未说位置最高;B项,引用是为了体现王勃这联名句的深入人心;C项,走向盛唐的标志,并不是达到高峰;F项,文中并未提及两者有联系,属望文生义)
11.(8分)①对比: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的文风与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的形式主义文风作对比;(2分)
作用:突出“初唐四杰”在文学上倡导的刚健质朴的文风具有开创意义。(2分)
②对比:初唐四杰显示的文风与现代文坛的不良风气作比。(2分)
作用:对比鲜明,突出现代文坛的平庸肤浅之气。(2分)
12.(4分)①滕王阁因王勃的诗闻名,因此滕王阁与初唐文学有着具体的联系。(2分)
②滕王阁高耸雄伟的形象象征着初唐文学大气开阔的气魄。(2分)
三、(共6分)
13、此去经年;可堪孤馆闭春寒;一一风荷举;梧桐更兼细雨;两三航未曾着岸;伤心秦汉经行处;惟吾德馨;悠悠我心
四、(共8分)
五、(共18分)
17、(4分)攻打;同“拒”,抵抗;扬言;赠送,送
18、(2分)D【都是“所”字结构,“……的(人)”;A项:表判断/代词,……的(事物);B项:连词,因为/动词,认为;C项:动词,作/介词,被。】
19.(2分)B
20.(2分)A(介宾短语后置,其余都为被动句:“见”表被动;“为……所”表被动;“劓”语意表被动,被割鼻)
21.(3分)①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
(3分)②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强十倍。
22.(2分)田单运用智谋提高了齐国将士的士气(激发了战士的斗志);削弱敌人的实力(贿赂对方使其放松警惕);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三点居其二即可,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齐王重用。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攻下安平,齐国城池被攻破,齐国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轴断车坏,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因为铁箍(包住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向东保住即墨。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
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联合兵力攻打。大臣淖齿在莒杀死了齐愍王之后,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燕将带兵向东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说:“安平那一仗,田单和同族人因为铁箍包住车轴才得以保全,可见他很熟悉用兵。”于是,大家就拥立田单让他担任将军,凭据即墨抗击燕军。
田单下令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祭祀各自的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在城上空盘旋飞舞争食祭祀的食物。燕军(看到这景象)感到很奇怪。田单于是又扬言说:“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他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说完就转身跑走了。田单就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说:“我欺骗了您,我实在一点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就以他为师。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他又扬言说:“我只怕燕军割去被俘虏的齐国士兵的鼻子,并把他们放在队伍的前列,再和我们交战,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让人寒心的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人的坟墓全部掘开,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涨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民间的黄金,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懈怠。
六、(共11分)
23.(4分)第一个“此”指代:韩公能平定叛乱、安抚国家;能渴求贤才、轻视爵禄;能征战边陲、让人仰慕(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第二个“此”指代:乐天能在壮年告老还乡,能尽享山水之美、物产之丰、歌舞之乐(意思接近即可)(2分)
24.(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突出了功勋卓著的韩公身上所具备的高风亮节,表现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仰慕之情(意思接近即可,修辞手法可以不作为采分点)
25.(3分)C(无“否定恬退之趣”的意思)
26.(2分)遗憾(生前未能满足韩公作记的要求)、敬仰(对韩公的高尚品行)、悲伤(对国家、对他人都了无私心,但这样的好人还是“走”了)(任意两点即可;括号内的文字不作为评分标准,仅供老师参考)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无法承受这类请求。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在利害之路上行走,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已经辅佐过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他们的收获的大小多少,谁有谁没有,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而是推崇两人共同的地方作为寄托。
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臧武仲自比为圣人,白圭自比为禹,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参考范文】
悟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单字“悟”由“心”和“吾”组成,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用心来认识自己。在我看来,一个人悟聪愚之分,贵在能“悟”。
佛教似乎非常注重“悟”,在《西游记》中,三位徒弟分别取法号:悟空、悟能、悟净;佛经虽难懂,但于有悟性之人来说,大彻大悟便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因此,“悟”不单单指“思考”,而指“思变”,即悔而有所改。
而人类为何要“悟”呢?从哲学角度上说,人类之所以从万物中脱颖而出,因其有制造劳动工具以改造世界的能力,即意识的能动性。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在于人们之“悟”,从原先的一块石头,到打磨锋利,后成为工具,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因人们从实践中体悟,从思变,再进行“扬弃”。因此人们“悟”是为了自己,为了社会的发展。此外,“悟”也是人们精神层面升华的前提。一个人遇到失败之后若知识愤世嫉俗,懊悔不已,那他永远不可能成功,他们夹起“失败者的尾巴”不愿面对短处,从而重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覆辙,史泰龙成名前曾被片场拒绝两百次,从中,他体悟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最后呈现给大家一个完美的自己,这便是“悟”的可贵之处,庄周梦蝶,体悟现实与虚幻;勾践尝胆,体悟复仇之苦;苏子游赤壁,体悟天地一瞬……无数仁人志士都从悟为前提。
然而,“悟”不仅需要脑、用心,“悟而不改,悔无日矣,悟而思变,善莫大焉。”悟更需要的,还有“改”。人之所以贵在悟。因为在悟后的修善自己。俗语:“吃一堑,长一智。”正阐明了这个道理。骄横的周处,悟到自己的缺点,并马上改进,成立一代名将。悟,就要有所成,否则便是乌托邦的空想,不具现实意义。
而如今,人们的“悟”食物正在渐渐消逝,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夺走了我们停下脚步歇一歇的时间,社会问题才层出不穷,取熊胆、食品问题、乃至自然灾害。在遇到这样问题时,人们更需要的便是悟一悟,问题出在了哪里,好好检讨一下自己。
你可曾放慢脚步静静体悟:抬头仰望星空,悟在心中,好好认识一下自己。
悟
有细心的记者观察到,这几日,发过总统萨科奇在上台发表讲话之前,都做了一个以前未曾出现的小动作——摘下左腕上佩戴的劳力士表,悄悄塞进衣袋里。
我们大可以这样评说:这只是他在大选临近时的作秀罢了。但我从中看出,他至少悟到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自己应该更亲民。
人们常常以“恍然大悟”来形容自己的觉悟。在我看来,“悟”兼有“心悟”与“身悟”两方面。“恍然”指的便是心悟,然悟而不思变,不可谓之悟。唯有身体力行而至“身悟”之境,方可谓“悟”。
萨科奇做到了,但这只能算为小悟。真正的大悟,是在身心皆悟后,面对更为严酷的社会阻力,仍能奋勇创变的“悟”,即所谓“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这样的独醒之士。马寅初悟到了新中国人口控制的迫切性,敢于顶着批判的狂风提出《新人口论》,只为尽知识分子的一份良心,可谓大悟。梁思成与林徽因为保护老北京古建筑而大声奔走呼号,“你们拆的是八百年的真古董!到时候你们要建的,就是假古董!”如此一番明彻的大悟之言,在当时竟无人理会。
所以今人面对着十三亿巨大的人口压力与随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着没有地安门、老城墙,杂糅中西的北京城,方才悟了——这份悟来的太晚,这份悟曾由先贤带来,却被悟而不改之人拒之门外。
所幸的是,在历史车轮推进过的几个重要节点上,都涌现出了一批“大悟”之士,他们或许奋力与旧势力相抗,或许是破除固步自封的荆棘,他们的声音没有像马梁一般被世风的洪流埋没,力保我华夏瑰丽文明不至中断而无以为继。
他们是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提挈改革开放的邓小平,以及其他缀于璀灿星河中的名字。纵观人类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史,似乎就是一部悟而不改与不悟者,同悟而思变者的斗争史。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但我们不能总是后知后觉,在三聚氰胺曝光后才觉食品安全之紧迫,在毒胶囊被揭示后才方悟良心的缺失。我们不一定需要在被送餐员的失误淋了一身酒后仍能微笑拍拍肩示以安慰的默克尔,不一定需要在酒吧里和百姓一起畅饮论政的奥巴马,不一定需在上台前自觉退下劳力士的萨科齐。但是我们需要能够在开会时不瞌睡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需要不再出现第二个薄熙来,需要更多能够兼具身悟与心悟,在这浊世之中振出一声清音的知识分子。
相信未来,这清流之中,会有我们的身影。
悟
有一类人,假设他们都是酗酒成性的醉汉,现在面对相同的妻离子散,倾家荡产的窘境,其中一些人悟到妻儿离开他们的原因,是他们贪图富贵,不能有难同当,于是这些人变得仇视女人;还有一些人悟到这样惨重的后果是由自己的不思进取,没有责任心造成的,可明日他仍旧泡在烟酒的污浊烟熏之中。这两种人结局不言而喻,但他们又都是有思想,善于思考,懂得觉悟的人啊,这不是很奇怪吗?
可见,“悟”有前提,而“变”有条件,悟,在于总结归纳的结论或道理是正确的,不偏颇的;变,恰是建立在科学的悟之上的行动。
悟,顾名思义,觉悟、醒悟,这是一种看到贤者便思考可借鉴之处,看到败行则反思摒弃该陋习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内在的思考与警醒,这是一种用心去感悟的情感体验。建立在正确的认知上的觉悟对人的一生有莫大的帮助,但这仅仅是内化,如何能够将悟由内而外的展现出来,并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恐怕就是“变”的过程了。
“过而能改”与“悟而思变”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因犯过错而要积极改正它,后者因悟出的道理尚若不付诸实际便如一纸空谈,而要思考去改变。“变”更强调落在实处,用实践去变化,或效仿或摒弃,而它基于正确觉悟的引导。假如没有“变”,那么“悟”恐怕也只能成为白日做梦者的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者的供炫耀显摆自身修养的谈资。
正如,我们品读鲁迅的文章,悟出他投身革命事业,竭尽一生唤醒麻木无知灵魂的苦心,却不改变攀比奢华,无所事事的不良风气,不积极摆脱愚民之列,将接力棒传递下去;我们崇拜华罗庚放弃海外优厚待遇,依然回国推广普及数学教育的爱国热忱,悟出了他的真心却不提升自我修养及学习水平,不为国家做出真正贡献;我们聆听周杰伦混合多种嘻哈摇滚风格的音乐,悟出他的满腹才华和十年来闯荡的艰辛历程,且不使自己面对困难时变得更加坚定坚强,那么着以上所有的悟都不会有太大裨益,我们惊叹过后,很少获得实质性的提升进步或是质的飞跃。
当今社会,我们对于那些纸上谈兵,颇有建树,善于觉悟却不思改变的人司空见惯,道理愈加耐人寻味,尚若能够依此改变,定会受益颇丰,只是试试远非如此。
悟,绝非终点,他是建立在正确合理的认知总结反思之上的中转站,为变提供基础,提供依据,从而得到真正的提升。一番觉悟,几番变化,方有一番长进。
悟
?“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释迦摩尼在菩提下拈花一笑,便立地成为佛陀,而普世之下,大彻大悟又谈何容易。然“悟”一字虽然有深沉的禅意,“小彻小悟”却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不高深,也无需艰苦修行。一番觉悟,即是一番长进。
匆匆行走在这世界之中,我们的步调变得越来越快。身边的风景在我的眼中就像一幅幅剪影,黯淡、无光。我不禁想问:美,是什么?有人说:“美是春天的第一朵花开,是秋日的第一片叶落。”于是我看花,美;我看落叶,也美。然而这“美”对于行色匆匆的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并不能是我驻足惊叹。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又想起龙应台译艾默生诗中的一句:眼为视而生,则美为美而在。原来,“美”与“心”息息相关。
我似乎“悟”到了点什么。
然而真正感受到美,是在那一次。当我从一所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走出来时,仿佛觉得我的心如同一池清泉,能容得下清风明月。让我有如此感触的,并不是那些不幸的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脸上并没有不幸生活的影子,而是个个无比的柔和、耐心。一位孩子的父亲让作为志愿者的我帮忙打字,深怕自己的字写得太潦草,于是他念一句,我打一句。“你打得真快”他像发现什么的孩子一样惊讶道。每打完一句,他都把头凑近屏幕,仔细校对,样子稍显执质拙。要不是亲身经历,我大概不会相信会有这样一位客气平易、真诚待人的父亲。他的眼睛澄澈、柔和,如同一汪清泉,我在其中看到了“美”。
于是我“悟“到了,美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与心有关,就像周国平先生就说的“丰富的单纯”,在我们了解到更多,体悟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心不应该变得更复杂,而是更加简单。世界时现实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没的选择,那就是选择心的平和、宁静与宽容。
美的选择,要靠我们的一生去实践。“悟”的终点便是思变,并且终其一生,虔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