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段落归位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与单元学习的关系
项目 单元 本课 备注
主题名称 议论文阅读复习 议论文专题训练:段落归位题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议论文相关知识点并能阅读相关议论文。 2、结合中考考点,能熟练掌握议论文基本题型 1、通过具体试题讲评,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及规范。 2、培养学生建立阅读文本的整体感,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 对议论文知识点的识记和结合考题灵活运用 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并用相关方法规范解题。
学习内容 1、论点 议论文 2、论据 3、论证方法 4、论证结构 5、议论文的语言 (本课是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建议:画单元概念图(其中包含课时学习内容)
二、课时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流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建议用时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新课 缘势导入:二模议论文归位题失分较高;归位题为中考常见题型 学生回答答题步骤,明确答题思路 1、自主学习,通过每位同学阅读文章,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文脉(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选出优秀代表交流,在全班展示(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进行互评) 3、规范答题,自批互批(教师点评并明确文章脉络和答题思路、学生自评答案) 答案:我认为材料乙更合适,材料乙写了明朝统治者大兴告密之风,使人人置身于危险,日益衰微,第三段描述不告密,对于国家而言,是安定民心,开创盛世的基础,材料乙作为事实论据反面论述了这一论点,而材料甲只说明了武则天称帝之初得告密现象,没有说出危害,所以,选择材料乙。 学生阅读文章同时梳理文章思路 学生作答:第⑤段这段文字写的是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和帕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与该段论述的“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的观点一致。 2min 使学生意识到归为题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中不足,同时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旧联系,接通生活,制造新奇,营造情景。
夯基固本 1、明确解题步骤,规范答题思路 a.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脉 b.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规范答题 2、精讲典型例题《不告密是道德底线》(2019年长宁二模) 题目:下面两则材料,哪一个适合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请说明理由。(5分) 【材料甲】武则天称帝之初,一个叫鱼保家的人铸出一种“铜匦(ɡuǐ )”,专门用来投书告密。武则天知道后,大为欣喜,不仅赏赐了鱼保家,还鼓励官员、百姓向“铜匦”投书告密邀赏,且不负告密不实的任何责任。 【材料乙】明朝统治者为稳固皇位,动用国家机器,实行特务政治,大兴告密之风,特务随时可以将刺探的消息上报皇上或厂卫,人人都被置于危险之中,官员无心国家政事,百姓无心劳作生产,国家实力日益衰微。 15min 1、夯实基础,再现归为题答题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养成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基本知识与技能
节奏调整 阅读中考题《舍得》 4min 自主阅读同时也是静心调整的过程 让学生课中调整,张弛有度
拓展深化 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练习: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14min 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加深答题步骤和思路,同时检验所学成果 准备阶梯式学习素材,对本课学习目标巩固拓展深化;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高阶问题
总结概括 我们在阅读议论文时,首先应该梳理文章思路,再根据内容和结构进行答题。议论文答题如此,说明文中归为题也应该按照此思路。我们学习时应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min 构建知识结构
作业说明 作业:(二选一) 1、《广告宣传的导向》(2017年长宁区一模) 2、《情景记忆》(2019年浦东一模) 要求:根据本节课学习所得,通过不同形式梳理文章脉络,再次巩固练习。 2min 分层布置,解读说明完成要求
(填表说明:学生一列填写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1)合理分工,兼顾每个学生的习得;(2)小组合作规范:合作要求,每个人的职责,说话的音量,参与程度;(3)及时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课后反思 (说明:请自选脑科学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个方面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议论文阅读理解中,归位题是难点也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较容易失分的题型。针对这种情况,综合班级学生学习能力、感知能力、阅读能力的差异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对策: 1.自主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层次脉络,从而为学生理清文脉、读懂文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上根据自己梳理的思路进行交流。读懂文章是做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自由地讨论。每个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差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文章思路、答案交流环节中让他们充分交流,自由地议论,使学生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思路的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行文思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依然有些环节还需要改进,比如在文本的选择上应该循序渐进,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题目的设置应该考虑不同题型,题目设置也应该有梯度;可以适当拓展文体,作业的设置里可以考虑说明文中的归位题。 总之,在脑科学背景下以及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客观事实下,教学设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性,求同存异,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启发合作态度与探究意识,让学生会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