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0: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 辅导科目:
授课日期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2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内容
1、能够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答题,正确把握文章要点 很多同学都说文言文很枯燥乏味,其实不然。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篇文言文,一起来探讨体味文言文之美妙与趣味。 (一) 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我饿耳。”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是馊也。”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二) 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 ——《拊掌录》 问题一:第一篇文言文讲了什么内容?看完后你笑了么?为什么? 讲了一个卖糕者害人害己的故事。 问题二:大家能够尝试着翻译第二篇文言文么?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问题三:大家觉得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什么方面的欠缺会影响理解文意? 教法指导:学生可能会回答实词积累,没有方法等。老师趁机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因为接下来我们会将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大卸五块”,这样会方便学生日后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教法指导:上海中考语文中,会考一篇课内文言文以及一篇课外文言文,分值分别为8分及12分。而课外文言文也常常是学生们丢分的地方。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课外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先回顾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的文本分析探讨,引入课外文言文五大内容及主旨。 【知识梳理】 一、课外文言文五大内容及主旨: (1)求学 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写作之道“勤读书而多为之” 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 (2)做人 讲了一个宽容、善良的老翁的故事 通过一则故事告诉人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一味依赖外在力量 写兰或某种物体的高洁或其他品质、实际是写人的高尚品德 宽容大度善良、诚实、仁慈等 (3)为官 一个关心爱护百姓的故事 爱惜人才、慧眼识才 勤政爱民 (4)生活哲理 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注重细节、感恩、报恩、诚信 (5)人物的性格品质 宽容、仁爱 备注:把握主旨的方法:首句、末句、关键句。 【典型例题】 (1)为学类: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1、解释:①孤( ) ②明( ) ③庐 ( ) ④笞 ( )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3、承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3、苦读成才、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2)做人类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馔(zhuàn):准备食物。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问题: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 、 的人。(3分) 参考答案: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3)为官类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1、解释:①游( ) ②方( ) ③以( ) ④成立 ( ) 2、翻译: ①会术者病笃 ②内文正怀中 3、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4)哲理类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 问题:“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参考答案:人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5)人物品质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1、解释:①失 ( ) ②偿 ( ) ③愀然 ( ) ④几何( ) 2、翻译: 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有什么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把握内容、理解主旨的方法: (1)引用原文法(或原文的翻译) 例1: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患(⑤)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擿(⑦),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 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④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⑤患:毛病、弊病(在于) ⑥疵病:指文章毛病。⑦指擿(tǐ):批评指正。 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3 分) 参考答案:勤读书,多为之 (2)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罴(①) 说(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 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参考答案:一个人若不武装自己,获得真才实学,而只是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 文言文复习方法回顾: 1、实词的理解:要熟记150个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都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做题时要想到曾在课内是什么意思。 要结合语境作出解释。 2、句子翻译:直接翻译句子或判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①准确翻译重点实词(加点字,结合语境) ②句式翻译准确(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③翻译步骤(留、换、增、删、调) 重点:字字对应的直译;句式翻译无误 3、对文章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要读懂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在针对问题的去解决。若是针对某一句话,必须联系全文,不能单看一句话。总之,读懂文章,再做题。 4、理解文章内容作答: 1、原因2、表现 3、理由等(注意:要求是用原文回答还是自己的话回答) 注意:到底是原句还是自己的话。若要没做要求,可以直接用原句作答。 5、概括人物特点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注意给的分值。给几分通常要写几点。一定要写在文章中能突出的特点或品质。 6、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教训、道理或文章的写作意图(目的): 对于启示和教训,要看标题,抓结尾句、抒情句和议论句,从详写的内容入手。 对于写作意图,答题格式:通过写……(概括故事的内容),批判了或赞美了或体现了…… 【巩固提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6、(4分)藉:接凭借 异:不同 遂:于是,就 固:本来 7、(3分)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划错一处扣一分) 8、(2分)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9、(2分)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 10、(2分)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擦。) 教法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选题也可根据考情进行适当调整。 人物类:2012年静安区二模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 (2)文侯不说 (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B. 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C. 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D. 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3、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分) 4、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评定 (2)同“悦”,喜欢,高兴 2、C 3、忠、直 4、要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都可以 (1) 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阿谀奉承来反衬出任座的耿直。 (2)这句话是写群臣的只知阿谀奉承来反衬出翟黄巧借赞美魏文侯之名救下任座的机智。 哲理类:2012年奉贤区二模 锡饧①不辨 明名医戴原礼②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③,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饧:同“糖”。 ②戴原礼:人名 ③迎:迎接他出诊的人。溢: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偶一求药者既去( ) (2)原礼心异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3、文中的“庸”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 参考答案: 1、(1) 离开 (2)对……感到奇怪 2、(戴原礼)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 3、分不清医书上的“锡”和 “ 饧”两个字,指导病人煎药时将“加糖”说成“加锡”。 4、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我们不能不明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本节课的知识收获: 1、课外文言文的五大内容 2、重点字词积累 二、本节课的方法技巧收获: 1、文言文复习方法 2、把握内容、理解主旨的方法 (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 巩固练习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参考答案:24、①停止(1分);②只(1分) 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分) 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 二、下节课预习 1、下节课主题:《 概括记叙文的内容 》 2、预习作业: 在英文中,“中国”与“瓷器”是一个词,这说明,很早时期欧洲人认识中国是和瓷器联系在一起的。瓷器15世纪时就传入欧洲,在中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国卡赛尔郎博物馆至今还藏有一件中国明代青瓷碗。历史上,中国和亚、欧等国瓷器交易极为频繁,而且数量巨大。距今人研究,在1602~1682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就有一千六百多万件。瓷器以其优雅精致的品质,为中国赢得了好名声。在公元17至18世纪欧洲将中国理想化的思潮中,瓷器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在当时风行欧洲的洛可可风格中,也多少可以看出以瓷器、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风”的影响。 概括第段大意: 。(2分) 参考答案: 很早时期中国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角色)、具有重要的作用。(2 分)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