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丝绸之路上的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葡萄
苜蓿
樱桃
杏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
物种交流
外传欧亚
传入美洲
影响深远
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01 美洲物种的外传
02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03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01
美洲物种的外传
外传概况
具体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
1、葡萄牙:
1487年,迪亚士,好望角。
1498年,达·伽马,印度。
2、西班牙:
1492年,哥伦布,美洲。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美洲物种的外传
外传的概况
背景: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物种: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
路径: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美洲物种的外传
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
A
具体表现
(1)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2)从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在欧洲推广作物之一
(3)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玉米传入欧洲
美洲物种的外传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
具体表现
( 1)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人中国
(2)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然后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3)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
玉米传入中国
美洲物种的外传
玉米三路并进,一起进入中国广阔的大地
具体表现
(1)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欧洲广泛种植,
(2)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马铃薯、甘薯传入欧洲
美洲物种的外传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具体表现
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马铃薯、甘薯传入中国
美洲物种的外传
左高右卑,因开五顷洼,以泻其东南;筑福金堤,以防其西北;岁得麦田四万亩。啇地民苦纳租,欲请免而格於例,代输租之半,教之种番薯,民困乃纾。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四》
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
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徐渭 〔明代〕《土豆》
一碗糊涂粥共尝,地瓜土豆且充肠。
萍飘幸到神仙府,始识人间有稻粱。
——刘家谋 〔清代〕《海音诗》
具体表现
传入: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
改良: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裁培。经过欧洲农艺家的改良培育,番茄逐渐变得红润多汁、鲜美可口。
传回: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番茄传入欧洲
美洲物种的外传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
具体表现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香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番茄传入中国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具体表现
(1)欧洲: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2)中国:明朝时,辣椒传人中国,被称为番椒。
辣椒的外传
美洲物种的外传
后园黄焦石,厥癞如虾蟆。古柏覆其顶,苍苔布其窊。
石脚何所有,纂纂楙木瓜。石缝何所有,黄黄蘹香花。
初来治兹圃,地瘠不可铧。辛勤我母力,十年拥粪渣。
不知鋊几锄,硌确化为畬。秋分摘番椒,夏至区紫笳
——郑珍 〔清代〕《黄焦石》
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02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
农作物的传播
禽畜的传播
农作物的传播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与美洲的经济交往密切。
美洲物种外传的同时,欧亚非的作物也传入美洲。
背景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蔬菜类:黄瓜、豌豆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经济类:甘蔗、咖啡
种类
农作物的传播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 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影响最大的作物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禽畜的传播
种类:牛、驴、马、猪、羊、鸡等。
作用: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种类及作用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03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人口激增
非洲: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中国:玉米、甘薯引人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
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人非洲。玉米逐渐适应了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 源。 这
A.影响了非洲的气候环境
B.有利于全球人口的增长
C.推动了当地经贸的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此后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据此可知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人欧洲
B
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北美:水稻除供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人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计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据此可以推论出
A.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
B.土豆传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传人
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探受西方影响
B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
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超载过牧日趋严重,其中新疆、广西、宁夏、内蒙古超载率较高,超载率分别达到了121%、81%、72%及66%。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每支羊拥有的草场面积从50年代的3.3公顷,减少到80年代的0.87公顷,仅为0.42公顷。过渡放牧造成了对草地地表的过度践踏,草原地表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经风吹蚀,大量出现风蚀缺口,牲畜放牧越多的草地,土壤裸露的也越多,形成的荒漠化面积也越大。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原始森林、植被被破坏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当地农民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广种薄收,形成了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
美洲物种传入中国的意义
农作物新品种的传人,对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对人们的饮食结构也起到革命性影响,促进人口的增长。
除粮食作物外,明中后期还引进了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和南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百姓副食更加丰富。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真题训练:材料分析题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 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 2 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 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 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 类观点视 之一也是正负参...时至今日 ,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