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5 08: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7课
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
目录 / Contents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和公务员制度
01
02
03
课程标准:
知道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PART
0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学习聚焦: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898年废八股,改策论
1905年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废旧制
订新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正式设立
1905年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图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合影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
史料1: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 曰:莫亟于废八股。
——1895年严复《 救亡决论》
1901年,兴办学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学校制度
教育之变:科举教育→学堂教育
选官之变:科举选官→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
史料2:“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5年废科举
官制之变
经济特科六事(据《遵议开设经济科折》整理) 内政 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 经武 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隶之
外交 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 格物 凡考求中西算术、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
理财 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 考工 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
史料: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组成。八股文不仅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因而八股文多半含混生涩、似通非通。八股文没有诗、赋、论、策等文体的佳作那种熠熠文采和酣畅气势,而是晦涩枯燥,有些词句甚至难于准确把握其意义。
八股取士可以选拔出怎样的“人才”?
经济特科选出的“人才”有何不同?
新时代呼吁新制度选拔新人才
史料: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阅读材料,分析袁世凯认为废除科举制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1.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废科举可以使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
2.使中国的士人能不受蛊惑,有利于抵制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
3.可以为国家培养、选拔适应时代的新型人才
4.开民智、普及教育等,于国于民有利
5.根本上来看能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袁世凯

目的是否达成
今忽然开目。憬然知中国之外,尚有如许多国,而顽陋倨傲之意见,可以顿释矣。
——1905年梁启超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TITLE HERE
1905年10月15日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05年10月23日
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旧制已废,新制初成,新旧交替,前途漫漫
PART
0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学习聚焦: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务员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国父”孙中山
“五权”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史料: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 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选官制度
根据史料分析:孙中山官员选拔的核心主张?
官员选拔以考试为主
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
独立设置考试院负责选官
文官考试思想
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袁世凯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考试+甄别
建立标志: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作用:
①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②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局限:
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优等证书
◎保荐入职的鲁迅
◎考试落第的郁达夫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人事制度:
官吏
公务员
公务员制度:
考试法规: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
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人治
法治
男子
性别平等
◎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
蒋介石
戴季陶:浙江湖州人
1928-1948任考试院院长
“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任用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
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
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8月2日)
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阅读史料及教材:全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考试备荐应试者的资格,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政党官僚主义色彩浓厚;
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允许女子参考
几乎全部以法律形式实现了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PART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和公务员制度
学习聚焦: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概念辨析
【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干部”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在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党所领导下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任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
公务员制度:1993年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1.干部制度的演变历程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
沿用,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十八大以来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2.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历程
2006年
发展完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993年
初步形成
2005年
正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合作探究: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
  西方 中国
法定范围
选用标准
性质划分
政治原则
服务对象
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德才兼备,并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环节
西方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随政党竞选成败而进退,事务官保持稳定,两者之间不能转任
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公务活动中不带有党派政治倾向
党管干部原则,公务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政府,受雇于政府,服从政府需要,维护政府利益
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包含中央和地方各级公职人员
课堂小结: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的演进
科举选官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北洋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草案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
建立干部制度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
建立公务员制度
1840
1905
1912
1927
1949
1978

民 国
新 中 国
晚 清
THANK YOU
制作人: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