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1、透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2.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
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
C.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
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
3.下图中,不是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4.如图甲所示,某透镜正对太阳光,在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为了判断出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小明将透镜逐渐远离白纸,观察白纸上的现象进行判断。对此操作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判断
B.无法判断
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
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
5.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虚线处的透镜(  )
A.一定是凸透镜 B.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不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6.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若凸透镜靠近白纸,看到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B.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
C.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
D.通过凸透镜的两束光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8.如图所示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
B.我国古人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C.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D.卢沟桥在水中的“倒影”
9.如图所示,若在虚线框中放入甲透镜,则光线会集中到c点;若在虚线框中放入乙透镜,则光线会集中到a点,关于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甲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乙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乙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0.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A、B、C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______透镜。
12.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以上选均填序号)。图所示的镜子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______。(选均字母)
13.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为______透镜;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______(选填“偏折”或“不偏折”)。
14.如图甲所示,为玻璃熔化的过程图象,由此可知,玻璃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于玻璃透光性良好,常被用于制造透镜,如图乙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它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为了检验推断是否正确,他将凸透镜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三、综合题
16.(1)疫情期间小东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测得他的体温为______℃。
(2)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____。
(3)在图中画出三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
17.如图,凸透镜水平放置,F为其焦点,从焦点射出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射、平面镜反射后,以图示的角度投射到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放置的屏幕上.
(1)请在图中作出完整的光路图.
( )
(2)在平面镜的反射光路中,反射角大小为_____.
18.有两个凸透镜,甲的焦距较长,乙的焦距较短.要使一束平行光通过这两个凸透镜后,仍然是平行光,这两个凸透镜应该怎样放置____?有几种方案___?如果要求光束变窄呢____?
19.如图所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CC′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入射于平面镜上的N点(平面镜与主光轴平行),经平面镜反射后与主光轴CC′相交于B点,过N点作平面镜的法线与主光轴CC′相交于A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
(1)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前和折射后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________
(2)若OA=4 cm,AB=1.5 cm,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不是焦点,故A错误;
B.只有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会聚于焦点,故B错误;
C.凸透镜的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也就是焦距OF越短,故C正确;
D.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并不改变凸透镜的形状,不影响凸透镜的会聚光线的性质,只是穿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CD.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一种透镜,ACD中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故ACD不符合题意;
B.该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实验中将透镜逐渐远离白纸,根据图像乙可知,光线是发散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光线是在焦点前还是焦点后,所以无法判定透镜的种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光线被折射后远离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的光最亮、最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则这个光斑是焦点之后,而且比焦点的光斑要大,亮度不如焦点时的亮,所以若凸透镜靠近白纸,则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知道并理解焦距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D
【解析】
【详解】
A.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凸透镜的焦点,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会出现三种情况:①还是会聚光束,能相交一点,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②变成平行光线,这是折射前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③变成发散光束,这种情况下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很强,故B错误;
C.凸透镜的焦距越小,说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强,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两条光线只是比原来更会聚,而不一定相交,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
A.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透镜向日取火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皮影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水面上卢沟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B.如图所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会集中到b点,若放入甲透镜后,光线集中到c点,在b点后方说明甲透镜让光线发散了一些,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甲透镜是凹透镜,故AB错误;
CD.如图所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会集中到b点,若放入乙透镜后,光线集中到a点,在b点前方,说明乙透镜让光线会聚了一些,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乙透镜是凸透镜,故 C错误;故 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只有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所有不过透镜中心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只对平行光线;
所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都可以会聚到焦点上;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也能会聚,但是不能会聚到焦点上,因此,所有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一定都比原来会聚一些。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凸
【解析】
【详解】
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表明放大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放大镜为凸透镜。
12. ③⑦ ②④ bef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水中的鱼、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③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⑦池水映明月,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都属光的反射现象,所以,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③⑦。
[2]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以,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②④。
[3]凸透镜可以透过光线,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可以透过光线,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图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bef。
13. 凹 不偏折
【解析】
【详解】
[1]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表明此透镜对有发散作用,故选择的透镜为凹透镜。
[2]根据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过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不偏折。
14. 非晶体 会聚
【解析】
【详解】
[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根据图甲所示,玻璃在熔化过程温度一直在上升,没有固定不变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故玻璃属于非晶体。
[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5.大
【解析】
【详解】
[1]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的光斑会变大;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光斑会先变小,直到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下来凸透镜继续靠近纸面,纸上的光斑又会逐渐变大。
16. 36.5℃
【解析】
【详解】
(1)[1]疫情期间小东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刻度线36右侧第5个小格处,则测得他的体温为36.5℃。
(2)[2]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的两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再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则三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7. 60°
【解析】
【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作图
【详解】
(1)过焦点F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将投射到平行放置的屏幕上的光线反向延长,与折射光线的交点B即为入射点,过入射点B作∠ABC的角平分线BE即为法线,然后做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由图和题意可知,屏幕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且∠BCD=60°,因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则∠ABC=120°,且BE是法线,也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在平面镜的反射光路中,反射角∠EBC=60°.
18.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根据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一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二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可以让两个凸透镜相距为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之和放置.即两个焦距重合,能使入射的平行光,经两个凸透镜后仍然是平行光.
凸透镜的放置方案有两种,放置方法如图,两凸透镜相邻侧的焦点要重合.
即让两个凸透镜的焦点、主光轴重合放置;两个凸透镜分别位于前后,故有两种方案;
要求光束变窄,如左图放置,即焦距大的放在入射光一侧,焦距小的放另一侧.
19. 2.5
【解析】
【详解】
(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即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交点则可确定在凸透镜上入射点的位置,画出入射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
(2)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所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焦点F,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则焦距.
【点睛】首先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即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然后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对于凸透镜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