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 5 秒时间内,将一个重为 10N 的物体沿着如图长 3m、高 1m 的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 顶端,物体受到拉力为 5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B.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力 5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1W
D.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6.7%
2.如图所示,用拉力将重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20c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0cm B.动滑轮的重为30N
C.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为20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如图所示的斜面长s为3m,高h为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时所受摩擦力是150N
B.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
C.拉力的功率是7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
4.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绳子绕成图中的甲、乙滑轮组。使用甲、乙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为G1、G2的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物重G1>G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F1一定大于F2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
C.甲、乙滑轮组的有用功相同
D.甲的额外功与有用功的比值较小
5.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1s内将重为1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0.2m,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4N,不计绳重和轮轴摩擦,以下计算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功率为2W
B.滑轮组的有用功为2.4J
C.动滑轮的重力为2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7.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面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了距离s,若物重为G,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的功率为fs B.拉力的功率为3Fs
C.额外功为(3F-f)s D.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光头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200N的蜂蜜匀速提高3m,送给楼上的熊大、熊二,所用的拉力是125N,不计桶重、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B.拉力做的功为750J
C.动滑轮重50N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9.为了将放在水平地面,重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丁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B.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200Pa
C.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为187.5J
D.在2~3内,绳对重物做的功为300J
10.如图所示,甲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质量为3m,乙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质量为2m,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用甲、乙两滑轮组使物体A和B匀速升高相同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F1大于F2
B.拉力F1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小于F2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C.拉力F1的功率小于拉力F2的功率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M(绳长不变),测得物体M所受重力和各拉力如表所示,则(  )
GM F甲 F乙 F丙
8N 10N 10N 10N
A.乙、丙的机械效率相等 B.使用图丙斜面可以省力
C.甲、乙的机械效率相等 D.甲、丙的机械效率相等
1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6m
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
C.如果只增加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D.拉力做的额外功为300J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一建筑工地工人用滑轮组拉着重为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11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移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4.如图所示,是小俊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的实验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2)图丙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不计摩擦及绳重,若动滑轮重1.8N,此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如图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是为了探究_____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15.如图,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每个钩码完全相同,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钩码(组)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对动滑轮做功是___________(选填“有用功”或“额外功”),滑轮组机械效率η甲________η乙(选填“<”“>”或“=”),由此可知,可以采用_________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如图所示,沿斜面把质量为24kg的一个物体匀速拉到最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是F=300N,斜面长2m、高1m,则物体所受摩擦力______N。
三、综合题
17.如下图1所示,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kg,攀爬高度39m,历时约3min20s.
(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
(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右图2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 理由是什么 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
18.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_____.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并计算出该物理量的大小___.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为_____.
19.大明驾驶额定功率为100kW,质量为3t的某小型载重汽车,把装在车上的6t砂石运送到山顶上的施工现场,若g取10N/kg。请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山路相当于一个______,山路这样修其主要是为了______;
(2)汽车先以2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0min,速度为10m/s。该过程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______
(3)然后汽车从山坡底沿如图所示的山路,又以额定功率行驶了2min,将砂石运送到50m高的坡顶。该过程汽车运送砂石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分别为多少?______、______;
(4)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时汽车的机械效率是多少?______
20.“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已知:海水密度ρ=1.03×103kg/m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取g=10N/kg.问:
(1)“蛟龙号”下潜到2700m深度时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但是在海水中的传输距离是短.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
(3)“蛟龙号”到达海底扔掉部分配重后,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是5×103N,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任务完成后,起重机把重2.2×105N的“蛟龙号”吊到母船上,起重机滑轮装置原理如图乙,在滑轮装置作用下,“蛟龙号”离开水面后缓慢竖直上升10m后到达甲板,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8750N,移动的距离是40m,则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你认为“蛟龙号”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
21.如图甲是我省潮汕地区东奥岛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
(1)风机的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硬度大,密度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的流速较,产生压强差,从而受到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2)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利用___________原理,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能使该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风速范围是___________(用图像中的字母表示).
(4)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某风机获得的能量:
平均风速(m/s) 5 10 15 20
1s内获得的能量(×104J) 1 8 27 64
①请你对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会发现该风机1s内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关系是_______;
②风速为5m/s时,这台风机工作1min所产生的电能可供1只“220V 100W”电灯正常工作10min,风机发电的效率是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故A错误;
BCD.拉力做的功为
W总=Fs=5N×3m=15J
使用斜面做的有用功为
W有用=Gh=10N×1m=10J
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为
W额外= W总- W有用=15J-10J=5J
根据W额外=fs可得,物体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为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故A正确;
B.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则动滑轮重力
G动=3F-G=3×50N-80N=70N
故B错误;
C.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80N×0.2m=16J
故C错误;
D.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50N×0.6m=3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
可得

所以,故A错误;
B.根据题意,由可得
故B错误;
C.根据题意,由可得
故C正确;
D.根据题意,由,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
由效率公式可得
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乙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分别为3和2,且物重G1>G2,动滑轮重G动相同,由公式:可知:F1与F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A错误;
CD.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相同,且物重G1>G2,动滑轮重G动相同,由公式:W有=Gh和W额=G动h可知:甲的有用功大于乙的有用功,而两者的额外功相同,则甲的额外功与有用功的比值较小,故C错误、D正确;
B.由公式可知:在额外功相同时,甲的有用功大,所以其机械效率就高,故B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
由图可知

甲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乙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则有
可见甲图更省力。提升的物体高度相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因为甲与乙中滑轮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相同,所以甲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大。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得,滑轮组中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
物体的重力
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子末端的拉力
则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A.拉力F的功率
故A错误;
B.滑轮组的有用功即物体自身重力做的功
故B错误;
C.根据可得动滑轮重力
故C正确;
D.拉力所做的总功为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3,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则
W有=fs
有用功的功率
P有=fv
故A错误;
BCD.在向右匀速移动过程中,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绳=ns=3s
所用的时间
则拉力的所做的功
W总=F 3s=3Fs
拉力的功率
那么额外功
W额=W总-W有=3Fs-fs=(3F-f)s
装置的机械效率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3m=6m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拉力做的功
W总=Fs=125N×6m=750J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计桶重、绳重和摩擦时,据滑轮组的特点得,动滑轮的重力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升蜂蜜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200N×3m=600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甲可知n=3,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3=40N,根据可得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20N,故A错误;
B.在0~1s内,拉力F1=30N,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知,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对地面的压强
故B错误;
C.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
拉力做的功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m/s,重物上升的高度
绳对重物做的功
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分别为
所以拉力F1小于F2,故A错误;
B.在相同时间内,分别用甲、乙两滑轮组使物体A和B匀速升高相同的高度h,则物体上升的速度v是相同的,由图可知,n1=4,n2=2,则绳端的速度v1=4v,v2=2v,即拉力F1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大于F2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故B错误;
C.拉力F1所做功的功率为
P1=F1v1=1.25mg×4v=5mgv
拉力F2所做功的功率为
P2=F2v2=1.5mg×2v=3mgv
所以拉力F1的功率大于拉力F2的功率,故C错误;
D.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所以,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D.甲图的机械效率为
乙图的机械效率为
丙图的机械效率为
所以
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因为
所以斜面是费力机械,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2根,物体移动2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2×2m=4m
故A错误;
BD.拉力所做的总功
W总=Fs=375N×4m=1500J
据知,拉动物体做的有用功
W有=ηW总=80%×1500J=1200J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1500J-1200J-300J
物体所受的拉力
F拉=
故B错误,D正确;
C.物体是被匀速拉动的,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增加物体的重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则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拉动物体时所需的拉力变大,所做的有用功变大,那么机械效率会变化,故C错误。
故选D。
13. 200 90.9%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2,据题意知,不计绳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动滑轮端受到的拉力为
F拉=2F-G动=2×110N-20N=200N
即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200N,而A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拉力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f=F拉=200N
[2]设A物体移动的距离为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4. 2.4 75% 被提升物体重力
【解析】
【详解】
(1)[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大小为2.4N。
[3]图丙绳子股数n=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4]如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改变的是钩码的重力,所以是为了探究被提升物体重力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15. 额外功 < 增加所提的物体的重力
【解析】
【详解】
[1]对人们有用的功是有用功,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对动滑轮做功是额外功。
[2]由图可知
G甲<G乙
将钩码(组)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由公式W有用=Gh可知有用功
W甲<W乙
两次所做的额外功相等,即
W甲额外=W乙额外
由公式
可知,所做的有用功越大,其机械效率越大,即
η甲<η乙
[3]额外功相同,物体的重力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故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16.180
【解析】
【详解】
拉力F做的有用功
拉力F做的总功
拉力F做的额外功
由可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7.(1)156W ; (2) D;最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 250N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时间3min20s=200s;P=;(2)题意是利用滑轮组省力,根据滑轮组的特点,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而且要求火炬手在下方施加力,所以绳子自由端向下且绳子股数最多,符合题意的是D;理由是最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在D图中绳子股数是4股,所以拉力移动距离S=4h;η=;
F=
考点:功率计算;机械效率
18. 0.2m/s 功 140J 83.3%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计算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再根据v=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单位和数值以及其数值变化关系确定该物理量,并计算其大小;
(3)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1)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总重,s=3h,h=s=×3m=1m,
物体上升的速度v===0.2m/s;
(2)纵坐标表示力的大小为40N,大小不变,横坐标表示距离,大小为3m,
所以阴影部分表示力所做的功W=Fs=40N×3m=120J;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83.3%.
答:(1)物体上升的速度0.2m/s.
(2)功;功的大小为140J.
(3)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为83.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特点和速度、功、机械效率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够正确识图和辨别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的段数是解题的关键.
19. 斜面 省力 2000N 3×106J 1.2×107J 25%
【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山路相当于一个斜面。
[2]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是为了省力。
(2)[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牵=f阻,由功率的定义式可得
所以牵引力
故汽车受到的阻力为2000N。
(3)[4]汽车将6t砂石运送到50m高的坡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
W有=Gh=6×103kg×10N/kg×50m=3×106J
[5]该过程中汽车以额定功率运行了2min,则发动机所做的功为总功,即
W总=Pt=100×103W×2×60s=1.2×107J
(4)[6]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则有
20.(1)2.78×107Pa;(2)1.8s;(3)5×103N;(4)80%;(5)“蛟龙号”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压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蛟龙号”下潜到2700m深度时,蛟龙号壳体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gh=1.03×103kg/m3×10N/kg×2700m≈2.78×107Pa;
(2)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声呐发出的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
(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蛟龙”号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F浮=G=5×103N;
(4)方法一:起重机把“蛟龙号”吊到母船的甲板上,克服“蛟龙号”的重力作的功是有用功,知道“蛟龙号”的重力,及“蛟龙号”上升的高度用公式W有用=Gh可计算出有用功;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8750N,移动的距离是40m,可用公式W总=Fs求出总功.最后用公式计算.
方法二:分析图乙,滑轮组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股数:n=4,∴拉力移动的距离s=4h
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
(5)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大,压强会越来越大,所以下潜至深海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是:压强.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 小 上 电磁感应 V1~V3 风速越大,获得能量越多 或 风机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1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
第二空.由乙图知,叶片的上面是突出的弧形,下面是平面,空气流过时,上面空气流速大于下面空气流速,上面压强小于下面压强,叶片受到向上的力使风叶旋转.
第三空.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把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第四空.由图象可知,风速为V1~V3时有输出功率,所以使该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风速范围是V1~V3;
第五空.①由表格数据知,风速增大为原来的2倍,风能增大为原来的23倍;风速增大为原来的3倍,风能增大为原来的33倍…,所以风机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第六空.根据P=可得,有用功:W有用=Pt=100W×10×60s=6×104J;
风速为5m/s时,由表格数据可得总功:W总=P′t′=1×104W×60s=6×105J;
风机发电的效率:η=×100%=×100%=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