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C.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同
2.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照相机照相时,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的目镜成像原理和放大镜是一致的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经透镜形成了倒立缩小的虚像
B.蜡烛向左移会让清晰的像变大一点
C.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跟图中情形相同
D.图中的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10cm
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5.如图所示,二维码已成为人们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疫情期间,进入各场所都需要扫码进入,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的识别。关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B.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C.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
6.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放大镜成像
C.海市蜃楼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7.丽丽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乙两图成像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C.甲图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8.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鱼 D.梳头时的镜中人
9.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10.光学器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才能放大图像
B.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C.照全级毕业大合照时,师生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2.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 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_____(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13.水下飞天洛神舞《祈》深受观众好评,如图所示,位于水面上方的人看到水中的演员和实际位置相比,会偏______(选填“浅”或“深”);用照相机拍下了舞蹈演员的美妙身姿,则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选填“u>2f”“f14.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______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朱明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某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______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照相机二倍焦距。
15.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________;B上放置的是________。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_________上的C 处。
三、综合题
16.如图所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CC′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入射于平面镜上的N点(平面镜与主光轴平行),经平面镜反射后与主光轴CC′相交于B点,过N点作平面镜的法线与主光轴CC′相交于A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
(1)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前和折射后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________
(2)若OA=4 cm,AB=1.5 cm,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17.如图1所示是胶片式投影仪,其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清晰的像。
(1)在图2中标示出物距u;______
(2)画出图2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3)天花板上的像是 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 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18.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图甲所示,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担任“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带领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太空中神奇的物理现象。
(1)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哪怕离得再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其原因是______;
(2)王亚平在太空中向水膜内注水做出了一个水球,当我们看到如图乙所示情景时,这个水球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若保持王亚平和水球的位置不变,继续向水球的中间注水,使水球的中间比边缘更厚一些,此时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将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丙所示的陀螺为“天宫课堂”拉开序幕,该陀螺从地球带到空间站,其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自身可以发光的恒星。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透过玻璃舷窗看到的恒星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9.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35 mm).它不需要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 mm)
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 m以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故A正确;
B.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经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故B错误;
C.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放大镜的作用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看电影时,胶片在距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天文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由图可知,此时的光屏上能承接到像,则所成的像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C正确;
B.蜡烛向左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B错误;
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
u=20.0cm>2f
f<v=10cm<2f
解得
5.0cm<f<10.0cm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10cm,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扫描二维码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B错误;
C.二维码的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不反射光,吸收所有色光,故C正确;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放大镜是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因此,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小孔成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
【详解】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正确;
B.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B错误;
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故C错误;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A.用放大镜看报纸成的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投影仪成像,故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欣赏鱼缸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的镜中人,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A.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来工作,所以用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才能放大图像,故A错误;
B.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使物体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从而扩大视野,故B错误;
C.使用照相机照相时,要使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毕业大合照时,师生应站在距镜头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故C错误;
D.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阳光通过凸透镜会会聚于一点,使该点的温度升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
故选D。
11. 凸透镜 远离 缩小
【解析】
【详解】
[1]手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2]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相当于缩小物体在手机内呈现的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手机应该远离黑板。
[3]手机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类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12. 紫外线 凸透镜 凹面镜
【解析】
【详解】
[1]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能鉴别钞票的真伪。
[2]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
[3]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
13. 浅 u>2f
【解析】
【详解】
[1]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观众逆着折射光线看到像时要比物体所在位置偏高,故看上去要浅一些。
[2]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要大于2倍的焦距,即u>2f。
14. a 乙 大于
【解析】
【详解】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凸透镜后,过凸透镜的焦点,而焦点在凸透镜主光轴上,故点a表示凸透镜的焦点。
[2]由题可知,拍摄两张照片时,物距相同,乙图中景物的像较大,说明拍乙照片时,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弱,即拍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调得较大。
[3]由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可知,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
15. 传播方向 投影片 D
【解析】
【详解】
[1]根据光路和结构图,凸透镜下面的B处应放投影片,成像在上方,经平面镜反射后,改变了成像的位置,所以平面镜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使投影片的像成在竖直方向。
[2]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B上放置的是投影片。
[3]由图得,D应是屏幕,用来承接投影片的像。
16. 2.5
【解析】
【详解】
(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即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交点则可确定在凸透镜上入射点的位置,画出入射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
(2)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所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焦点F,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则焦距.
【点睛】首先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即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然后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对于凸透镜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
17. 实像 倒立
【解析】
【详解】
(1)[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2)[2]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如下图所示;
(3)[3][4]由图可知,投影仪的投影片在凸透镜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这时的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当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时,天花板相当于光屏,在光屏得到的像为实像,这个像相对于物是倒立放大的。
18. 真空不能传声 照相机 变小 不变 折射 虚
【解析】
【详解】
(1)[1]空间站在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2)[2]由乙图可知,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通过水球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3)[3]继续注水时,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变小,物距不变,则像距变小,即成像变小。
(4)[4]陀螺的地理位置变化,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其质量不变。
(5)[5][6]玻璃对光有偏折作用,透过玻璃舷窗观察恒星利用了光的折射;透过玻璃舷窗观察恒星相当于通过透镜看物体,由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通过透镜看物体看到的是虚像。
19.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3 m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调焦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
【解析】
【详解】
答:由表可知,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3 m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调焦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