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8.4、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雪橇做的比较宽大 B.拦河坝做的下宽上窄
C.用吸管喝饮料 D.刀口磨的很锋利
2.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在重庆主城区水沸腾时的温度约98℃ B.1名普通中学生重约2000N
C.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D.此时教室内的气压约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 吸饮料
B. 拔火罐
C. 高压锅煮饭
D. 吸盘紧贴在墙面
4.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5.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利用胸部扩张和收缩呼吸的方式叫胸式呼吸,下列能正确表述胸式呼吸动作的是( )
①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②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③呼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④呼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6.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
B.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
C.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相同质量的0℃水和0℃冰,用水冷却食物更好
B.使用电风扇能降低室内温度,所以人们感觉到吹电风扇时凉爽
C.“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后雪开始熔化,吸收空气中热量,导致气温降低
D.用高压锅煮熟食物更快,是因为高压锅比普通锅厚
8.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取决于( )
A.玻璃管的长度 B.玻璃管是否竖直
C.玻璃管的粗细 D.当时大气压的大小
9.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免疫屏障”的号召,有序推进全民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棉球消毒时,酒精很快吸热升华
B.注射器尖细的针头可以增大对皮肤的压强
C.将药液吸入注射器的针筒利用了帕斯卡定律
D.进行肌肉注射时,大气压将药液压入人的肌肉中
10.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
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高
11.下列实例中,主要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抽水机 B.注射器 C.船闸 D.液压千斤顶
12.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甲图,回水管的水阻隔臭气 B.乙图,拦河坝形状上窄下宽
C.丙图,使用拔火罐治病 D.丁图,孔明灯升空
二、填空题
13.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___________实验,首次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是___________实验。
14.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标准大气压与0.76米高的______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一张试卷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表示:每1平方米受力面积上所受______。
15.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茶壶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
16.如图是中国“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志愿者注射疫苗的情景,注射疫苗用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时,是利用_______把药吸取上来的;注射器的针头做的很尖,是为了增大使用时的______,以便容易刺入人体。
三、综合题
17.注射疫苗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再提起活塞,药液在______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人们用锅煮饭往往不易煮熟,这是因为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00℃。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所测大气压的值不同
B.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不能测出准确值
C.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必须是760mm,否则就说明实验操作有问题
D.向水银槽内倒入一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减小
E.这个实验可以用水代替水银,不过需要很长很长的玻璃管
18.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完“大气压强”之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到了两张表格如下:
表一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对照表
表二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对照表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压值的变化越来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②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③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
19.如图所示,疫情期间的“负压救护车”在转运病人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小松查阅资料得知:(1)“负压救护车”救护舱内外气压差保持在之间,防止空气外流;(2)为防止交叉感染,舱内每小时换气20次,通过排风净化装置将舱内气体无害化排出,增大排风装置排风量,能降低救护舱内气压。
①“负压救护车”执行任务时救护舱内气压______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负压救护车”从低海拔地区开往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时,需要增大排风量,请分析原因:______;
③下列物体内部空间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__。
A.正在烧煮的高压锅 B.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 C.充满气的轮胎
20.2017年3月底,重庆某中学成功举办科技节,在学校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热潮.“锥体上滚”实验中双圆锥体向轨道上方滚动,是由于向上时轨道臂间的距离变大,锥体与轨道的支持点由锥底向锥尖方向移动,从而使锥体的重心降低.由于轨道分开而使重心降低的高度大于轨道上升的高度,双圆锥体向轨道上方滚去.“空气大炮”是利用压缩气体形成冲击波原理进行的科普表演.一面开设有圆形孔的牛皮纸箱,用力拍打纸箱,纸箱里的容量缩小,只有小洞能够放气,里面的空气向洞口集中就冲出去,产生“空气炮弹”.看似轻巧的航拍无人机,安装了轻型光学相机、飞机控制系统、视频影像微波传输系统、陀螺稳定云台系统,底部还有金属散热板和小风扇.小型轻便、影像清晰、智能化是无人机航拍的突出特点.
请根据题中描述,写出一条与物理有关的信息,并说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示例:物理信息:锥体与轨道的支持点由锥底向锥尖方向移动,从而使锥体的重心降低
物理知识:运动过程中重心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从郑州乘飞机飞往海南。在飞行过程中机舱外气压很低,而舱内气压一直保持1.01×105Pa不变,如图为大气压随海拔变化的关系图。
(1)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具有重力势能和 _______能;在竖直方向上主要受重力和 ________力。
(2)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面积为200cm2的舷窗受到的窗外的大气压力是多少N?( )
(3)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面积为200cm2的舷窗承受的内外压力差相当于多少kg物体的重力?(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雪橇做的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可承受更大的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刀口磨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重庆是山城,地势较高,气压较低,低与1标准大气压,所以重庆主城区水沸腾时的温度约98℃,故A符合实际;
B.一名中学生的体重可能是500N,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鸡蛋的质量可能是50g,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标准大气压在1.0Pa左右,教室中的大气压接近标注大气压,不可能到3P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
【分析】
(1)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2)拔火罐时,罐内的气压小于罐外的大气压,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
(3)高压锅密封好,锅内气压高于外面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高压锅与大气压无关。
(4)先赶出吸盘内的空气,使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吸盘外的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压在墙壁上。
【详解】
吸饮料、拔火罐、吸盘吸在墙上这三项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完成的,而高压锅是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来工作的。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考题。
4.D
【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
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①吸气时胸部扩张是对的,扩张时肺内气体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气压降低,会低于大气压,所以①符合题意;②吸气时胸部是扩张而不是收缩,所以②错误,不合题意;③呼气时胸部是收缩而不是扩张,所以③错误,不合题意;④呼气时胸部收缩是对的,收缩时肺内气体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气压也增大,会高于大气压,所以④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中包含了两个点,一是要明确吸气或呼气时胸部是扩张还是收缩,二是要明确在扩张或收缩时肺内气压产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生物学常识,凭生活经验也可以判断,吸气需扩张、呼气需收缩.对于一定量的空气来讲,当它的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时,气压会减小,当它的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时,气压会增大.故据此可进一步判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6.D
【解析】
【详解】
A.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外界压强低于76cm高水银柱,则水银柱会越低,由竖直管可知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所以会有向上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A.0℃的冰变成0℃的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所以冷却食物时,用相同质量的0℃冰比0℃水更好,故A错误;
B.使用电风扇时,不会降低室内的温度,当电风扇吹风时,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收热量,所以人们感觉更凉爽,故B错误;
C.“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下雪不感到冷。雪后雪开始熔化,熔化吸收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人们感觉冷,故C正确;
D.用高压锅煮熟食物更快,是因为提高了锅内气压,水的沸点升高,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熟,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玻璃管内高出槽中水银面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当时的大气压强,所以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取决于当时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长度、玻璃管是否竖直、玻璃管的粗细都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酒精棉球消毒时,酒精很快吸热汽化,故A错误;
B.注射器尖细的针头,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正确;
C.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时,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故C错误;
D.打针时是推力将药液压入肌肉里的,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的沸点低。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详解】
A.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与连通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在吸药水时,是利用外界大气压大于其内部的压强,故药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注射器内部的,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C符合题意;
D.液压千斤顶是根据帕斯卡原理制成的,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
A.甲图,回水管的水阻隔臭气,回水管的水起到了水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拦河坝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使用拔火罐治病,拔火罐之所以能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丁图,孔明灯升空,是因为孔明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且浮力大于重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解析】
【详解】
[1]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所设计。
[2]首次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所做的托里拆利实验,规定海平面处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大小为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01×105Pa。
14. 托里拆利 水银 小 压力为1N
【解析】
【详解】
[1][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7世纪首先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托里拆利测量的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0.76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4]由压强的概念可知,压强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所以1Pa表示每平方米上物体受到的压力为1N。
15. 大气压 连通器
【解析】
【详解】
[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2]茶壶中水不流动时,两边水面总是相平的,是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16. 大气压 压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注射器吸取药液时,针筒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则利用大气压可将药吸取上来。
[2]注射器针头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以增大压强,以便于容易刺入人体。
17. 大气压 低于 托里拆利 E
【解析】
【分析】
【详解】
[1]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提起活塞,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针管。
[2]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容易煮熟饭。
[3]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4]玻璃管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及及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故ABD错误;
大气压受高度、天气等因素影响,所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一定是760mm,故C错误;
因为水的密度远小于水银的密度,故用水代替水银做实验时,需要很长很长的试管,故E正确。
故选E。
18. 小 慢 大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69~75之间均可
【解析】
【详解】
①由表格一可知,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压强的变化越来越慢;②由表格二可知:大气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③由表格可知,当海拔高度为9000m时,气压为31000Pa;而当气压为30000Pa时,水的沸点为69℃;8848 米与9000m较为接近,故此时水的沸点约为70℃.
19. 小于 见解析 B
【解析】
【详解】
①[1]由题意知负压救护车执行任务时,救护舱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舱内气体才不会排出舱外。
②[2]负压救护车由低海拔地区开往高海拔地区时,车外气压随高海拔升高而降低,若车内气压保持不变,则车内外气压差会升高,而不能达到标准,而通过增大排风量,车内气压会降低,从而可维持救护舱内外的气压差值保持在标准范围。
③[3]A.正在烧煮的高压锅,锅气压大于锅外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管内空气被吸出,压强减少,而管外大气压保持不变,则此时管内气压小于管外气压,于是饮料被压进吸管,所以管内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符合题意;
C.充满气的轮胎,胎内气压增大,大于胎外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空气大炮”是利用压缩气体形成冲击波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物理信息1:“空气大炮”是利用压缩气体形成冲击波;物理知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物理信息2:航拍无人机,安装了轻型光学相机;物理知识: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验的原理;
物理信息3:飞机控制系统、视频影像微波传输系统;物理知识: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物理信息4:底部还有金属散热板和小风扇;物理知识:防止电热带来危害.
21. 动 升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1][2]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具有重力势能和动能,在竖直方向上主要受重力和升力。
(2)[3]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窗外的大气压强
根据
得出面积为200cm2的舷窗受到的窗外的大气压力
(3)[4]舷窗内外压强差
根据
得出舷窗承受的内外压力差
根据
可知相当于物体的质量为
答:(1)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具有重力势能和动,在竖直方向上主要受重力和升力;
(2)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面积为200cm2的舷窗受到的窗外的大气压力是;
(3)飞机在6km高度飞行时,面积为200cm2的舷窗承受的内外压力差相当于物体的重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