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0.1 机械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获亚洲杯冠军 关于女足队员们赛场上踢球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球鞋的底部凹凸不平,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滚动,说明此时足球不受力的作用
C.射门时,足球飞向球门的过程中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
D.足球在球场上滚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如图是上坡型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驶离正线并安全减速,避险车道上铺有很多砂石,当失控车辆冲上避险车道后,它的(  )
A.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减少
C.机械能减少 D.机械能不变
3.如图所示,将同一小球按照不同方向从离地面相同高度的相同位置分两次抛出,初速度相等,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小球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比较v1和v2的大小,正确的是(  )
A.v1=v2 B.v1<v2 C.v1>v2 D.无法比较
4.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我们把卫星运行过程中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如图所示),卫星在太空飞行过程中,不受到任何的阻力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  )
A.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势能变小 B.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C.机械能变大,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D.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5.如图所示,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力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小球的动能最大
B.在A位置,小球速度为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从D到B位置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变大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
6.如图所示为拉弓射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力将弓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箭被射出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C.射出的箭可以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斜向上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重力势能不变
7.如图所示,摆球由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O到达B点,A、B两点等高。关于摆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在O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从A点到O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D.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9.如图是乒乓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乒乓球依次经过A、B、C、D四个位置,四个位置的高度关系为hB>hA=hC>hD,分析可知,乒乓球(  )
A.在A点时机械能最大
B.在B点动能为零
C.在C点与在A点动能相等
D.在D点的机械能与在A的机械能相等
10.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也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返回舱在落向地面时,为安全着陆,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时,将向下喷出高压气体,做减速运动,则此过程(  )
A.返回舱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返回舱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C.返回舱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返回舱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11.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小车压紧弹簧,释放后被弹开,最终静止,如图,从小车释放到静止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车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D.小车动能一直减小
1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实验是研究动能与高度的关系
B.乙丙两组实验不能用于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C.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小木块
D.如图丁,用形状相同的塑料球和铁球(铁球质量大)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再放手,可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二、填空题
13.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_____,小球到达运动轨迹最高点时_____动能(选填“有”或“没有”).
1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________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 (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利用上述实验,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15.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的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则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 ___________,动能 ___________,机械能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________(选填“质量”、“惯性”或“动能”);上坡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_________。清扫路面垃圾的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水平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__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110h的飞行后首次在月珠背面成功着陆,在距离月球的100m时,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以被月球引力捕获,如图为嫦娥四号通过“桥”中继卫星利用超声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随着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顺利在月球背表面行驶,在月球背面留下了第一道印记。“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嫦娥四号在减速着陆时,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械能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带齿纹的轮子,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使其能顺利在月球背表面行驶。
(3)请你指出文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是_______,支持你观点的证据是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嫦娥系列探月简史
飞上月球,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自2004年起,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最终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任务完成后成为了太阳系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成功,软着陆后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之后于月球退役。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在嫦娥四号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嫦娥四号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也是“绕、落、回”中的第三步。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15千米处采用动力下降的方式减速,着陆后随即开展采样工作。2020年12月17日,携带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嫦娥一号在环月飞行时,受到的力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在嫦娥四号的“腿”上安装圆形“大脚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_______;
(4)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下落着陆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守恒”)。
(5)嫦娥五号在月球上采集的月壤带回到地球后,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重力 D.密度
19.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______。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的易图,用力作用在壶盖上A点时,可将壶盖打开,在A点画出所需最小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______,克服重力掀起壶盖时,壶盖实质是一个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
(3)有一辆轿车总质量是1.2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发动机功率为30kW,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速度匀速行驶10min时间,求在此过程中:①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②轿车行驶中受到的牵引力______?(请写出解题过程)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7日,英国工程师展示研制出的一辆超音速汽车(如图所示),该车达到 1000 英里(约合 1609 公里)/小时的速度,相当于商业喷气式飞机的两倍,将创造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世界纪录。这款名为“寻血猎犬” 的汽车共有三个引擎,使用了新型燃料,并搭载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在车辆加速至480公里/小时后,位于车顶的一种混合火箭发动机将继续为车辆加速,直至最终的极速。车身长12.8 米,重6.4 吨,车轮直径为0.9米,这些指标相当于家用汽车的2~3 倍。铅笔形外壳是由航空级铝和高强度钛合 金锻造而成。它的最大功率为13.5万匹马力,相当于180 个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功率。
某九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上述材料中的速度之大产生了兴趣,他们想“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于是,他们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在实验室做了钢球撞击木块的模拟实验,得出了有关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 v=8cm/s)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100 10
2 200 20
3 300 30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 钢球撞击速v/cm·s-1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8 10
2 16 40
3 24 90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
(1)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动能跟_____成正比;
(2)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动能跟_____成正比;
(3)通常,载重汽车造成的车祸比小轿车造成的车祸要严重的多,但也有例外, 小轿车有时比载重汽车严重的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小轿车的_____;
(4)若1匹马力相当于730 瓦,则一个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功率为_____W。
21.检测机构为了检测汽车的刹车性能.在同一场地做了如下实验:
(1)某车以不同车速行驶时,测得有关数据如图甲所示.其中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脚踩在刹车踏板上时,车通过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脚踩在刹车踏板上,使车减速,到车停时车通过的距离.如果司机以60千米/时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车停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米.
(2)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刹车时,车轮不能滚动,只能滑行,直至车停.
方式二:刹车时,车轮仍保持滚动,但滚动减慢,直至车停.
图乙反映的是以方式一和方式二刹车所产生的刹车距离的比较.从图中可知,在车速相同时,采用_____(刹车方式一/刹车方式二)刹车方式刹车后,刹车距离较短.
(3)检测中,相同的A、B两车均以v1速度行驶,A车采取方式一刹车,B车采取方式二刹车,刹车时车与障碍物的距离相等(距离小于S1,如图),则撞击时_____(A/B)车对障碍物的破坏程度更大,理由是_____(请结合图乙中曲线说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运动员球鞋的底部凹凸不平,这样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滚动,是因为它自身的惯性,足球还是受到力的作用,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射门时,足球飞向球门的过程中,足球已经不受运动员的力了,水平方向上只有阻力作用,足球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足球在球场上滚动的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失控车辆冲上避险车道时,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少;同时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由于避险车道上铺有很多砂石,摩擦力较大,失控车辆要克服摩擦做功,有一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减少,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次小球的初速度相同,离地面高度相同,由机械能守恒可知,落地速度大小相同。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和地球的相对距离最小,速度最大,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卫星在远地点和地球的相对距离最大,速度最小,远地点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变小,动能变大。由于不计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A.在D位置时,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加速上升,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CB段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减速运动,BA段只受重力,合力向下,小球继续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在C位置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在A位置小球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由选项A可知,从D到B位置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D点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等于弹力减去重力,随后弹力减小,合力减小,当到C点时,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合力等于重力减去弹力,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逐渐增大,到B点,弹力消失,只受重力,合力就等于重力,合力达到最大后不变,故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力将弓拉弯,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箭被射出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变小,动能变大,故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射出的箭可以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而不是惯性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C错误;
D.斜向上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高度变大,故重力势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A、B两点等高,可知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没有损耗,即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
B.小球摆到B点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在O点时为最低点,高度最低,而质量不变,所以在O点时重力势能最小,故C错误;
D.小球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由题知,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则小球位于A点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位于B点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①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弹性势能变小,水平台面光滑,则小球不受摩擦力;该过程中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右,其速度不断增大,动能变大,所以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②到达O点时,弹簧恢复原长,弹性势能为零,小球所受弹力为零,此时小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③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长,弹性形变程度变大,弹性势能变大,该过程中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其速度不断减小,动能变小,所以此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则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在B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小,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整体的机械能守恒,所以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A.根据乒乓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可知,乒乓球越往后弹起高度变小,说明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越来越小,机械能不守恒,则在离初始位置最近的A点时机械能最大,故A符合题意;
B.在B点有向右的运动速度,动能不为零,故B不符合题意;
C.在C点与在A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但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C点的动能较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在D点的机械能小于在A的机械能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返回舱落向地面时,做减速运动,其高度也在减小,而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那么机械能也减小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AB.小车压紧弹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释放后被弹开,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小车的动能增加,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当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继续伸长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又增加,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是由大变小,由小变大反复的过程,故AB错误;
CD.小车压紧弹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释放后被弹开,弹簧向右的弹力大于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小车的动能增加,当弹簧恢复到原长并继续伸长的过程中,弹力逐渐变小并方向变为向左,小车开始做减速运动,动能变小,最终停下来时速度为0,动能为0。故C正确,D错误。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乙两组实验将小球从不同高度释放,是为了使小球的速度不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A错误;
B.乙丙两组实验,小球释放的高度不同,所以不能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所以不能用于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故B正确;
C.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小球,木块是用来显示小球动能的大小,故C错误;
D.用形状相同的塑料球和铁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再放手,不能保持两球的速度相同,所以不能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3. c 有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
小球在最高点时仍有向前的速度,故有动能.
14. 撞击方向 小球 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什么关系
【解析】
【详解】
(1)若用一根细绳,小球的摆动方向会不稳定,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便于碰准木块;
(2)实验中小球一定,小球摆动的角度不同,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不同,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细绳与竖直方向成的θ角不同,则下落的高度不同,通过对木块做功的多少,可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15. 变小 变大 不变
【解析】
【详解】
[1]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的过程中,卫星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则重力势能变小。
[2]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变大。
[3]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其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不变。
16. 动能 变大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开车上坡,车的质量不变,如果提高车速,则车的动能会增大。
[2]上坡过程中,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汽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3]因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车的速度不变,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质量增加,所以车的动能将变大。
17. 减小 减小 不守恒 增大与月球表面的摩擦 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解析】
【详解】
(1)[1][2][3]嫦娥四号在减速着陆时,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2)[4]“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带齿纹的轮子,其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5][6]文中科学性的错误是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
18. 不是 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6个带齿纹的轮子 减小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嫦娥一号在环月飞行时,其运动轨迹不是直线,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2)[2]在嫦娥四号的“腿”上安装圆形“大脚掌”的目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3)[3]“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可以增大与月面间摩擦。
(4)[4]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向月球降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
(5)[5]嫦娥五号将月壤带回到地球,月壤的位置变化,但月壤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其质量不变;但因为到地球后月壤受到地球大气压力的作用,且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所以月壤受压力,体积变小,由公式可知,月壤的密度变大,则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只有质量,故选A。
19.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省力 1500N
【解析】
【详解】
(1)[1]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能量的转化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2]为使打开壶盖的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要最长;壶盖上O点为支点,OA为最长的动力臂l,过A点作垂直于OA斜向上的动力即为所需最小力F,如图所示:

[3]克服重力掀起壶盖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壶盖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
(3)[4]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5]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72km/h,即20m/s,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可知牵引力为
20. 质量 速度的平方 速度比载重汽车快 5.475×105
【解析】
【详解】
(1)[1]表一中控制钢球的速度一定,表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3倍,木块滑行的距离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3倍,即木块的动能增大到原来的2倍、3倍。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动能和质量成正比。
(2)[2]表二中数据控制钢球的质量一定,表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钢球的运动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3倍,木块滑行的距离也增大到原来的4倍、9倍,即木块的动能增大到原来的4倍、9倍。可得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动能和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3]通常,载重汽车造成的车祸比小轿车造成的车祸要严重的多,这是因为载重汽车的质量比小轿车的质量大得多,动能大得多;小轿车有时比载重汽车严重的多,虽然小轿车的质量比载重汽车小,但是其速度却比载重汽车快,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小轿车的速度比载重汽车快。
(4)[4]该汽车的最大功率
P=13.5万匹马力=13.5×104×730W=9.855×107W
一个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功率
P′==5.475×105W
21. 35 刹车方式二 B 由图象可知,在撞击时B车的车速较大,因此其动能更大,破坏性更厉害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汽车的反应距离为15m,刹车距离是20m,因此汽车的刹车距离s=15m+20m=35m;
(2)由图象可知,当以相同速度行驶时,方式二刹车时,通过的距离小,所以在车速相同时,应采用方式二刹车;
(3)当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刹车后,通过的距离小于s1时,第二种刹车方式的速度大,则车的动能大,对障碍物的破坏程度更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