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 )
A.干燥的冬天头发越梳越蓬松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C.交通运输中用铁桶装运汽油 D.电风扇的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断(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3.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4.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水银、锡箔、硅、矿泉水
B.黄金、食盐、石墨、镍
C.石墨、油、钢、人体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是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
B.绝缘体虽然不容易导电,但它能够带电
C.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D.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它内部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6.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 PVC 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带、PVC 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B.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电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 管带了电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7.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8.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小球甲可能带负电 B.小球乙一定不带电
C.小球甲一定带正电 D.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9.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甲和乙相互排斥,乙和丙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B.若乙带正电,甲一定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D.若乙带负电,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
10.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我国天津、广州、长沙等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范丝毫不能放松。如图所示,是该变异株结构,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恒定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C.温度降低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降低
D.制作口罩的中间吸附层材料——熔喷布是导体
11.小迅用两个相同的丝绸分别去摩擦一个玻璃棒和一个塑料棒后,然后用玻璃棒和塑料棒分别去靠近同一个轻质小球,其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正电
B.塑料棒与丝绸摩擦时,塑料棒得到电子
C.若用玻璃棒去靠近塑料棒,它们会彼此排斥
D.丝绸、玻璃棒和塑料棒这三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的是玻璃,最弱的是塑料
12.下列四组选择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
A.铜、塑料、人体 B.人体、干木材、大地
C.塑料、橡胶、干木材 D.铜、人体、大地
二、填空题
13.小明寒假写物理作业时感到寒冷,于是搓搓手,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同时他发现有小纸屑沾到了袖口上,这是由于摩擦过程中使袖口带上了电荷,具有了_______的性质,所以沾上了轻小的纸屑;
1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无为市图书馆等6个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某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受潮书籍时,先给书“充电”,使书页上带上同种电荷而自动分开。如果某次“充电”时,书页上都带上了正电荷,则书页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______。(选填”强”或“弱”)
15.如图所示,小明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这是因为两只气球通过摩擦带______种电荷而相互______。
16.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踢出的足球还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干燥的天气里梳头发,发现头发容易“炸”开来,这是因为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综合题
17.目前,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已成为国际共识。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已向世界各国捐赠和出口口罩一百多亿只,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国际担当。
(1)口罩中间层--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_________(填“吸附”或“排斥”),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若制作熔喷布的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22kV,该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___________倍。
(2)某规格的熔喷布密度为0.9×103kg/m3,1m2熔喷布的质量为25g,则该熔喷布的厚度为__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18.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我们并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原因是_____.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_____,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_____.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_____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
19.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中有一件展品名为“静电滚球”,如图所示.展台左侧是一个透明罩,罩内展台的中央为半球形的中心电极,罩内四周是环形金属板,环形金属板接地,罩内台面上放置着一些金属小球;展台右侧是一个转轮,转轮上有转动手柄.请将“静电小球”中金属小球的滚动原理补充完整:
金属小球的滚动原理是:当转动转轮时,中心电极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每个金属小球内部的电荷会重新排布,小球靠近中心电极一侧带负电荷、远离中心电极的一侧带等量的正电荷.由于每个小球的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近、正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远,所以中心电极对负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正电荷的排斥力,因此,金属小球就会向_____滚动;当金属小球与中心电极碰撞时,金属小球带上正电荷.由于中心电极与金属小球都带有正电荷,小球受到中心电极_____力的作用而远离.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____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如此循环往复,小球会在中心电极和环形金属板之间不停地滚来滚去.
20.归纳式探究——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好学的晓丽等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荷 q1/ 电荷 q2/ 电荷间距离r /m 电荷间作用力F/N
1 1 1 0.3
2 1 2 0.3
3 2 2 0.3
4 2 2 0.1
5 4 3 0.1
(1)电荷间作用力 与甲电荷量、乙电荷量及两电荷间距离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保持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来________表示.
21.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a,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注入水和酒精后的操作是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粗/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本领;
(3)如图c,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_电荷(同种/异种),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在物体间转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干净的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固态小颗粒受重力作用的结果,与摩擦起电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之间摩擦会带电,放电现象会引发火灾,所以要用铁桶装汽油,可以及时导走静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风扇转久了,扇叶上容易附着灰尘;是由于扇叶与空气摩擦起电,带电的扇叶吸引轻小的灰尘,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水银、锡箔、矿泉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硅是半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黄金、石墨、镍都属于导体,食盐不是导体,食盐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钢、人体都属于导体,油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都属于导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故A错误;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摩擦后,由于电荷的转移,绝缘体可以带电,故B正确;
C.绝缘体内都有大量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错误;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并不是所有的电子都是自由的,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带悬浮在PVC管上方,是由于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中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与这种现象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晴朗的冬日,空气比较干燥,当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因梳子与头发摩擦,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显得蓬松,摩擦的次数越多,头发所带的电荷越多,排斥力也就越大,头发越蓬松。
8.A
【解析】
【详解】
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故丙带正电。由图知,当丙靠近甲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当丙靠近乙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将甲乙靠近时,甲乙相互吸引,故甲、乙只能是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但不能判断谁带负电,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AC.甲、乙、丙是三个轻质小球,甲、乙互相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乙和丙相互吸引,由于都是轻质小球,根据带电体的性质,乙和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丙不带电,因此,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C错误;
B.若乙带正电,则甲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
D.若乙带负电,则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飞沫是宏观的物体,用肉眼能看到,不是单个分子,分子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所以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在温度恒定时,分子具有各种各样的速度,大部分分子的速度基本相等,少数分子有较大和较小的速率,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温度降低,大多数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分子无规则运动程度较低,故C正确;
D.熔喷布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它们相互吸引,说明这个小球不带电或者带负电;塑料棒靠近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和塑料棒都带有负电,说明塑料棒与丝绸摩擦时,塑料棒得到电子,故A错误,B正确;
C.玻璃棒和塑料棒带有异种电荷,它们会彼此吸引,故C错误;
D.玻璃棒和丝绸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证明被丝绸吸引了电子,从而说明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塑料棒和丝绸在摩擦的过程中,塑料棒带的是负电,证明被塑料棒吸引了电子,从而说明塑料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强,故丝绸、玻璃棒和塑料棒这三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的是塑料,最弱的是玻璃,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例如玻璃、橡胶、塑料、陶瓷等。
A.铜和人体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干木材都是绝缘体,人体、大地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橡胶、干木材都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铜、人体、大地是导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做功 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
【详解】
[1]两只手相互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手变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手和袖口摩擦,使袖口带上了电荷,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有小纸屑沾到了袖口上。
14.弱
【解析】
【详解】
[1]给古书充电,使书页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自动分开,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说明是失去电子,说明书页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
15. 同 排斥
【解析】
【详解】
[1][2]小明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头发与气球带上异种电荷,而两只气球带上同种电荷,由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
16. 斥力 惯性 同种
【解析】
【详解】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踢出的足球还能继续在空中运动,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在干燥的天气中梳头发,摩擦起电,因为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会发现头发容易“炸”开来.
17. 吸附 100 3×10-5
【解析】
【详解】
(1)[1]由于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不易导电,而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吸附,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
[2]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设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n倍,则
(2)[3]由知道,1m2 熔喷布的体积
由V=Sh知道,该熔喷布的厚度
18.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管
【解析】
【详解】
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带电的吸管向物体靠近,就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正电.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吸管带正电,说明吸管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
19. 中心电极 排斥 不带电
【解析】
【详解】
由于每个小球的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近、正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远,所以中心电极对负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正电荷的排斥力,因此,金属小球就会向中心电极滚动.由于中心电极与金属小球都带有正电荷,小球与中心电极相互排斥,即小球受到中心电极排斥力作用.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不带电.
20. a
【解析】
【详解】
(1)[1][2]结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点电荷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表达式为F=k其中k=9×109N m2/C2;
(2) [3]根据公式F=k在q2的电荷量不变、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力F与q1成正比,故选a.
21. 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 细 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 电子
【解析】
【详解】
(1)[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注入酒精后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2]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细的玻璃管。
(2)[3]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4]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手与塑料细丝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
[5]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