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16.短文两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词
刘禹锡
走近作者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诗豪
走近作者
文学常识连连看
诗佛
诗圣
诗仙
诗豪
诗鬼
杜甫
刘禹锡
李白
李贺
王维
文体
陋室铭
铭 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诫劝勉,形式短小,文字精练,句式工整,有韵。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了解背景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听读知韵
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琴qin
经ing 形ing 亭ing
圈出句尾的最后一个字。你能找出韵脚 吗?
每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似或相同,这个字就是韵脚。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感受韵味。
既为《陋室铭》,“陋”在何处?请你从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分析 “陋室”得名原因。
看视频
听诵读寻陋室
问题探究
上:长到。 入:映入。
青苔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房子很久没有人来过,人迹罕至;
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既是“陋室”,为何“孔子云:‘何陋之有?’”
问题探究
德馨
景
人
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环境清幽明亮
交往人士高雅
主人行为脱俗
不陋且雅
这是一个_______的陋室主人。
析人物,明主旨
情趣高雅 德才兼备
恬淡闲适
安贫乐道
品行高尚
有君子之风
……
高洁傲岸的情操
安贫乐道的情怀
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人”;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而“灵”。
问题探究
既是写“陋室”,开篇为何写“山”“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
陋室
德馨
德馨
比兴,bǐ xìng,“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陋,有德则 。
豪
精
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问题探究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亮
政治上建功立业
文学上万古流芳
杨雄
类比
我
禹锡室
这是作者点睛之笔,妙处在于只引用半句而含义自明。仅用半句既表达了自己以君子自居,又不露自我炫耀的痕迹。虽是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可以表现作者虽然身处陋室,却非常自豪的感情。
问题探究
引用时为什么省略了前半句?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第九》)
释义: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
作者写“陋室”的目的,只是在强调“陋室不陋”吗?
艺术手法
不只是写陋室,而是借写“陋室”来写“德馨”,表明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客观物品的描写和叙述,间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感等。
老师寄语
钱钟书说:“天下只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悲观的人挑最好的先吃;乐观的人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刘禹锡当属于第三种人,无论好坏,他总能咀嚼出最好的味道,从坏的里面看到好的,从好的里面发掘出更好。
冰心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你永远无法伤害境界比你高,内心比你还要强大的人。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都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天堂。
我们也可以像刘禹锡那样,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即便是苔痕陋室,都守住心灵净土,潜心求索,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联系生活
不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