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1: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王安石
前瞻回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初读诗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初读诗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意停顿、押韵
初读诗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 言 下 岭 便 无 难, 赚 得① 行 人 错 喜 欢②。 政 ③入 万 山 围 子 里, 一 山 放 出④ 一 山 拦。
①赚(zuàn)得:骗得。
②错喜欢:空欢喜。
③政:同“正”。
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初读诗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 言 下 岭 便 无 难, 赚 得 行 人 错 喜 欢。 政 入 万 山 围 子 里, 一 山 放 出 一 山 拦。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骗得行人一场空喜欢。
正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包围之中,
一座山将行人放过去,另一座山又将行人阻拦。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再析品味
莫 言 下 岭 便 无 难
下岭无难是人们的普遍认识,反过来可以认为上山是艰难的。
诗人开头就用“莫言”来打醒世人,提醒大家不要有这种认识,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
再析品味
赚 得 行 人 错 喜 欢
有说“空喜欢”,你觉得哪个更合适呢?
“错”字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被骗以后发现是错喜欢了,强调了被骗这层意思;
“空”字则突出了行人被骗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
再析品味
政 入 万 山 围 子 里,一 山 放 出 一 山 拦。
说说末句的“放出”和“拦”妙在何处?
拟人。“放出”“拦”,把山当成了有生命灵性的东西,它给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在一个山头放行后,在下个山头又把人给拦住了。
再析品味
这首诗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因为生活的困难一重又一重,你以为过去了一处坎坷,没想到又一个坎坷可能在后面等着你呢,所以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只看着眼前这关过掉了,要认真对待生活的考验,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知人立论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时年六十六岁。那年因与朝廷政见不一,杨万里上书谏阻,得罪了宰臣,改任赣州知州,后谢病,回归吉水老家。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屈膝投降,却不得志,晚年幽居故土,与世隔绝。
旁征博引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旁征博引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
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待到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下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旁征博引
比较两首诗,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主题思想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修辞手法:拟人,把万山拟人化,拦住了溪水的去路,不让它流。而溪水俨然一个奋斗者,拼尽全力、怒吼着要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摆脱了大山的控制,可以堂堂正正的往前流了。
旁征博引
1.从山的角度来说:小溪奔流而去这是一种自然,阻拦是没有用的,一切都要顺应自然,不要做无谓的阻碍。
2.从小溪的角度来说:人的成长和前进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认准了目标,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努力去争取、去奋争,不断的努力就会迎来胜利和成功。激励人们要自强不息、奋斗不已。
主题思想:从山的角度、小溪的角度分别来看
旁征博引
表面上看,两首诗似乎都是游山玩水时的霎那感受,但实际上却正是人间行路难的亘常写照,可谓从一滴水看到汪洋大海。它的议论是暗含在诗意之中,山水阻勒的意象是在议论句式中得到显现的,这是典型的宋诗表达方式。
杨万里就特别擅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写出生活的趣味和人生的感悟。其诗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这就是他的“诚斋体”的特色。
布置作业
山行杂咏 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说说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