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 广州 B. 上海 C. 深圳 D. 宁波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设立国家级新区一一雄安新区。德国财经网评论“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对比雄安新区,深圳特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深圳特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中国新区1.0”
B. 浦东区新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是“中国新区2.0”
C.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l年,中国加入了(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 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 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 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实施禾科教兴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学习历史讲究“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图片对于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对外开放 B. 拨乱反正 C. 改革开放 D. 乡镇企业
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
①广东②福建③海南④台湾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我国1978年GDP仅仅为3650亿美元,而2018年GDP则达到10.8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资源充足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城市化速度加快 D. 实行改革开放
阅读如图,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C.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江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以上史实说明了我国( )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增高
C. 对外开放领域逐渐扩大 D. 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
A.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承办APEC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研究性学习,对四位同学的思考,你赞同( )
A. 二者前提不同:一个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一个是挨打下的被动开放
B. 结果一样:都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C. 二者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解放发展生产力
D. 发起人不同: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鲁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 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A。
本题以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掌握对外开放的步骤。
注意识记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设立国家级新区一一雄安新区。德国财经网评论‘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对比雄安新区,深圳特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结合所学可知,选项“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断不合理。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建立经济发放区。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由此,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故选:C。
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4.【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00l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故选:B。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为依托,考查WTO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5.【答案】A
【解析】“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特区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特区加快发展,故“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老人指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故选:A。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及决策者。
6.【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了“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的材料,材料中涉及深圳的地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扶持,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城市名称,根据这个城市名称即可确定铸造“伟大的支点”是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发展。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题干材料给出提示信息较繁琐,注意“深圳”这个城市名称即可。
7.【答案】A
【解析】题干给出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设问考查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哪个环节?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经济特区的设立。
8.【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使农民富裕起来;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等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结合图片内容可以判断反映的主题是改革开放.
故选C.
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等考点的理解.
在理解改革开放的基础的对图片反映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归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A。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识记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牢记即可。
10.【答案】D
【解析】依据“我国1978年GDP折合美元仅仅为3650亿元,而2015年GDP折合美元则达到10.86万亿元。”可知,材料是对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重点识记改革开放的内容与影响。
11.【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一幅示意图,直接设问考查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注意图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
故选:B。
本题考查了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及作用。
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关提示信息。
12.【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说明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渐扩大,扩大开放融入世界,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江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故选:B。
本题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给出了“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的经济崛起奇迹,导致深圳出现这样巨变的主要原因是在1980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共同被设立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深圳及建设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15.【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的开放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侵略政策,是在丧失主权下的被迫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代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主动开放,是中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学习外国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区别掌握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
16.【答案】【小题1】(1)召开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外向型经济的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等。
故答案为:
(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广东、福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外向型经济的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