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翼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3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6 17:32: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1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鸷鸟(  ) 攫(  ) 颛(  ) 柘木(  ) 堙于东海(  ) 白喙(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
⑶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
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 )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 ⑵
⑶ 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第二部分:
(一)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 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  )  翱翔(  )  掺着(  )  繁衍(  )
9.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词。
开天辟地:
疲惫不堪:
10.本文是神话,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这篇神话是否具有科学性
11.本文开头提到“开天辟地之后”是谁开天辟地的
12.这篇神话赞扬了什么
13.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第二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第三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第四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二)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4、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四字)。
15、从文中看人类是谁创造的 。从你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可知,人类是 创造的。
16、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17、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18、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19、释词:
不料:
平息:
欣欣向荣: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答案
1.略 2.⑴崩坏,倒塌⑵拯救⑶跑⑷淹没,这里指淹死在海里⑸填塞 3.略 4.往古之时,四极废……鸷鸟攫老弱。 5.⑴练成五色石补天。⑵斩断鳌的脚支起天的四极。⑶杀死黑龙拯救冀州一带的人民。⑷收集芦灰阻止洪水。(意近即可) 6.口渴 7.因为精卫曾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里。 8.略 9.开辟;忍受。 10.不具有科学性。 11.盘古 12.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和无穷的创造力。 13.D 14. 神话;《女娲补天》 15、女娲;劳动 16、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而把天给撞破了。 17、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18、不是真实的;他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19、没有想到;平静或停止;形容草木茂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2
一、 积累整合
1填空(3-5按原文填空)
(1)《女娲补天》是一篇--------(体裁),和女娲相关的另一个传说是---------------------。
(2)《夸父逐日》选自--------------- “逐日”是-----------之意。“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 。
(3)火滥炎而不灭 ------------------------- 。
(4)猛兽食颛民 ----------------------------- 。
(5)女娲游于东海,------------- ,------------------------ 。
2给下列字注音。
女娲 ( ) 滥炎( ) 颛民 ( ) 鸷鸟 ( )
夸父 ( ) 柘木( ) 淫水涸( )溺而不返 ( )
以堙于东海 ( )
二、 思考与探究
(一) 阅读本科的三则神话,完成下列各题。
1、 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主题,试试看你能否在文中找出那些句子表现这一主题
----------------------------------------------------------------------------------------
2、 古代神话故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请你谈谈对《夸父追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理解。
---------------------------------------------------------------------------------------------------------------------------------------
3、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如果精卫真把东海填平,世界会怎么样?
---------------------------------------------------------------------------------------------------------------------------------
4、 你最喜欢三个主人公中的哪一个? 为什么?
---------------------------------------------------------------------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_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给下列字注音。
攫 ( )冀( )狡( )济( )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废 ------- (2)滥 ------(3)济 -----------(4)涸---------------
3、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文中原句回答)
----------------------------------------------------------------------------
4、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那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
5、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女娲这个人吗?为什么要写她?
----------------------------------------------------------------------
第二课时 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在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巍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息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林,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了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 本文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在描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请分别概括每一次“变”给宇宙带来的结果?
——————————————————
2、 盘古是一位神话了的人。阅读本文,找出那些地方是把它当作人来写,哪些地方又是把他当作神来写?
————————————————————————————
3、 这篇神话是按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的,为什么前面两次用“过了十万八千年”的确数,而第三次却写道“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作概数呢?
————————————————————————————
4、 从文中看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5、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

第1课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一课时
一、略
二、1、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_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夸父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人物。夸父敢于太阳决一高下,各一奔驰天地之间,可以因肝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英气概,也反映勇敢追求、死而不已、敢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从而使夸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驻魅力。
3、略
三、1、略2、略3、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4、大概意思为①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②断鳌足以立四极③杀黑龙以济冀州④积芦灰以止淫涸水。5、因为实在赞美那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敢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第二课时
1、第一次“变”:开天;第二次“变”辟地。2、需要睡觉,需要休息,有五官四肢,诱人的喜怒哀乐,这是当人来写。其余当神来写。3、这里有这些词语强调了天地宇宙形成时间之长,“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语言表达有变化,意思是一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3
姓名 班级 分数
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四极正,淫水涸,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鸷鸟(  ) 攫(  ) 颛(  ) 柘木(  ) 堙于东海(  ) 白喙(  ) 其鸣自詨(  )鳌( )鸠( )衔( )女娲( )爁(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
⑶溺而不返(溺: ) (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极: )
(5)往古之时(往: ) (6)鸷鸟攫老弱(攫: )
7)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 8)北饮大泽(北: )
(9)道渴而死(道: ) (10)文首(文: )
(11)以堙于东海(以: )(堙: )(12)与日逐走(逐 )
(13)河渭不足(河渭 ) (14)北饮大泽(大泽 ) (15)弃其杖( 弃 )
(16)是炎帝之少女(是: 少 )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 ⑵ ⑶ 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9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

1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1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14.这三则神话表达了人民什么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