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1.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
2. 理解文中富有思辨性的语句,感受思维的力量,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反思。
3. 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素养目标
读书:目的和前提
作者简介
黑塞(1877— 1962),德国作家、诗人,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后入瑞士籍。自幼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1904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 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背景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知识卡片
随 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谈读书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课文探究
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从修养的目的来看, “真正的修养”是“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从修养的呈现形式看, “真正的修养”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即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
从生活层面来看, “真正的修养”不是简单的求生存而是追求人的生存境界。
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财富。且这种获得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有鲜活意识和理解的。
3.如何理解“以教养和公平为阅读外国文学的目的和准则的方法”?
这是说,作者把读书当作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养,带着对世界文学的敬畏,广泛而又公平地选择、阅读世界文学。这是一种缺乏个性和热情的阅读方法。
4.作者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 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
② 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
③ 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
5.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作者最初不喜欢甚至厌烦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久之后才发现了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这说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读书的兴趣、爱好也会发生改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这篇关于读书话题的随笔,充满睿智的思考,作者认为读
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赞美读书的作用,并指明阅读路
径,劝说人们凭自己的爱好展开阅读,用心研读优秀作品,在
书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
深入探究
在谈论读书的话题之前,作者先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
接着给出具体的路径: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经典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作者在此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接下来,交代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作者认为,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从偏好和喜爱这种天性出发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正面阐释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不当的阅读枷锁会让小孩子厌恶读书,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然后作者以自身经验为例,分层次印证前文的观点,说明应该如何阅读。
文章末尾,作者指出“当今之世”年轻人不喜欢阅读的现象,再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分析阅读现状,重提阅读杰作的作用,紧扣中心话题,正反多角度论证。
1.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作者曾经追求“对”的,用理性矫正阅读,发现行不通;然后转而依从天性,追求“爱”的,于是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结合作者举例论证自己关于“阅读数量”的观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又到少的阅读。作者逻辑清晰,安慰了读者的恐慌,用亲身经历从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了在感兴趣的作品少,或者全然不感兴趣的状态下,顺其自然,也终究会走到阅读的道路上来。
接着作者分享了一段阅读中国古代著作的体验。用其愉快的体验向我们证明,不同文化思想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阅读体验。
2. 结合相关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以自身经验为例来具体论证如何阅读的。
①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 ( 基础阅读 ) 开始阅读。
② 读书不在于数量,主要的是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
③ 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
④ 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3. 作者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一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杰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杰作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文学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4.作者为什么强调要读杰作?
(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逐渐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要深入理解,从中挖掘出作品中深刻的生命意义,以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2)特点:
① 无止境。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学是广博无边的,研读是无止境的。
② 发展性。文学的解读,会随着读者的经历、思想、经验积累等和文学本身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变化。
5.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3)对人生的作用:
①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②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息息相通的关系。
③ 使自己生活的节奏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④ 使我们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1. 选词填空。
①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各得其所 / 各行其道)
② 当时间 掉了你的热情,你便会发现,那些曾令你歇斯底里地去追求的人,现已变得可有可无。(消磨 / 消遣)
③ 缺乏诚意的 ,改变真实、准确的文物信息,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牵强附会/穿凿附会)
④ 好的习惯,能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让更多的人 于这种诚信与文明,从而让社会风气越变越暖。(熟悉 /熟习)
答案: ① 各得其所 ② 消磨 ③ 牵强附会 ④ 熟习
答案:① 读书方法 ②读书贵在有法。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如同拿到了打开书籍宝库的钥匙,有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某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老师把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了分类汇编。请你为汇编的名言集加上一个小标题,并写上前言。
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① 名言集小标题:
② 名言集的前言: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