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同步练习4
1.下列加粗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lu︿) 噌(ch5ng) 惊闺(gu9)
B.喧(xu1n)闹 房檩(l!n) 挪(nu$)
C.庠(xi4ng) 垿(x]) 凭吊(di4o)
D.怅(ch4ng)望 摞(lu︿) 镊(nu8)
2.下列词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车水马龙 挺而走险 哀草离坡 怅望低徊
B.走投无路 罔然若失 逆来顺受 奉公守法
C.冷眼旁观 西风残照 重蹈复辙 肺腹之言
D.毫无生气 置身事外 供人凭吊 安善良民
3.作者举了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对作者引用这段对话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这段对话来佐证前文自己所讲的胡同文化的内容。
B.通过这段对话表明北京人对待世事的心态。
C.证实胡同文化的精义。
D.说明北京人奢求不高,只要有棒子面吃就满足了。
4.对下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栓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梭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A.暗示着陈旧的,腐朽的,没落的东西是最终要走向衰亡的。
B.北京的胡同代表我们这个社会上封闭落后、陈腐的旧思想。
C.这既是客观的写实,又是作者借景而抒情,所谓的供人凭吊,也只不过是讽刺那些思想陈腐、顽固守旧的人物而已。
D.这反映了作者婉惜而无奈的心情,这些毕竟都是古迹,而今却日见颓败,不能不让作者伤感不已。
5.“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里的“忍”、“耐”,“眯”各是什么意思
忍:___________________。
耐:___________________。
眯: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文字中作者举出这两位从胡同搬过来的老人的答话是为了说明什么呢?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作者说楼里一个小伙子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后,作者对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从胡同搬进楼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二位老人的回答说:“叫他认错?门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A.为了说明这件事情管也没有结果,还是不管的好。
B.说明这个年轻人鲁莽倔强,不会轻易认错。
C.说明这两位老人思想守旧,只会用旧眼光看人。
D.说明胡同文化给人的影响。
7.作者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与“胡同文化”相对应的项是那些
[ ]
A.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
D.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E.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8.胡同的取名是多种多样的。A.有的是皇家储存物件所致。B.有的因为人名而定。C.有的因为某个官吏住过。D.有的因为集中了某些行业。E.有的因为胡同的形状。
下列胡同名称的命名,各属于哪一类
①皮库胡同 ②耳朵眼胡同 ③狗尾巴胡同 ④司马胡同 ⑤小羊宜宾胡同 ⑥手帕胡同 ⑦惜薪胡同 ⑧大兵马司胡同 ⑨大雅宝胡同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9.把下边的句子按一定的思路整理成文
①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②磨剪子磨刀的“惊闺”。
③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
④偶尔有剃头桃子的“唤头”。
⑤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⑥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⑦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A.“噌”应读为c5ng。C.“垿”应读为x)。D.“镊”应读为ni8。)
2.D。(A.“挺”应写作“铤”;“哀”应写作“衰”。B.“罔”应写作“惘”。C.“复”应写作“覆”;“腹”应写作“腑”。)
3.D。(D项与作者写作目的无关。)
4.D。(作者没有婉惜无奈之情。)
5.忍受、忍耐。受得住,禁得住。眼皮微微合上。
6.D。
7.A、B、E。
8.A.①⑦ B.⑨ C.④⑧ D.⑥ E. ②③⑤
9.⑤⑦①④②③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同步练习5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猜猜看
①谜面: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谜底:______________
②谜面: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 谜底: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同( ) 宅( )门 房檩( ) 伺( )候
惊闺( ) 凭吊( ) 储( )存 低徊( )
约鸡蛋( ) 安土重迁( ) 国子监( ) 处街坊( )
3. 解释下列成语。
①安土重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身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冷眼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逆来顺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句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高义伯胡同
B.高义伯胡同、小羊宜宾胡同、王皮胡同
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
D.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
6.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二:整体内容巩固
7.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中国现代作家,江苏高邮县人。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____________,现代京剧______________等。
8.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________________写的序。
9. 胡同文化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试用几个成语说说课文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文段巩固
材料一: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买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材料二: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何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1.材料一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一中引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活,用意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之处是( )
A.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
B.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
C.这是反语,讽刺了北京人死要面子。
D.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
14.对“北京人,真有你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
B.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情绪。
C.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倾倒。
15.材料二中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材料二 “再见吧,胡同”一句,包含着作者对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基地
四:探究题
17.课文中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你认为本文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应该摒弃的?讨论探究,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一)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④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里面重楼复阁,回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则。这样的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砖棺,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憧憧。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⑦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缨弦.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⑧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⑨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⑩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18.第④段中加点的“悠扬”、“深邃”、“凄清”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首尾呼应。其中“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曲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为北京叹息
古清生
在飞机上看北京,就见到群楼高耸,间或有巨大的玻璃幕墙折射的灿亮的阳光闪耀,然后是环城公路、立交桥……在飞机的俯冲过程中,人就像撞入一个巨无霸的都市;只是行走在北京时,越过雄峙险峻的高楼峡谷,不免地要走入一些青砖胡同、老城街和四合院,这些古旧的建筑或者也有一些新兴的东西,比如老街内也有摆起冰柜卖雪糕的,但终归是线装书般的弥漫着久远气息的所在,朱红的院门也是有许多斑驳之处。
这让我生出一种感觉,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打着补丁的城市。当然是在一块旧的绒布上补着新的尼龙或毛料,间或缀着些许珍珠宝石。只是这块旧的绒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甚至是无价之宝,而补上去的东西,却是可以拿出价目表的。我曾经写文章呼吁过,即便是梁思成先生50年代的愿望没能实现,那么,现在做也还是来得及,毕竟尚有那么多老城街及老四合院在。如果①这样发展下去,便要将那些建筑文物给发展得没有了,到下一个世纪果真只剩下故宫和天安门,成为北京惟一的标志,我们还可以说北京是美丽的吗?
旧的房子,不必去翻新,而新的房子,也不必去如今天②这样去“造旧”。不必在西洋式的建筑顶上戴上一顶黄色小帽,也不必如造西客站那样毫无风格,因为老的古都的东西原样摆在那里,以今人的方法去造旧,终竟是不如原本就是旧的啊。近些日子,有许多人在商量如何修复圆明园,我对此大为不解,要知道历史是不可以修复的!
在居京的日子里,我总是为北京叹息。何必在一边拆除古老文物建筑的同时,又去投资修复古旧的园林呢?所谓文物,那是因为它建设的时间很长久了,保留着当年的面貌和技术,经手一修,就如同将一柄青铜斧拿去镀铬,是十分蠢笨的事情。修修补补的北京不大好玩,看上去不古不今,不中不洋,虽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风格,但此风格不能给人以畅快和愉悦,却总有些地方碰击着人心灵,令人多有遗憾,甚至叫后人指责我们的无知。
2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线装书般的弥漫着久远气息”旨在说明什么?(回答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第二自然段中“一块旧尼龙绒”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不超过8个字); “新的尼龙或毛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不超过8个字)。
25.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处画线的“这样”分别指什么?
“①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本文末尾所说“拿去镀铬”的“一柄青铜斧”是否指“修修补补的北京”?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作者对那些古旧建筑的态度是________。
六:趣味题
28.你知道十二个属相是什么吗?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属相,组成不同的成语。
过街老( ) 气冲斗( ) 生龙活( ) 守株待( )
叶公好( ) 打草惊( ) 识途老( ) 顺手牵( )
杀鸡吓( ) 呆若木( ) 画虎类( ) ( )狗不如
中考同步演练 (2005年,北京市)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29.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作文训练
34. 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请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我们本地的文化吧,字数在200-300字左右,文章体裁除诗歌外不限。
第7课 胡同文化
教材巩固平台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①建筑②胡同
2.tónɡ zhái lǐn cì ɡuī diào chǔ huái Yāo zhòng jiàn chǔ
3. ①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异地。②把自己放在某件事情之外,形容只顾保全自己。文中略含贬义。置,放。身,自己。③原形容冷静地在一边观察。课文中指对身边事毫无热情,含贬义。④指遇到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也顺从地忍受,丝毫不抗争。逆,不顺;顺,顺从
4.冷月残鸣,落木纷离,满眼愁苦,聊无生机。
5.B
6.C
二:整体内容巩固
7. 汪曾祺 《受戒》 《沙家浜》
8.《胡同之没》
9. 封闭 (保守)、易满足、冷漠、忍
10. 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等
三:重点文段巩固
11.揭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
12.①传达出“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信息。②突出证明北京市民“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③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动态中揭示胡同文化没落的不可避免。
13.B 14.A 点拨:此项内容表面调侃,实是婉转的批评。
15.胡同文化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渐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16.表现作者对封闭文化渐离的怅然告别,对现代文明到来的期盼呼唤。
拓展训练基地
四:探究题
17.点拨: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只要回答合理即可。
北京人心态平和,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生活封闭,安土重迁很少有过分的追求。
安分守己、遵纪守法、恋土爱乡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过于逆来顺受,则可能导致追求目标的缺失,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阅读题
18.“悠扬”指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婉转.形容叫卖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亲切感。“深邃”一词.使人觉得叫卖声是从胡同的深处传来.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含有“凄清”之意的叫卖声使人联想到老舍笔下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祥子,它透露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19.外表看似简单而内部结构复杂的小胡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看似普通的小胡同内,曾演出过不少人间的悲喜剧,显得神奇莫测。平平凡凡的小胡同住过许多不寻常的人,记录了不少神奇的故事。
20.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21.反复。通过反复更突出了小胡同在我心中永远占有地位。小胡同与我的深厚感情。
22.通过对“我”在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断的回忆,表达了对已经结下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恋之情。
23.青砖胡同、老城街和四合院的北京老城的古朴久远,令人迷恋。
24.①老北京城市的风貌。
②现代化的各种建筑
25.①大规模地开发建设,把一些古老的文物建筑都拆除掉。
②刻意地去模仿修复古旧园林或古老风格的建筑。
26.是,用“拿去镀铬”的“青铜斧”比喻现代化建设中的古老北京。形象地表现了两种风格中的不协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叹息。
27.保留
六:趣味题
28.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中考同步演练 (2005年河北)
29.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30.(1)丰富 (2)和谐(有趣、安宁)
31.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32.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33. “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片段作文训练
34.佳作展示: 蔚县剪纸
我的家乡在蔚县。
蔚县,位于中国河北北方的一个城镇,和中国许多发展中的城镇一样,在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正日渐消失,但是有一种流传民间的工艺却一直得以保留下来,那就是蔚县剪纸。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蔚县剪纸深深地扎根在劳动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用灵巧的双手营造了一方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把生活的周围装点成了一个生机盎然、万物争荣的艺术天地。蔚县剪纸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装饰性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祁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蔚县剪纸已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我爱家乡的剪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同步练习1
一、选择:(24分)
1.下列加粗字都有两个读音,请选出在词中的正确读音________(6分)
[ ]
①胡同(a t$ng b.tong)
②未知确否(a f( b.f%u)
③挪窝儿(a un$ b.n2)
④处街坊(a f1ng b.fang)
⑤摞起来(a lu$ b.lu︿)
⑥怅望低徊(a hu0 b.hu2i)
2.下列各句横线上缺少关联词,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________(6分)
[ ]
①这些胡同两边 a 是“宅门”,到现在房屋 b 挺整齐
② c 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
③我们 d 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e 是指的胡同文化
A.a通常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就
B.a通常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也
C.a大都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就
D.a大都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也
3.下列各句中均有“是”,其意义和用法从修辞格的角度分析,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6分)
[ ]
例句: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A.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B.街道如是斜街,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C.北京城是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D.北京相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对照原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6分)
[ ]
A.胡同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B.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块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C.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D.有的人不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较高,有窝头就知足了,有腌萝卜,就不错。
二、填空:(18分)
1.序也称“________”、________,介绍评述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________,也是一篇________。文章不仅介绍了________,而且展示了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
三、阅读课文最末两个小段,分析后作答。(23分)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卷席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选段中有的语句直接扣住了正题,有的扣住了副题,有的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
①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扣住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字)
2.“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鸟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________这是比喻句吗?请作简明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折射出怎样的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5分)
借助课文发挥想象,以《胡同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宇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1.①b②b③a④b 2.C 3.C 4.B 二、1.叙,序言,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2.汪曾祺,序文,文艺小品,北京胡同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将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而消失。三、1.①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②a.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 b.再见吧,胡同 2.不是;“像”仅表举例。3.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下,任何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四(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同步练习3
1.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和泥 份量 兵慌马乱 动辄得咎
B.赢弱 渎职 嬉笑怒骂 坐收鱼利
C.防碍 浮燥 风糜一时 刚愎自用
D.疏浚 哐骗 瑕瑜互见 如愿以尝
2.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
B.英国教师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法上一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以致英国长期没有全国性的课程和教学大纲。
C.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该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并且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
D.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群众生活__________的农产品价格要坚决保持稳定。
②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__________增设了关卡。
③没有_____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
[ ]
A.必需 边境 体会 B.必须 边界 体味
C.必需 边界 体味 D.必须 边境 体会
4.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新世纪已经来临,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栋梁之才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头。
B.倘若进修单单是为一纸文凭,而没有提高水平,那么此种惟文凭的自欺欺人的进修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
C.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掉以轻心。
D.山东泰山队在99全国甲A联赛中,出类拔萃,实现了夺标的夙愿。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
B.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抹上了薄薄的一层晚霞的余辉。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偏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体的重力大还是小。
6.填入下文方框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
[ ]
A.低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单调。
B.寂寞与凄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C.烦闷与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寂寞与凄凉。
D.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是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B.我国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C.老舍原名舒庆春,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虎符》等。
D.意大利诗人但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学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9.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的描写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
D.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0.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乡 情
乡情是
有人占线的电话
无法投邮的信笺
是电视机
选择性很强的天线
[ ]
A.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构成了三个并列的意象,贴切而又新奇。
B.“有人占线的电话”一句,贴切地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急切。
C.“电视机选择性很强的天线”写出了思乡之情的浓郁和诚挚。
D.三个意象与“乡情”同样都有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就产生出淡淡的忧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据专家们说,从销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三十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这些海底图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这些海底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史密斯,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桑德威尔一起绘制的。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史密斯说,这些海底图上有山脊、海沟、火山以及可能蕴藏着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地。如果利用船上最好的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可能要花125年才能完成。他说这些海底图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这些信息,由于曾被美国海军在有战略意义的海域用于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所以10年来(截止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和欧洲航天局公布这些销密数据)一直列为保密内容。
11.上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是
[ ]
A.美国公布了一批销密的卫星数据。
B.史密斯和桑德威尔掌握了绘制海底图的最新技术。
C.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海底详图被整理出来了。
D.卫星对海底的测量既迅速又详尽。
12.新的海底图有许多用处,下面表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进了石油和矿产的探测方法
B.可用于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
C.清楚地显示地球板块怎样移动
D.了解不同地点的海洋的深度
13.文中说,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是
[ ]
A.对海底特性的测量 B.对海面和海底的观测
C.对海浪相撞作推断 D.对引力变化进行测量
14.史密斯和桑德威尔绘制海底详图,所用时间大约是
[ ]
A.一年 B.不到一年
C.十年 D.十年以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品 泉
①我自小便对泉水有一种神奇的感受,即使是一泓小小的泉水,我也能体会到它的生命力,而呆呆地看上半天。我第一次受到泉水的震撼,是刚到济南的时候,那里是一个可爱的水乡,济南的七十二泉,名闻全国,而以趵突泉为最。记得我去赏的突泉时,见到由水中突出,不舍昼夜的数尺高的水柱,看得神往不已。济南真是一个泉水充沛的地方,每口水井的水都涌满到地面,人们可以拿茶杯在井中舀水,绝不需绳索等工具。甚至用一支筷子往地下一扎,拔起来便是一线清泉。而济南又是一个十分干燥的地方,一点也不潮湿。我在全世界走过许多城市,还真找不到一处那样可爱的泉水之乡。
②我也喜欢探索泉水,最难忘的一次是远征以色列的北部,到山林中去找寻全长一百六十里的约旦河水源,当我们寻到那一股泉水的源头时,那种喜悦真是难以言述的。
③泉水要自然发生的才可以观赏,今天的人工泉到处都是,连日内瓦湖中举世闻名的一线天,泉喷出湖面数十丈,由远处看去,高与山齐,也仅可衬托湖山之美,泉水的本身并不足观。自然的泉水,哪怕是涓涓细流,也有一种天然的韵致。
④古人枕流漱石,才是品泉的高士。泉水之异于自来水,是因为它未经过人工的卫生处理,未失自然,水质优质原味,因此无论煮茶、酿酒都有自然的芳香。故乡崂山的矿泉,便是泉水中的上品。今天各种加工的饮料充斥市面,但要想喝一口清洌的泉水,却是难得的享受了。
⑤物质的泉水如是,心灵的泉水亦然;当你将心中的一切俗务沉淀,让心灵挣脱七情六欲的枷锁、名利现实的羁绊,让明透思维与情绪自然地由心湖中升起,无论是澎湃的思潮或涓涓的情致,发而为一首诗,一篇文,或一支歌,都是一种珍贵的泉水,可以耐人品尝,而滋养人的性灵。
15.在第①小节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泉水,突出了泉水之乡的__________特点。
16.在第②节和第③节中,作者写了寻找约旦河水源和观看日内瓦湖畔闻名的“一线天”,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全文5个小节,可分为三层,请用竖线在下面序数中标明。
① ② ③ ④ ⑤
(2)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不得用比喻,不得超过25字)。
答:□□□□□□□□□□□□□□□□□□□□□□□□□
18.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以“品泉”为题,意味隽永,所写的事物很小,然而表现的思想却很深刻。
B.在作者看来,人品体现了文品,文品决定了人品。
C.“古人枕流漱石,才是品泉的高士”意谓过着隐居生活,超然物外,才能领会泉水的韵致。
D.作者着意刻画泉水的目的,是为了赞美具有泉水一样品性的人。
E.心灵高尚纯洁的人所写的作品能滋养人的性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D 7.C 9.D 10.B 11.C 11.D 12.A 13.D 14.B
15.趵突泉水最大、泉水涌到地面(泉水充沛)、筷子扎出清泉 可爱 16.手法;对照(对比);作用:强调人工泉仅可衬托湖山之美,而自然的泉水具有天然的韵致。 17.(1)①/②③/④⑤ (2)只要人的心灵纯洁,他的作品就能发挥出至善至美的艺术感染力。 18.B、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翼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同步练习2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虾蟆陵(xi1) 摞(lu︿)起来 低徊(hu2i)
B.烦燥(z4o) 岁数(sh)) 镊(ni8)子
C.婚丧(s1ng)嫁娶 房檩(l!n) 约(y1o)二斤鸡蛋
D.街坊(f2ng) 熬(1o)白菜 国子监(ji1n)
2.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A.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
B.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 )
C.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
D.家产虽然破败,但家史什杂物还值不少钱。( )
3.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答:_______。
4.第1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北京人的思想”是怎样的。
答:_______。
5.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根据上下文内容,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答:________。
(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到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答:________。
(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答: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痒、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答:________。
7.下面的描写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
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答:________。
8.文中“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一句如果改为“臭豆腐淋上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
9.对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怎样理解比较好?
[ ]
A.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吃大白菜的丰富经验。
B.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偏爱大白菜的种种表现。
C.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生活朴素的种种时尚。
D.这是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的各种狭隘心理和生活习俗。
10.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这句话。
答: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
12.对文中“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
B.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心态。
C.极力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不得不佩服。
13.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3段中“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中的“挺”?
________。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王利发的顺民形象表现了北京市民的心态。
B.北京的大街、胡同都是方方正正的。
C.北京人逆来顺受,又缺少刚正不屈的性格。
D.胡同文化是北京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E.胡同文化已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
参考答案
1.C
2.A.安土重迁 B.冷眼旁观 C.逆来顺受 D.破家值万贯
3.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4.封闭、保守、易满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1)忍(2)封闭(3)安土重迁
6.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7.易于满足
8.不可以。原句从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对生活的易于满足和节俭。如果把“滴几滴”改成“淋上”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这个意思了。
9.B
10.可以说这句话反映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但出自一个曾经“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之口,而且心满意足的神情跃然纸上,使得文章的中心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11.写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12.A
13.这个字是“勉强支撑”的意思。从少数“宅门”的勉强支撑,看出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14.C、E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