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3 16: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2.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慢慢加入硝酸钾晶体,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t2℃时,溶质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甲 < 乙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tl℃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5.分析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相等的,都是40g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D.取t2℃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比2:1
6.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属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熟石灰 消石灰 B.冰 干冰 可燃冰
C.烧碱 苛性钠 火碱 D.石灰石 熟石灰 大理石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分子的不断运动
B 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固体不易压缩 液体、固体中分子间无间隔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D 碳酸钠、碳酸钾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两种盐中都含碳酸根离子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OH
D.治理硫酸厂的污水时,可向该污水中投放适量的生石灰
9.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对应的括号内的现象都完全正确的是(  )
A.4p+5O22P2O5(产生白雾)
B.2NaOH+CuCl2═Cu(OH)2↓+2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
C.AgNO3+HCl═AgCl↓+HNO3(产生白色沉淀)
D.H2O2H2O+O2↑(冒气泡)
10.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纯碱 B.小苏打 C.熟石灰 D.烧碱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这是为什么?
1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书后附录1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3.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20℃时,如要提纯9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10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理由是:_____。
⑤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烧杯乙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三、推断题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Cl、Na2CO3、Na2SO4、NaOH、Ba(OH)2中一种或几种。为了研究该混合物成分,某兴趣小组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该混合物的成分,甲乙丙丁等同学进行了讨论:
甲同学:混合物加入了过量的稀硝酸,产生了气体X,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因此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
乙同学: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镁,产生的白色沉淀A有可能是Mg(OH)2和MgCO3。
丙同学否认了乙同学的观点,丙认为,因为加入了过量的稀硝酸,所以无色溶液中没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存在,因此白色沉淀A只能是钡盐和加入的硫酸镁反应得到的,所以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由此推出原固体混合物中不含Na2SO4。
丁同学:滤液B中加入适量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C,可推断出该沉淀化学式为______。
(2)为探究固体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及质量,该兴趣小组取固体混合物样品80.0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结果产生白色沉淀A46.6g白色沉淀C57.4g,气体X4.4g。通过以上数据计算确定固体混合物中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氧化钠为11.8g B 氢氧化钠为8.0g C 不含氢氧化钠 D 含有氢氧化钠
15.现有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六种溶液(用A、B、C、D、E、F 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
(1)D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A 和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实验题
16.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1)打开K1,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内,立即关闭K1,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浑浊产生。查找原因,该异常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混入了氢氧化钙,产生白色浑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同学分析后确认,即使所加溶液中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反应后A中仍无氢氧化钙剩余,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一步分析后确定,继续实验仍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利于观察现象,打开K2前A装置需要___________;打开K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后,将A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对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需加入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
17.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溶于水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NH4HCO3属于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3)步骤Ⅲ中,当样品反应完全时的现象是_____,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计算题
18.小新用20 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
(1)20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9.常温下,向盛有100.0gK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60.0 80.0 100.0 120.0
烧杯中溶液的pH 13.7 13.3 7.0 0.7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求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市售的食用纯碱往往含有少量氯化钠,探究小组以某品牌食用纯碱为样品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目的是______。
(3)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2.2g,且实验过程中无质量损失,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g。则2.2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_克,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B 8.C 9.C 10.D
11.汗水中含有NaCl等物质,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汗水中的水被蒸发,留下NaCl等物质,白色的斑迹就是汗水被蒸发后残留下的盐。
12.(1)
(2)
(3)不能发生反应
(4)
(5)
13. 85.5g 增大 易溶 蒸发结晶 25mL 因为氯化钠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36g,所以需要水的质量是:20g,即需要20mL水 BD
14. CO2 BaSO4 AgCl AD
15. Ca(OH)2 BaCl2+H2SO4=BaSO4↓+2HCl
16.(1) (或)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远小于氢氧化钠,所加溶液中即使氢氧化钙饱和,其含量也远小于其中氢氧化钠的量,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故反应后氢氧化钙不会剩余。
(2) 充分静置 B中液体倒流入A,A的上层清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减缓倒流液体对A中溶液的冲击,防止A中已沉淀的碳酸钙的干扰
(3)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7. 碱性 氮肥 -3 浓硫酸 CO2+2NaOH=Na2CO3+H2O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 玻璃管中样品完全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18.(1)10.6g
20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10.6g
(2)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反应后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19.(1)100.0;(2)11.2%
20.(1)
(2)碳酸钠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解:设2.2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2.2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21.2g。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