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85页的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的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创设庆祝“国庆节”教室布置为情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猜想、观察、讨论、活动、欣赏”等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基,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他们对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最后发挥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想象力和渴望展示的斗志,来解决多种多样的题目,实现“形象──模型──运用模型──体验生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能从图形中发现简单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猜想、观察、活动、欣赏”等探究活动过程中,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仔细观察、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推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下一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展台、彩笔、彩旗、学具袋、A4纸、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出示小朋友布置教室主题图,引发猜想。
师:小朋友们,国庆节就要到了,一(6)班的同学想要开个联欢会庆祝庆祝。瞧!他们买了许多彩旗,彩花,彩灯笼来布置教室,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布置的吗?
2.结合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师:看,他们已经想好了要这样挂彩旗,(手上先出示一面黄色的彩旗)你们猜,接下去会挂什么颜色的旗?再接下去呢?继续猜……
教师把彩旗图贴在黑板上。
师: 谁能说说这些彩旗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师评价:你说得真好。原来彩旗是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重复排列下去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说完一组,停顿一下,再说一组,再停顿一下,就能让人听清楚其中的规律。谁还想说?
请两名学生说,再全班一起说。边说边用红色粉笔把彩旗重复的部分一组一组地圈起来。
3.揭示课题。 板书:有趣的规律
4. 说彩旗的规律。
师:像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可以称它为重复排列的规律。
那么,彩旗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说:彩旗是以黄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先请三名学生说,再全班齐说。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布置教室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二、自主交流,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真好,现在教室已经布置好了。
课件出示
师:看,布置得漂亮吗?请你仔细观察,什么事物也有规律?
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和同桌说说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来汇报。
2.说“彩花”的规律
学生说彩花的规律,教师点击课件演示。
师:接下来再挂一组会是什么颜色?
3.说“彩灯笼”的规律
师:同学们,彩灯笼又有什么规律?谁还想说?
师:很好,谁再来说说?
师:它是几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那接下去再挂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灯笼?再挂一个呢?为什么?再挂一个呢?为什么?
4. 说“小朋友”的规律.
师:再来看看围成一圈的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你从哪里先看的?
师:哦,你是从男生开始看,一男一女为一组重复排列。(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看,也有规律?
师:是的,从女生开始看,就是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哦,围成一圈的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看,就有两种不同的规律。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要像这两位同学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你的数学就会越学越棒。
师:现在有两个小朋友躲起来了,请你猜猜他们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真棒,能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解答。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师:分析得太好了,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得到同一个答案,规律真是太有趣了。
回到主题图
师小结:原来是有规律的排列把教室装扮得这么漂亮。同学们和规律交上了好朋友,增长了许多本领,一起跟着聪聪到奇妙的数学乐园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教师紧紧抓住儿童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猜一猜的活动中,初步解决简单的规律中下一个物体是什么,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运用规律,拓展提升
1.出示小朋友布置教室主题图,引发猜想。
师:小朋友们,国庆节就要到了,一(6)班的同学想要开个联欢会庆祝庆祝。瞧!他们买了许多彩旗,彩花,彩灯笼来布置教室,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布置的吗
2.结合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师:看,他们已经想好了要这样挂彩旗,(手上先出示一面黄色的彩旗)你们猜,接下去会挂什么颜色的旗 再接下去呢 继续猜……
教师把彩旗图贴在黑板上。
师: 谁能说说这些彩旗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师评价:你说得真好。原来彩旗是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重复排列下去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说完一组,停顿一下,再说一组,再停顿一下,就能让人听清楚其中的规律。谁还想说
请两名学生说,再全班一起说。边说边用红色粉笔把彩旗重复的部分一组一组地圈起来。
3.揭示课题。 板书:有趣的规律
4. 说彩旗的规律。
师:像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可以称它为重复排列的规律。
那么,彩旗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说:彩旗是以黄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先请三名学生说,再全班齐说。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布置教室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编辑 活动2【讲授】二、自主交流,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真好,现在教室已经布置好了。
课件出示
师:看,布置得漂亮吗 请你仔细观察,什么事物也有规律
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和同桌说说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来汇报。
2.说“彩花”的规律
学生说彩花的规律,教师点击课件演示。
师:接下来再挂一组会是什么颜色
3.说“彩灯笼”的规律
师:同学们,彩灯笼又有什么规律 谁还想说
师:很好,谁再来说说
师:它是几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那接下去再挂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灯笼 再挂一个呢 为什么 再挂一个呢 为什么
4. 说“小朋友”的规律.
师:再来看看围成一圈的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 你从哪里先看的
师:哦,你是从男生开始看,一男一女为一组重复排列。(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看,也有规律
师:是的,从女生开始看,就是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哦,围成一圈的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看,就有两种不同的规律。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要像这两位同学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你的数学就会越学越棒。
师:现在有两个小朋友躲起来了,请你猜猜他们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真棒,能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解答。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师:分析得太好了,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得到同一个答案,规律真是太有趣了。
5.回到主题图
师小结:原来是有规律的排列把教室装扮得这么漂亮。同学们和规律交上了好朋友,增长了许多本领,一起跟着聪聪到奇妙的数学乐园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教师紧紧抓住儿童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猜一猜的活动中,初步解决简单的规律中下一个物体是什么,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运用规律,拓展提升
课件出示:数学乐园
1. 进入——绘画屋,给花涂色。
师:我会按规律涂颜色,先想一想你想怎么涂,再拿出手中的画笔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生涂、师巡指导、汇报评价)
2. 进入——智慧园,猜猜星星后面藏着谁。
师:我们到智慧园看看,猜猜星星后面藏着谁 (分别出示三排有规律的图形)
小结:太有趣了,我们发现不但图形的颜色有规律、形状有规律,位置也有规律。
3. 课件出示——音乐吧,做运动放松体验规律。
师:孩子们,学习累了,让我们到音乐吧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吧!请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师示范做三组,生再跟着做动作,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做得这么整齐
师:有什么规律
请学生上讲台示范做一组动作。
师小结:是的,声音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接下来我们到生活馆去看看。
4.课件出示——生活馆,说和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
先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再欣赏有规律的图。
5.课件出示——创作园,创作和分享与众不同的规律。
师:规律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真漂亮,规律这么美,想不想自己创造一组规律呢?
师:那我们一起到创作园去看看吧。
师:请同学们用信封里的学具在这张白纸上创造出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
比比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创造的规律最有创意。(生动手贴、师巡视指导)
师收集有代表性的花边4——6幅贴到黑板上展示,请学生上讲台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别进入绘画屋、智慧园、音乐吧、生活馆、创作宫,让学生
通过涂一涂、猜一猜、跳一跳、说一说、摆一摆、贴一贴的活动感知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在创作规律、展示作品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四、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
师:你学会了什么
师:课后继续去寻找身边的规律,下节课再来汇报。
附:板书设计
有趣的规律
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
五、教学反思:
1.生活中感知规律
新课开始前我创设了一个“国庆节”布置教室的主题图情境,先让学生们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引出课题。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生活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规律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交流中探究规律
这一阶段,从“彩花” “彩灯笼” “小朋友”的规律图中分三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这样一层一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们在自主交流中找规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活动中创造规律
创设进入数学乐园的情境,更是精彩纷呈,学生乐学的激情意犹未尽。学生通过涂一涂、猜一猜、跳一跳、说一说、摆一摆、贴一贴的活动感知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成功的,课堂的生成是精彩的。既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又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自主地获得新知,学生的知、能、情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