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12: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生词,借助图文资料了解“车盖、盘盂”等词语。
借助资料、文意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问题引领下了解故事大意,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能言善辩和孔子的实事求是,进而读的抑扬顿挫,读出味道,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借助本文学习,梳理总结学习方法,激发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文意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问题引领下了解故事大意,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能言善辩和孔子的实事求是,进而读的抑扬顿挫,读出味道,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教学难点在问题引领下了解故事大意,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能言善辩和孔子的实事求是,进而读的抑扬顿挫,读出味道。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自学扫清障碍,读通顺,读流利。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文言文,名叫《两小儿辩日》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两遍(生齐读课题,讲解“辩”)
2.交流生字。读文先认字,我们先来读读文中难读的词语。(出示生字,了解字义。)
3.再读全文。扫清了文中生字词的障碍,相信你再读会读的更流畅,再去读读全文吧。(指名读课文)
(二)借助译文知大意,读出停顿和节奏。
1.师范读,学生评价。想不想也能这样读,那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方法。
2.师借助第一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原文+译文)
(1)在读这句话时,老师是借助注释先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就很容易的找到了在哪该停顿,范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边读边画出停顿)
(2)指名读,谁来试着读一读。
(3)回顾方法 出示泡泡语:借助注释了解大意知停顿。
(4)练习标停顿: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尝试自己朗读,结合注释标停顿。要求: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读?
4.展示朗读。
1)指明读。根据学情,指导两个长句的停顿。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
2)对照修改,接读课文。
(三)品味辩斗,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1.用横线画出两小儿观点的句子,波浪线画出两小儿理由的句子。
2.展示交流,相机板书(晨:近,远;午:远,近 近大远小 近热远凉)。
3.尝试辩斗
1).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一读。
3)同桌分角色辩斗。 从他们的辩论中,你发现这两个孩子怎么样?(他们都很细心,他们善于观察。)
4)分组辩斗。我们一起做做这两个孩子,再来辩一辩。
4.探日看,两个孩子争论不休,到底谁说的对呢?这时候两个小孩就问孔子了,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指名说)孔子能判断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们,宁愿让两个孩童嘲笑,也不随便给一个答案呢?是啊,这正是孔子值得我们钦佩之处。
拓展延伸,学写文言文
再读全文。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回顾学法:这节课我们首先读通了课文,然后借助注释读懂了文言文,有借助文意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
介绍《列子》
布置作业1)背一背这个小故事2)用上这节课的方法读一读《列子学射》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晨午一儿:近远近大远小一儿:远近近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