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莫春者( ) (2)鼓瑟希( )
(3)如五六十( ) (4)方六七十(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 ②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夫子哂之 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鼓瑟希 B.舍瑟而作 C.莫春者 D.早缫而绪
5.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为国以礼 C.加之以师旅 D.求,尔何如
6.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不吾知也 ②冠者五六人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 ⑥尔何如 ⑦何伤乎 ⑧为国以礼
A.①④⑥⑦ /②/③⑤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 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为国以礼 由也为之
B.方六七十 且知方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夫子哂之 哂:笑
B.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吾与点也 与:赞成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会同,端章甫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且硕茂,早实以蕃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人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12.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答案】
1.通“暮”;通“稀”;或者;方圆
2.B
3.D
4.B
5.D
6.D
7.B
8.C
9.C
10.C
11.C
12.①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②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