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 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2. 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领悟文章主旨。
3. 领悟“浑盖之争”的本质,对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探究性阅读。
素养目标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作者简介
关增建,生于1956 年,1990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1995 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 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侧重物理学史、计量史、科学思想史,兼顾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识教育研究。
出版著作6 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略有删改。标题是对科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事件的高度概括,“天文学”界定了争辩所属的科学领域,“旷世”言其历时久远。标题具有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的作用。
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20 世纪初,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受到热烈欢迎;科学史家、《科学史导论》的作者萨顿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正是科学史。2006 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建、纪志刚、钮卫星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该著作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入手,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
易错字音
①回溯( ) ② 眼瞀( ) ③ 四隤( )
④晷( )影 ⑤圭( )臬( )
( )行家里手
( )倒行逆施
⑥行
( )设身处地
( )绝处逢生
⑦处
sù
mào
háng
chǔ
niè
tuí
xíng
chù
guǐ]
guī
易混字形
(máng)问道于( )
(huāng)病入膏( )
①
(biàn)不( )菽麦
(biàn)百口莫( )
②
盲
肓
辨
辩
课内词语
深谋远虑:
豁然开朗:
等闲视之:
出其不意:
熟视无睹:
根深蒂固:
莫名其妙:
相形见绌:
: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等闲,平常。
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近义词语
1.偶尔/ 偶然
相同点:都有“不经常”的意思,都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都可以作定语和状语,使用时容易混淆。
不同点:“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
2.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
相同点:都有“突然想通或明白”的意思。
不同点:“豁然开朗”可用于形容人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或视野变得开阔,也可以形容客观事物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意味较重。“茅塞顿开”只能用于人,主要针对个别问题的解决,多用于受到启发的语境,表示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3.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相同点:都有“深入思考”的意思。
不同点:“深思熟虑”侧重于表示深入细致地考虑,多针对某一具体的事情。“深谋远虑”侧重于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多用于对重大的事情的计划与谋略。
复句层次
请用竖线(|)为下面的长复句划分层次关系,并分析说明。
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
示例: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 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 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 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 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
表达运用
分析:复句第一层为解说关系,以“这样……必然是”为标志,陈述“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的结论是“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从这个观念出发”领起的分句是前半部分的第二个层次,是“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的推论内容。“因为……为地”是第三个层次,解释“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的原因。“如果……就”之间是整个复句
课文探究
1.本文开篇有什么特点?
以日心说与地心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争论发端,引出浑盖之争,间接说明浑盖之争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2.“天圆地方”说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特点: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缺点: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论述:引用孔子师徒关于“天圆地方”的言论,既支撑了上文“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的观点,也为本段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
3.“宣夜说”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特点:宣夜说认为天体是自由飘浮在虚空中的,它们彼此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因此彼此的运动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缺点: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
4. “盖天说”的特点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特点: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
作用与意义: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5. “浑天说”的特点是什么?与“盖天说”有什么不同?
特点: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深入探究
作者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主体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绘制了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清晰脉络;然后以“浑盖之争”为核心,介绍了盖天说与浑天说持续一千三四百年的学术争论;最后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演进与进步过程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1.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浑盖之争”的本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学术之争和科学思想之争。
①“浑盖之争”是围绕有关宇宙结构问题展开的,涉及宇宙结构的方方面面,比如,天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圆球”,天地之间的关系是上下还是内外,等等。
②“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在争论中,人们重视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来比较两种学说的优劣,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③“浑盖之争”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2.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① 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作者介绍“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以及浑盖之争,以时间先后为序,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层次清晰,行文有条理。
② 援引文献资料,真实可信。文章引用文献资料对各种学说进行介绍,并在引文后用简明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使文章内容既真实可信,又通俗易懂。
③ 有述有评,表述到位。作者对古代天文学说进行介绍的同时,辅以简单的评论,让读者对相关科学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语言表达准确精练。
④ 详略有致,重点突出。主体部分,作者对“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的介绍简洁明了,将重点放在对浑盖之争的介绍上,使文章重点突出。
3. 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青少年学生_______(偶尔/ 偶然)玩一次网络游戏,家长也不必紧张过度,只要引导有方,孩子这种_______(偶尔/ 偶然)的行为不一定必然发展为一种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的不良习惯。
②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我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原来破解这个难题的思路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条件之中。
③他是一个习惯于____________(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的人,做事计划周密,考虑长远,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从来没有因计划不周而陷于被动。
偶尔
茅塞顿开
深谋远虑
课堂巩固训练
偶然
2.下列各句中加色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有的教育考察团队远渡重洋,到根本不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西方人那里寻求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这种做法无异于问道于盲。
② 搞科学研究要学好基础学科,打好基础,追本溯源才能让自己的科研之树枝繁叶茂。
③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前方打胜仗的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不绝如缕。
④ 教条主义者常常把一些过时的经验奉为圭臬,而不愿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思想和做法,这是很愚蠢的。
⑤ 长时间被朝廷安放在一个有位无权的虚职上,辛弃疾时常感慨自己髀肉复生,因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叹唏嘘。
⑥ 这篇文章将黄山的风景写得生动而细腻,让人产生如同设身处地的感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成语运用不当的有②③⑥ 句。②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本,根本;溯,探求。错用为“打好基础”。③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缕,细线。望文生义。⑥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望文生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C.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答案:C 解析:A. 句式杂糅。“围绕……相关问题”“以……为主题”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删去其一。B. 成分残缺。“分别是……”前面加“它们(指‘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D. 语序不当。“治理、发展、建设”的合理顺序是“建设、发展、治理”。
4.分析多重复句,用竖线标出层次。
①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② 如果没有氧气,光有氢气,或者光有氧气,没有氢气,都不能生成水。
③ 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①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② 如果没有氧气,|||(并列)光有氢气,||(选择)或者光有氧气,|||(并列)没有氢气,|(假设)都不能生成水。
③ 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假设)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递进)更谈不上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
5.下面文段至少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 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 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 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⑤ 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 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答案:② 句语序不当,“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不搭配,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③ 句逻辑不当,应将“只要……就……”换成“只有……才……”。④ 句动宾搭配不当,“掌握疫情和警示”改为“掌握疫情和警示信息”;“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⑥ 句语序不当,“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6.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2020 年将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面是本次大会会标的主体部分,请用简洁的文
字阐释它的造型与寓意,不超过10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以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鱼等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以甲骨文作“水滴”的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表达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该题应答出“水滴”形状、构图的多种元素及其内涵,还要明确表达出大会主题。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