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背诵清单+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背诵清单+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16:3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A.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 “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形成
C. “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 “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
A. 政治制度不变 B. 法律制度不变
C. 生活方式不变 D. 金融中心地位不变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一个政府两个国家 D. 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 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少数民族地区 D.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区域自治 D. 和平统一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专题《香港之死》,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 解决香港回归问 B.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
B.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 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 在这个方针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  )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一历时9年的艰苦建设,不仅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更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是某一制度下的重大成果。“某一制度”指( )
A. 和平建国方针 B. 政治协商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 否定“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了香港自治的底线
C. 否定“港人治港”方针 D. 彻底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 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 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香港、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其中不包括( )
A. 经济制度 B. 金融政策 C. 国防外交 D. 教育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 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 “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
(3) 请你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材料三 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的场景?这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4)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结合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材料二中的“MACAU”分别指什么?“黄豹”和“MACAU”分别是被谁掳去的?
(2)为接“黄豹”和“MACAU”回家,中国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是由谁提出的?“黄豹”和“MACAU”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台湾问题又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宪法对“一国两制”的规定,可直接判断“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故选A
2.【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可知,反映的是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部编。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香港回归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故C正确。
AB.两项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AB错误。
D.题干信息反映的是生活方式,与金融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B.“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维护了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选D。
5.【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故选择D项。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针对的是台湾问题,并率先在港澳地区实践,其该方针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正确;BC是一国两制的内容,不属于前提,排除;和平统一是我国对港澳台的方针,D排除。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D
【解析】中国政府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于20世纪80年代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的相关知识。“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在1984年正式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而非香港问题。“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而非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故选D。
10.【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C正确。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B.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错误。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民族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D.港珠澳大桥连通内地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一国两制的重大成果。邓小平构想的一国两制,不仅让香港和澳门顺利实现主权的回归,也是长期需要坚持的重要国策,因为它可以促进内地和港澳的长期共同发展。故D正确。
ABC.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B. 根据“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知,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A. “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题干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没有否定“一国两制”内涵,故A项错误。
C. 题干“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表明没有否定“港人治港”方针,故C项错误。
D. 题干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4.【答案】C
【解析】ABD.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在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依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经济制度、金融政策与教育制度均属于高度自治权的内容,故ABD包括。
C.高度的自治权不包括国防外交,故C不包括。
故选C。
15.【答案】【小题1】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指中国。
【小题2】“MACAU”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它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
【小题3】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6.【答案】(1)“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香港、澳门。台湾。
(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7.【答案】(1)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
(2)“一国两制”;邓小平;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违背民心的;两岸应共同为祖国统一尽力尽责;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背诵清单)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
2.最早实现地区:香港。
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时间: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时间: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香港、澳门回归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文章来源【统编历史】,更多历史干货,关注【统编历史】
拓展延伸
1、材料研读: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明确: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4)人心所向
2、难点解读:“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涵
(1)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实行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3)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4)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的时间稳定性。
易错易混:
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虽然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属于殖民主义时代的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适用范围是台湾、香港和澳门。
3、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施。
4、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设立目的不同: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外资,而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设立的。
(2)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各自权限不同,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