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第一单元测试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七年级历史下册高效优测卷(单元+期中+期末)(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卷01〗第一单元测试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七年级历史下册高效优测卷(单元+期中+期末)(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17:3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 )
A.灭掉陈朝 B.创立科举制 C.统一度量衡 D.开通大运河
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 )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 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
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
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
A.知人善任 B.从谏如流 C.轻徭薄赋 D.戒奢从简
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 )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
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这表明唐朝 ( )
A.民族政策开明 B.中央集权强化 C.社会风气保守 D.文学艺术多彩
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
A.陕西秘色瓷 B.骑驼乐舞俑 C.越窑青瓷 D.邢窑白瓷
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材料说明 ( )
A.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B.进士是做官的必备条件
C.考取进士要耗费毕生精力 D.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10.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写道:“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这句诗描述的是唐朝 ( )
A.长安商业的繁荣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农业生产的发展
11.诗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 )
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12.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 )
A.专制与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1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14.《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这则材料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
A.藩镇割据 B.重武轻文 C.宰相专权 D.劳役繁重
15.清代赵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 )
A.藩镇称雄一方 B.社会动荡不安 C.阶级矛盾尖锐 D.官员贿赂成风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交流进步是人类历史的客观准则。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和同一家】下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两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2分)简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旧唐书》记载,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松赞千布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2)【中外交流】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二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了什么?(2分)
图一 图二
(3)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在民族关系和外交方面的典型特点是什么?(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统治者治国措施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政要·君道》记载,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主要思想。(2分)举一例说明唐太宗治国“先存百姓”的措施。(2分)
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选难(注:选难指祸乱、灾难的意思),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玄宗不同统治时期的情况,其导致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4分)
(3)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1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繁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前后用了12年。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唐朝初年,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三 唐朝民族交往事例。
◆贞观年间,太宗发兵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统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1)根据材料一,简述鉴真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1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1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并阐述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繁盛的主要原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强盛,历时较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李老师以“盛世唐朝”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任务二 【研读材料】(4分)
材料二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代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2)根据材料二,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
任务三 【汲取经验】(7分)
(3)大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的旷古盛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的民族关系方面,以“和同一家”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A 2.C 3.B 4.C 5.C 6.C 7.A 8.B 9.A 10.A 11.A 12.C 13.D 14.A 15.B
16.(1)民族政权:唐朝与吐蕃。(2分)作用: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分)
(2)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钱币上都有汉字。(2分)说明:日本受唐朝的影响很大,这是大唐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2分)
(3)开明、开放。(2分)
17.(1)思想:以民为本。(2分)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
(2)唐玄宗前期,勤于政事,重用贤能,政局稳定,出现了“开元盛世”;(2分)唐玄宗后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2分)
(3)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品质:为促进中外友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1分)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学习鉴真的优秀品质,才能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符合题意即可,1分)
(2)交往范围广泛,且互相有往来;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及民间贸易等;交往内容丰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文化、生产技术等,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当地物种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2分)
(3)方式:战争、设机构进行管理、和亲、册封、会盟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影响: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2分)
(4)唐朝初期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为唐朝繁盛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与周边民族关系融洽;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2分)
19.(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大进”: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2分)“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等。(2分)
(3)示例:和同一家唐朝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两次和亲,唐朝公主都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传播了中原文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史实准确得7分,之后逐条减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