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2:51: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案
写作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2.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對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写作指津
扩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将给出的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增添、补充成为一篇文章,使其内容更丰富、描写更生动、叙述更详尽、情节更具体、人物更鲜明、中心更突出,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扩写训练,是在语文课堂中将读写结合起来的一种训练方法,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依托课文练习写作,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最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同步提高。
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找准扩写点,补充细节,丰富内容。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展开合理想象,要在不改变原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添枝加叶,做到“枝繁叶茂”“姿丰色艳”。
记叙性文章的扩写要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首先要忠实原文。文段讲的是晋公子重耳和随从在逃难途中,因为“土块”引发的由大怒到磕头致谢的故事。扩写应围绕此内容展开。
其次要找准扩写点。原文重在凸显重耳一行人向乡下人讨饭时的遭遇,最能表现中心的情节,即晋公子重耳从大怒到磕头致谢的转变,这是矛盾激化突出的地方,也是我们要重点扩写的部分。
另外要发挥想象。可以为文章增加必要的环境描写,以及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如故事中重耳逃难的惨状、卫文公接待的语言、讨饭吃的场景等。还可以交代故事的起因及结果等。
例文
天赐的土地
蒋晴
暮色将至,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一行人马朝着不远处的村落缓缓行进。
“当真是天不助我!被迫在外漂泊不提,这几日在卫文公处屡屡碰壁,如今竟还落到了这样食不饱、寝不足的地步!”坐在马车上的男子——晋国逃难在外的公子重耳幽幽叹了口气。长期在各国间辗转奔波的逃难生活使众人身心俱是疲累至极,重耳一行人几乎一天都未曾进过半粒粮食。
“咱们已经到五鹿了,前方便是村落了,公子且先忍忍,咱们前去向村里人家讨些粮食饱肚。”听了公子的话,狐偃加快了速度。
不远处横着一个萧索的荒村,隔着很远便能看见茅屋顶上千疮百孔,土地亦是贫瘠干裂。重耳几人下了马,行了几步,便见到了一位在屋前痴望着土地的老农。
“老人家,我等是路过的行人,腹中实在饥渴难忍,还望老人家能慷慨贈予我等些吃食。”重耳微倾着身子,上前搭话。
老农瞥了重耳一眼,望着周遭稀稀拉拉的麦苗,长叹了一口气。这样的收成,除了龟裂的土地,他又能给这个年轻人些什么呢?最终只得从地上抓了一把黄土,苦笑着递给了重耳。
屈辱、愤怒以及被戏耍的羞恼在一瞬间占据了重耳的大脑,他不明白老农此番举动的意义,只觉得连这一个寻常农民都要骑到他的头上。“我好言相求,你,你怎敢如此戏耍于我!”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那块老农递来的土坷垃,颤抖的双手因愤怒而攥紧,猛地扯下一旁的马鞭,欲向那老农挥去。
“公子不可!”狐偃立刻制止了重耳,“土地是国家乃至黎民百姓之本,上天借老伯之手赠予你,正是我们建立国家的预兆啊!”一语惊醒,重耳悟出其中深意,当即手捧黄土,郑重磕头跪拜,并仔细收入车中。
夕阳没入天际,月光越过山头。老农看着马蹄卷起的漫天尘土弥漫消逝在空中,直到那车队消失在山的尽头,他才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个新的强盛国家,可能要悄然崛起了。
点 评
文章扩写很成功。一是增添了多处环境描写,如在开头和结尾处,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首尾呼应;中间描写萧索的荒村、千疮百孔的茅屋、贫瘠羸弱的土地、稀稀拉拉的麦苗,渲染了沉重的气氛,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二是详略得当,有所取舍,如“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在文章中只是借重耳之口一笔带过,而详写故事的高潮之处,让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大量的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
文题二解析
对议论性的文章进行扩写,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显然,语段的中心论点是“持之以恒”,分论点一是“注重平日积累”,分论点二是“坚持不懈”,扩写的文章应该围绕所给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进行阐述,这样才不会脱离主题。其次,要围绕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找恰当的论据。可以整理自己找到的论据,选择最符合中心、最方便展开论述的。恰当的论据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也让文章的观点更服人。再者,要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完成论证过程。论据能够从不同的维度论证论点的正确性,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也可采用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分论点之间,论证方法也可以各有侧重。最后,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这样,才不会给人说理空泛、脱离实际之感。
例文
持之以恒
许潇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陈寿的“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们耳熟能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谓人尽皆知……自古以来“日积月累”都是历朝历代名家学者口中“恒定不变”的真理!我在自己的语文学习中也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
从烂漫轻松的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如今有些紧张的初三,我开学拿到新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崭新的语文书翻阅一遍,一二年级的字形字音,三四年级的词语积累,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学习语文的规律,也有了一个个小小的疑惑。语文书上始终不会缺少的一个板块,就是蓝色的四个大字“日积月累”。当时的“日积月累”,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只是几个冰冷的文字,并不能激起我的感想、感触,也并没有怎么引发我的思考,而时隔多年,我对那个“日积月累”的板块却有着难以言喻的感激和深深的依赖。正是持续了八年的积累,让我如今的语文学习如鱼得水,从容不迫。
海伦·凯勒坚持不懈的“黑暗”人生,深深地触动千万读者的心房。在失明和失聪的双重黑暗中,海伦·凯勒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色彩。她所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文学史上的巨作,更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丰碑。同样,王羲之苦练书法数十载,终得入木三分;狄更斯无畏风雨十余年,方成文学巨匠。从古至今,但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在实践着同一种美德——坚持不懈。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让青春因持之以恒而更精彩!
点 评
这篇文章在扩写时围绕中心论点“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从“注重积累”与“坚持不懈”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把握住了原文要点。在举例论证分论点时,各有侧重。在论述“注重积累”时,从古人名言下笔,重在講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以身说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论述“坚持不懈”时,侧重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对王羲之、狄更斯则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结尾再次结合自身实际,凸显文章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