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导致诗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 ( )
A.罢黜百家 B.设置行省制度 C.废除丞相 D.实行八股取士
2.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这些措施都 (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动 D.实现了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3.费尔南·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评价: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这支官僚队伍由“‘四书’及‘五经’命题进士”而出,考生解题的标准是 ( )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史记》 D.《四书集注》
4.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列诗词中,反映明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是 ( )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5.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黄、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明朝沿长城设置了“九边”,九边各镇不仅仅是明朝同蒙古贵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这说明长城 ( )
A.由防御功能变为互市贸易功能 B.具有促进民族经济交流的作用
C.划清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 D.打破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观念
7.某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以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 ( )
A.明朝灭亡的原因 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 D.明朝百姓的生活
8.以下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9.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反映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是 ( )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A.武装镇压 B.和平怀柔 C.恩威并施 D.经济拉拢
10.1762年清政府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军,其职权是“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上述材料反映出伊犁将军的设置 ( )
A.第一次实现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辖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C.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D.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11.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清朝前期 ( )
时期 人口 耕地面积 征收粮食
顺治末年 不到2000万 约549万顷 640多万石
乾隆末年 3亿左右 约741万顷 830多万石
A.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B.出现手工业工场 C.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D.形成了农村集市
12.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13.“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的一副楹联。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机构是 ( )
A.军机处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驻藏大臣
14.“顺治元年,规定北起山东、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这说明清朝实行 ( )
A.海外扩张政策 B.发展海外贸易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发展工业政策
15.京剧中的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这说明,京剧脸谱艺术 ( )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就。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科技巨著】请将下列的资料卡片补充完整。(6分)
资料卡片一 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料卡片二 著作:《天工开物》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是一部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卡片三 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文学名著】明清之际,文学艺术取得长足发展。试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共同点。(2分)
(3)【戏曲艺术】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面戏曲的名称。(2分)
①________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1分)
②________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1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1分)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1分)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根据材料二,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战争”“阶段性的友好”的事例。(2分)
材料三
达赖金印 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蒙古族,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这体现了清朝民族政策的哪一特点?(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2分)
18.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规定了“防夷五事”:不许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到广州以后只能寓居在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这些规定更加具体和细致,“闭关锁国”政策完成了制度化。
—摘编自陈忠海《历史上的两种“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海外贸易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中能获得哪些启示?(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李老师以“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绘制简图—领略辽阔版图】(4分)
(1)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下图所示的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
任务二 【政治制度的改革】(2分)
材料一 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2)根据材料一,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任务三 【感受盛世经济】(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任务四 【思想控制】(3分)
材料二 清代人李祖陶在《迈堂文略》中评价某一事件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削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之心,实有关系。”
(4)材料二中的“某一事件”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明朝对科举制度做了哪些调整?
任务五 【阐释统治危机】(1分)
广州十三行
(5)根据上面所示的图片,阐述清朝出现的社会危机。
任务六 【总结提升一分析衰败原因】(1分)
(6)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你回顾封建社会历史,总结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C 2.B 3.D 4.D 5.D 6.B 7.A 8.A 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C
16.(1)《本草纲目》(1分):李时珍(1分)宋应星(1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分)《农政全书》(1分)徐光启(1分)
(2)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都是对过去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发展。体裁: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形式:都属于大众化文学艺术形式。地位: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
(3)①昆曲②京剧
17.(1)办法: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1分)
(2)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1分)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1分)
(3)两种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镇压少数民族叛乱。(2分)特点:恩威并施。(2分)
(4)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加强交流与交往,增进民族友谊;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表现:贸易港口增加;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往来国家很多;贸易商品种类增加。(答出两点即可,2分)原因:政府支持鼓励海外贸易;航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农业与手工业发达。(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变化:对外贸易被严格限制。(1分)影响: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严重受阻;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分)
(3)开放海外贸易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禁止海外贸易;在贸易过程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安全、合作与共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1)①:西伯利亚。②:葱岭。③:太平洋。④:南海诸岛。(4分)
(2)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代锦衣卫、东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1分)雍正时增设军机处等。(1分)
(3)A:玉米。B:马铃薯。C:苏州。D:南京。(4分)
(4)历史事件:清朝大兴文字狱。(1分)目的: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1分)调整:八股取士。(1分)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分)
(6)政治腐败,战乱不休;封建割据;暴政、昏政引发农民起义;思想专制;民族纷争;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