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2: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
写作任务
1.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读后感写作
文字是极具思想能量的载体,读了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有时会讓人情感波动,心灵震颤,生发感想。刘勰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谓“感”,可以是受到作品阐述的道理或思想精华的启发,也可以是由所读引起的思考或联想,还可以是因所读引发的自我反思或对社会现实的审视、批判与抨击。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延伸;由“读”到“感”,“读”“感”结合,以“感”为重点。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先根据所读确立写作主题(也称“感点”),再展开议论。写作主题可以通过正副标题来表现。正标题表明“感”的核心内容,副标题标示所读内容和题材。如有同学写《小王子》读后感,标题是“那只等爱的狐狸——读《小王子》有感”。读后感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引——议——联——结”四步。引——扼要概述或引述“读”的内容,从中提炼“感点”,即“感”的观点或中心。议——围绕“感点”展开分析,说明道理,进行议论。联——联系实际(自我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等,可以是典型事例)表达看法抒发感受。结——小结全文,得出结论,呼应开头,发出号召。可以是反思式、激励式,也可以是批评式、劝勉式等。
写读后感应注意:1.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是“感”的源头活水,写作时要常常联系。2.集中谈一两点感受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3.联系实际时要用事实说话,不说假话、大话、空话。4.“感”和“读”不能分离,要互相照应,可以采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来证明自己的思考。
名著的读后感,可以从典型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意义、文本创作的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然后联系实际写作。
范文
照进生命的一束光
谭思琪
曾经我以为,每个人都是一株蒲公英,在茫茫人生路上随风飘零。不曾想还有那一束光,指引着我生命和梦想的方向!
第一次拿起画笔,那一瞬我便轻叩美术殿堂之门,开始肆意挥洒斑斓。也有暴风骤雨突如其来,我在风雨中几经飘零,直到遇到了那一本书——《我的美术漫记》,照亮了一个迷茫的 灵魂。
既是“漫记”,打开来就能与很多名人对话。那些如在神坛的画家们,在书中有了喜怒哀乐,也遭遇人生的挫折和起伏。正如诗人聂鲁达所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当更真实的他们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对他们除了憧憬和向往,还有了一种感同身受。
揭开画家们传奇的人生历程,我不由感慨:命运本就是不公的。有的人受其青睐,是其宠儿。比如鲁本斯,他在丰富的游历中汲取了不同风格艺术的营养,又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魅力,且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画出了祖国的山河南北。也有人,命运遭际让人为之叹惋。比如因《夜巡》和当时社会黑暗而一落千丈的倒霉蛋伦勃朗,最终的结局让人意难平。
但我又看到,对于勇者来说,失败则是更好的磨炼。我佩服书中的塞尚,一是因为他敢于尝试不同的道路,二是因为他能在人生最低处依然坚定拿起他手中的武器——画笔。别人的冷嘲热讽也罢,父权也罢,继承者的诱惑也罢,都不能改变他对绘画的热爱。他无视别人的嗤之以鼻和羞辱,无视别人的指指点点,在纷乱的世界和潦倒的生涯中,依旧拥有常人无法坚持的钢铁般的毅力。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现如今他的画早已是价值连城。想想,若是那些将塞尚送给他们的画随手丢在阁楼让老鼠咬坏的人们知道了,会是怎样的捶胸 顿足?
掩卷沉思,反观自身,不由汗颜。只因好奇报名美术的我没有像米开朗基罗那样的第二个罗伦佐老师,也没有戈雅那样的机缘巧合,但我与美术的不解之缘,早在我第一次拿起画笔、第一次去看画展、第一次绘成一幅作品,抑或是在某个午后,阳光映入纱帘,唰唰起笔的不起眼瞬间,甚至根本不知是哪一刻,心中已经悄然种下了一颗种子,期待哪一次洗礼蜕变后的破茧成蝶。
九岁那年,我绘成了自己人生第一幅油画作品——《白猫》。我是幸运的。看到老师满意的笑容,我高兴极了。当时甚至有人出口要用30元买我的作品,更让我得意忘形。少年是极容易满足的,但亦是极易自傲的——那年我11岁,两次取得佳绩的我却被评委否认,名落孙山。我哭得很伤心,伤心自己的心血落败,因盲目自大而羞愧悔恨。四年的辛勤付出,如今却有人告诉我“你不行”,仿佛满腔热情被人浇了个透彻淋漓。路在何方?痛过之后,彷徨的心底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呼唤,突然发现,原来多年前不经意间埋下的那颗种子,早已在你内心萌芽开放。
又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美术博物馆。我霎时震撼:书本对艺术家的介绍,可以含糊其词,也可以明白彻底,但沉默的画作却让我更接近画家的真实灵魂。驻足博物馆长长的走廊,他们的表现手法令我想要探索,有的艺术风格极其抽象,有的把人体结构进行透视和分解,有的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作者对人们痛苦生活的同情。肖复兴《我的美术漫记》中有句话:美术是揭示真实的谎言。一次次的参观美术展,让我从艺术的审美中,发现了生命的真谛和另一个现实世界。
鲁本斯无惧世俗,我敬佩他;透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我敬佩他……肖复兴用他独到、细腻的手法,真实贴切地展现各个画家的人生百态。这些人的选择,每每戳到我的心坎。我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奇才,有着卓绝的天分;又不像梵·高那样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倔性。但我热爱这条道路,选择美术这条路,他们的经历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同时也警醒着我……我能坚持走下去。
《我的美术漫记》,有如照进生命中的一束光。我不愿做一株蒲公英,我要做一棵向日葵,坚定地迎着光芒,向阳而生。
点 评
艺术是揭示真实的谎言,追求是表达梦想的真实。作者是一个美术爱好者,全文以画家们的不同命运和自己的美术追求为主线组织材料,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家人格精神的赞赏与崇拜,对美术的热爱与执着。作为一篇读后感,文章立足《我的美术漫记》这部著作,以艺术家的人生际遇和艺术生命为“感点”,紧紧结合自己短暂而独特的艺术经历,展开描述和议论。读的是美术漫记,感的是人物精神。联系实际写的是艺术种子的萌芽、成长与绽放。感由心生,“所读”“所感”自然交融,和谐统一。《我的美术漫记》犹如一束光芒,照亮一颗迷茫的灵魂。
写作指导二
观后感写作
观看影视作品后,影像、音乐、声音、对白、文字轨迹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典型情节、影视形象、矛盾冲突、表现手法,在情境化体验的基础上更能带给人心灵的冲击,既有情绪的深入共鸣,又有思想和灵魂的比照洗礼。观影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启示写下来,可以发展思辨思维和审美素养,激发思考与联想,升华情感和理想。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须在“观”的基础上有感而发。
写观后感和读后感的思路大同小異,以“观”为基础,以“感”为重点;“观”服务“感”,“感”发于“观”,“观”和“感”浑然一体。有的观后感,只在开头提及“看了某部影片感受很深”,然后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后面所写脱离原作,这样写是不可取的。有的大量引述影视作品的剧本内容,或者大量简介故事情节,这样的写法也不可取。一部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抓住几个点来写。如,影视作品故事情节及其揭示的现实或者历史意义,特写镜头和细节及其背后隐藏的深沉寓意,影视作品塑造的形象是否真实或者超越现实,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对白及其特色,影视作品中创作手法给自己写作或生活的启迪等。
写“观”的内容,引述不要太多或者太过具体。写“感”的内容,可以侧重表现自己体验、印象、启发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写“感”的部分,文字篇幅应大大超过写“观”的内容,首先把感想提炼成观点进行简要表述,然后围绕这一“感点”展开议论,再联系社会或者自身实际谈一谈,最后回扣前文,进行小结。要写好“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范文
朽木亦可雕也
徐晓琳
天使般纯净的孩童歌声又一次在耳畔响起。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观看《放牛班的春天》了,但每次重温这部经典影片,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家克莱蒙·马修来到了一座名叫“塘底”的辅育院担任代课老师的故事。正如学院的名字那样,这里的学生是一群被师长认定为“问题学生”的男孩。院长对学生们实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但马修坚信这群孩子是有音乐天分的,为了帮助他们,他开始重新创作音乐,组建合唱团。最后,他成功地感化了这个“放牛班”的心灵,使他们开始充满希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生活。
看到这群“问题学生”,我不禁联想到小学时的自己。那时,我们的班级在整个年级是出了名的顽劣。几乎每位科任老师都因我们感到头疼,都认为我们是“朽木不可雕也”。三年级时一位阳光开朗的优秀女教师“不幸”成为我们的班主任。面对我们这个顽劣不堪的问题班级,她没有嫌弃,想尽一切办法来让我们学会成长。她给班级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海贝班,象征着快乐、友善、聪慧、勇敢。为了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她给每一位同学都逐一安排了属于自己的岗位,就像电影里的马修让每个孩子都在合唱团中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为了培养我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她鼓励我们尝试自己发起公益活动;为了让我们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她把枯燥无味的书面作业变成了实践性的“新鲜作业”——去一个新地方、结交一个新朋友、完成一项探究……就像马修带着孩子们离开黑暗的辅育院,走进春光明媚的新鲜世界里郊游。她和马修一样,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可是压力使她多次在我们面前情绪崩溃,她捂着心口,满脸通红地摇着头,抽噎道:“我真的很难受……我问心无愧,可我真的很想让你们变好!”在那一刻,我似乎在她身上看到了克莱蒙·马修的影子:无数次被人误解、无数次不被理解、无数次被人嘲弄,却又无数次无悔地为一群“朽木”燃起指明的星火。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我们的“新鲜作业”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的课题,甚至还被邀请去参加了电台节目。海贝班不再是四十个“朽木”的代名词,而是四十个各有所长、充满创造力的优秀孩子的代名词。每每回忆起过去的种种,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她和电影中的马修一样,感化了一群渴望被认可的孩子。
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恩师;我更愿感谢世界上所有的不放弃任何一位孩子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愿意坚信“朽木亦可雕也”!
点 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音乐家克莱蒙·马修以代课教师身份来到辅育院,通过组建乐团、开发音乐天分,感化孩子们充满希望地追逐梦想;“我”小学时“海贝班”的班主任,通过给每个孩子岗位锻炼、到实践中学习、研发新鲜作业,培养他们乐观、友善、聪慧、勇敢的精神品质。不同国度、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都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观”到“感”,“观”“感”统一,中心明确,以“感”为重点,鲜明表达了“朽木亦可雕也”的独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