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齐桓晋文之事》是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对于孟子的论辩智慧和仁政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师灌输法,尝试让学生以“美文纸条”的创新形式放手去写,最后制成美篇。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挖掘孟子的魅力,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教学目标:
1.以师生共同制作的“美篇”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
2.体会孟子的论辩艺术。
3.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孟子的“保民”思想。
教学难点: “保民”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激趣法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孟子的许多名言我们耳熟能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翻译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言知识,相信同学们会对孟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学习任务:(见大屏幕)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和相关资料,请各个小组以“美文纸条”的形式谈谈你对孟子的认识。老师课下把同学们的“美文纸条”收集上来,加以整理,制成了课件和美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二、合作探究,深入领会孟子作为“亚圣”的独特魅力。(请各个学习小组成员交流展示)
1.请同学朗读美文
时代给你一片一片荒野,你却要成为那高飞的雄鹰!你心怀天下,于是44岁周游列国 ,推行您的“王道之治”,“仁者无敌”,无奈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你的“仁者无敌”,不被采纳,但你依旧不忘初心,奔走呼告。齐、宋、晋、楚等太多的诸侯国都留下了你的足迹,我敬佩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与豪情!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及原因,着重理解“荒野”一词,具体看相关资料。(见大屏幕)
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演变为无底线的战争,残酷性大大增强,战争以彻底摧毁、吞并对方国家、掠夺对方财富为最终目的。战争动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与,动辄持续数年,,而战争带来的往往是人间地狱。《孟子·离娄上》记载:“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教师明确: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已初露端倪。面对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各个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百家,形成了精彩纷呈的论辩文化,那么我们看心忧天下的孟子做了什么呢?共同欣赏下一篇美文,请同学来朗读。
4.你以一辆木车,游访四方诸侯。你以一颗仁心,游说各方君主。巧转话题,善设比喻,因势利导,请人入彀。三寸之舌,演绎“仁者无敌”。一张嘴,对峙天下名士,一句话,沉默各方君王。
5.教师提问: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该同学所归纳的孟子的论辩艺术呢?
学生作答,明确:
(1)巧换话题:齐宣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君王,他一心想称霸天下, 因此,他让孟子谈谈齐桓公、晋文公为什么能称霸诸侯的事,但这与孟子的以“仁政”使人归顺的“王道”,背道而驰。所以孟子故意巧妙地避而不谈“霸道”,而把问题逐步引导到“王道”上去。
拓展:
“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公孙丑上》)例如:美国以人道为借口插手别国内政,发动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致使这些国家内部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2)因势利导: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激发对方的善端。
拓展: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是性善论者,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因此说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
(3) 善用比喻:采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形象地说明齐宣王对于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又用“缘木求鱼”、“充分说明行霸道的危害性。
(4) 引人入彀:先用“邹人与楚人战”的故事引出齐国称霸天下“以一服八”的下场,然后提出“行仁政”的主张及具体做法。使论证层层深入,跌宕生姿。
6.拓展:(幻灯片展示)
《孟子 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7.教师小结:
孟子的论辩总能开合自如,层层深入,生动有趣,又锋芒毕露,着实令人拍案叫绝!不愧为雄辩之才!
8.教师追问:
孟子是好辩之人吗?门人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请同学朗读美文:(幻灯片展示)
你说你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你不忍看到诸侯吞并,而生灵涂炭。
你不愿看到群雄厮杀,而流血漂橹。
你质问他们“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你劝谏他们“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你劝谏他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你劝谏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你劝谏他们“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你劝谏他们“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你劝谏他们“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你深刻高明的思想,勇敢执着的精神,心系苍生的情怀,才是你雄辩之才的内核!
9.请同学找出这段美文的关键词:“保民”,并概括出具体的做法。
明确:物质上:制民之产(富民)
精神上:注重教化)(育民)
10.教师解析:
(1)了解“保”字的字形演变过程。(见幻灯片)
(2)保,会意字。图形文字的“保”,是大人反手背着一个小孩,小孩正举起一手,作欢呼状。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儿背在背上以免各种意外。背子求安,这是中国古代的养育传统,因为古代的幼儿会面临野兽袭击、虫害、水火等各种危险,父母外出或下地时,只有把孩子背在自己背上最安全。这种传统一直沿续到现代。“保”有“保养”“保护”之意
11.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金句。
12.延伸: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3.课堂讨论:纵观历史,我们不能不说,“保民而王”是历史上形成的统治之术中的瑰宝。虽然这种“保民”无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地位高于一切”同日而语,但在那个年代,能认识到民众是致胜的根本,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请同学们结合现实,谈谈“保民”的意义。
学生讨论,明确当今社会“保民”的表现:
(1)精准扶贫
(2)(保障性住房
(3)农村合作医疗
(4)粮食直补
(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取消农业税 。
(7)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
联系《战狼2》、新西兰地震,满天都是中国的救援飞机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本中国的护照,就是我们的护身符!
教师进一步点拨: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千古名言。“得道”的实质就是“得民心”。 他曾对齐宣王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一个王者的胸襟,则必须臻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境界。也就是把“天下”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核武器扩散、能源危机、贫富差距,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等,早已跨越国界和民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都必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人类要想有效地化解全球,需要人类自身的精神觉醒。就需要超越以往那种丛林法则、冷战思维,形成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意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巨海,不能限也”,齐心合力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促使人类文明的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14.请同学朗读美文:
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大咖云集,百家争鸣。你想通过齐威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无奈一心称霸的齐威王对你的“仁政”主张毫无兴趣。齐威王派人送来一百镒上等好金,以示敬重。但你坚辞不受,扬长而去。在你眼里满地的六便士,不及你追求的月光!
然而你初心不改,百折不挠,宋、薛、鲁、滕、魏都留下了你游历的足迹,齐宣王时,你再次来到稷下学宫。你的雄辩之才,令齐宣王心有戚戚焉,但最终没有听从,发动讨伐,惨遭失败,让他心感愧疚,给予你很高的待遇,请你在齐国宣讲学术,将来为你养老送终。而你却决定回到家乡,著书立说。
好一个“君子喻于义!”
好一个“富贵不能淫!”
夫子之谓也!
15.看视频播放“力懂百科,带你了解稷下学宫”。
16.同学们齐读美文:
人们对英雄固有的印象或许是《战狼》中力挽狂澜的的冷锋,或许是《三国演义》中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你没有这些影视人物的传奇,却同样震撼人心,你未身披金甲圣衣,未踏七彩祥云,但你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你是光!你是圣人!你是英雄!
17..教师总结: 有人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从孟子身上,我们会感受到求大义、舍小利的人生气象,感受到到了他心怀天下,以民为本的大立意、大格局,而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孟子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相信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之光,将永远烛照后世。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是否给你一些启发,激发你的写作欲望呢?课下动笔来写一写儒家学派的另外两位人物孔子、荀子吧,期待你的精彩!
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完整版的精彩美篇欣赏,结束这节课吧!
板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仁 富民 雄 巧换话题 现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善用比喻 实
政 教民 辩 因势利导 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人入彀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