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背诵清单+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背诵清单+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17:47: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练习题
一、单选题
周恩来说:“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实行民族自治共和国那样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国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还有民族乡,在苏联叫自治共和国、自治省、民族州。这不单是名称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材料中的“不同”是基于()
A. 社会制度不同 B. 革命形势不同 C. 两国国情不同 D. 国土面积不同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C. 依法治国的政策 D.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据此,新中国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坚持民族平等 D. 加强民族团结
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对外开放的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①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③在自治区域内,当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颁布了这样一副春联:上联“二十四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高度自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构想
坚定不移地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统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下列史实从正面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有()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支援新疆的力度,投入巨额资金,在哈密地区援建了很多成目,这些援建项目主要涉及城乡住房、社会事业、科技、基层阵地建设、人员培训等。援建新疆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在()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 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之后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
歌曲《天路》中这样唱道,“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被高原人民称为“吉样的天路”的是(  )
A. 川藏公路 B. 宝成铁路 C. 青藏铁路 D. 青藏公路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材料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铸牢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制定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一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
(3)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取得了哪些成就?请试举一例。
(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我们要树立怎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 ,开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变化——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上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近40年的努力, 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作用
(3)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以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苏联是由多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社会主义联邦。中苏两国基于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故选C。
2.【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针对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符合题意;全面依法治国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措施,A排除;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但这不是基本政治制度,CD排除。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C
【解析】
C.题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表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C正确。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故排除A。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排除B。
D.“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一种制度,故排除D。
故选C。
9.【答案】B
【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事件,而非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排除带①的A、C、D三项。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②③④.根据题干“河南省加大了支援新疆的力度,投入巨额资金,在哈密地区援建了很多成目,这些援建项目主要涉及城乡住房、社会事业、科技、基层阵地建设、人员培训等”和所学可知,援建新疆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故②③④正确。
①.援建新疆与消除民族差异无关,故①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青藏铁路于2005年10月全线铺通,并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工程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被高原人民称为“吉样的天路”。
故选C。
13.【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
(2)川藏公路、新藏公路等。
(3)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
(4)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尊重,维护民族团结,文化上兼收并蓄;各民族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牢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4.【答案】(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修建青藏铁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等政策。(回答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背诵清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提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自治区名称 设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