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03 21: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七 单 元 爱 满 人 间
第__1_课时
教学内容:《爱的奉献》
内容来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
课 型:欣赏课
目标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及解读】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1.音乐表现要素: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创作于1988年,由黄奇石作词,刘诗召谱曲,最早是为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个故事而作。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凭借浅显易懂的歌词。舒缓温暖的旋律和高尚大气的主题,以及女歌手韦唯深情动人的演唱,一时传遍全国。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是歌词并没有具体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知识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具有初步音乐欣赏和比较浅显的音乐表演能力。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与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听流行音乐,而《爱的奉献》也是一首风靡全国的流行音乐,且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会经常听到这首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引起共鸣。
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爱的奉献》的创作背景。
通过朗诵歌词,对比聆听,区分歌曲的二段体结构,能用音乐要素表述出两段的不同。
通过聆听,哼唱,能用真挚的感情模唱歌曲。
通过观看图片、教师讲授,举例说出爱奉献、爱传递的方式。
评价设计:
在导入环节,受微电影启发,能说出“爱”“奉献”“传递”“帮助”等关键词。了解歌曲背景及作者。
完成表格内容,达到解析乐曲的目的。
会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模唱。
举例说出自己在奉献方面,可以做哪些事,填写心愿帖,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
导入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目标四 观看《爱的奉献》微电影,回答问题。(帮助、爱、传递等) 二、了解歌曲《爱的奉献》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和演唱者。 三、观看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韦唯演唱歌曲视频 (1)读歌词,感受朗读时音调变化,听旋律,对比朗读,感受朗读音调与演唱曲调之间的联系 (2)聆听全曲,回答表格内容 (3)用“lu”及唱歌词模唱歌曲 四、了解荥阳的爱心人士及事迹,学习手语。针对七小教师事件,谈一谈,我们怎样把爱心传递下去。 评价一 评价一 评价二 评价三 评价四 一、播放《爱的奉献》微电影。问题: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二、介绍歌曲《爱的奉献》:1.创作背景2.词曲作者3.演唱者 三、播放韦唯演唱版本《爱的奉献》 (1)朗诵歌词,提问“朗读时音调变化是怎样的?” (2)播放完整歌曲,提出问题:对比聆听两个乐段在速度、力度、音区和情绪上的不同。 (3)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模唱歌曲。 四、(1)讲述荥阳的爱心人士及事迹(2)教授手语(3)爱传递:七小教师等待大家帮助。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书写心愿帖,制作爱心树。让我们一起为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祈祷,为需要帮助的山区儿童捐献一点自己的衣物或者学习用品,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尊老爱幼,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位。为创造美丽和谐的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爱 的 奉 献
歌词 速度 力度 音区 情绪
第一乐段 叙述性 中速 p 低音区 抒情
第二乐段 呼唤性 中速 f 高音区 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