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难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难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3 23: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表示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6牛,F2=4牛,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  )
A.10牛,方向与F2方向相同 B.10牛,方向与F1方向相同
C.2牛,方向与F2方向相同 D.2牛,方向与Fl方向相同
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汽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降落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铁球在空中越落越快 D.火车匀速向右转弯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若,则肯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其中向右,向左。关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N向右 B.5N向右
C.3N向左 D.2N向右
5、生活中经常要估测、估算,下列估计正确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0g
D.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2N
6、如图所示,是重庆八中宏帆中学趣味运动会的“趣味球”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同学们同时用力拉着圆布的边绕,通过有节奏的收、放,让球在布上跳动,若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力
B.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C.球脱离圆布后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力
D.圆布托着球从最低点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布对球的支持力大于球的重力
7、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力将一长方体物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特静止,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减小压力,使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
B.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
C.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D.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8、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受到两个摩擦力
B.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C.a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9、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这是为了减小惯性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10、如图所示的惯性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图1钢球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是因为钢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图2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减小驾驶员的惯性
C.图3被打出去的那个棋子是因为没有惯性
D.图4松了的锤头能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锤柄有向下运动的惯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周末驾驶汽车行驶在裕华东路上,以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的;司机踩油门,汽车突然加速,加速后车里的乘客由于惯性会向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
2、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起跳扣球时用力蹬地,就能向上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排球在最高点静止时受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起跳后如果力突然消失,朱婷将向上做_________运动,排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排球的___________小。
3、汽车在向右行驶过程中突然 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小球突然向右摆动,小球共受到 _____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4、扫地时,为了打扫得更干净,同学们需要把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讲桌推开再进行打扫,小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讲桌时,讲桌未被推动,这时讲桌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N;当推力增加到30N时,讲桌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讲桌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_N。
5、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佳绩,图所示是跳板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此时可以发现跳板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后运动员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其惯性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在下落跳水过程中只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表明力可以改变运动员的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五一假期中,一家人开车回老家。已知汽车(包括人和物品)质量为4t,在平直的公路上15min匀速行驶18km,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08倍(g取10Nkg),求:
(1)汽车的重力;
(2)汽车的平均速度;
(3)求汽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2、一位质量为60kg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质量是20kg,在水平路面上以4m/s速度匀速行驶,g取10N/kg,求:
(1)这位同学受到的重力;
(2)该同学骑车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总重的0.05倍,求该同学骑车过程中的牵引力。
3、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阻力是其自身重力的0.2倍。(取)求:
(1)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多大?
(2)汽车以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若此时另外考虑到空气阻力大小是,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多大?
(3)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
4、 “人民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的汽车制造商推出的一款“迷你”电动汽车如图所示。彬彬先生在笔直的试驾场地以3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1min。已知人车总质量为700kg,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
(1)该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
(2)该过程中汽车受的牵引力。
5、把一个重力为10牛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上升时还受到了空气阻力的作用,其阻力大小始终为小球重力的0.02倍,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求:
(1)小球在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乙,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放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______倾倒 (选填“右”或“左”);
(3)如图丙所示,指出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错误: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两支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______。
2、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水平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要使小车每次在同一斜面上的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___(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_(选填“远”或“近”)。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它将做 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力不是 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该实验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由于这两个力是同一直线上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所以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即大小是
F=F1-F2=6N-4N=2N
方向与F1方向相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汽车从静止变为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改变,故B符合题意;
C.铁球在空中越落越快,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车匀速向右转弯,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时刻都在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如图可知两小球在表面光滑小车上,即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竖直方向受平衡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球运动状态不变即一定不会相碰,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二力的方向相同;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由于本题中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所以它们的合力大小
F=5N-3N=2N
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F1的方向相同,为向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5、D
【详解】
A.一个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 m,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其高度的二分之一,约为0.8m,故A错误;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5×104g
故C错误;
D.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00g,重力大小约为
G=mg=0.2kg×10N/kg=2N
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故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2N,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但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而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球脱离圆布后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上运动,球脱离圆布后,布对球就不再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圆布托着球从最低点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布对球的支持力大于球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时,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所以
f1=G
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墙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所以
f2=G
由此可知
f1=f2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BD.已知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受到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不受拉力,也不受摩擦力,否则b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也就是木块a对木块b并没有摩擦力,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知,木块b对木块a也没有摩擦力。故B正确,D错误;
A.木块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右的拉力F和向左的摩擦力平衡,地面对木块a有向左的摩擦力,但是木块b对木块a并没有摩擦力,所以,a只受到一个摩擦力,故A错误;
C.由于物体b对a有向下的压力,a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a的支持力,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惯性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也有惯性,故B错误;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车停止运动,而司乘人员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被撞伤,故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C正确;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图1钢球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是因为钢球原来是静止的,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因而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故A正确
B.图2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减小惯性对驾驶员的伤害,并没有减小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图3被打出去的那个棋子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图4松了的锤头能紧套在锤柄上,是因为锤柄和锤头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突然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而紧套在锤柄上,惯性是一种性质,它没有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运动 后方
【详解】
[1]驾驶汽车行驶在裕华东路上,路边的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运动的。
[2]当汽车突然加速时,乘客的脚随车厢一起加速运动,而身体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会向后倾倒。
2、相互的 运动状态 非平衡力 匀速直线 惯性
【详解】
[1]朱婷起跳扣球时用力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上运动了。
[2]朱婷起跳前是静止的,用力蹬地后,人就能向上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此时它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4]起跳后,如果朱婷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朱婷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排球的质量小,惯性小,其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排球容易被扣杀。
3、减速 两/二/2
【详解】
[1]汽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上方悬线应在竖直方向,当汽车减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慢,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上方悬线向右倾斜。
[2]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左上方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
4、等于 30
【详解】
[1]讲桌受到20N的推力时,讲桌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讲桌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前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静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推力是20N,静摩擦力是20N。
[2]讲桌受到30N水平推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讲桌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前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推力是30N,滑动摩擦力是30N。
5、形状 不变 重力 运动状态
【详解】
[1]跳板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其形状会发生改变。
[2]运动员向上跃起时,质量不变,则惯性也不变。
[3][4]忽略空气阻力时,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而运动员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加速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计算题
1、(1)4×104N;(2)72km/h;(3)3.2×103N
【详解】
解:(1)汽车的重力
(2)由题知,汽车行驶路程s=18km,时间
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小车所受的阻力为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所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答:(1)汽车的重力为4×104N;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72km/h;
(3)汽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为3.2×103N。
2、(1)600N;(2)40N
【详解】
(1)这位同学受到的重力
(2)该同学骑自行车的总重力
该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骑车过程中的牵引力
答:(1)这位同学受到的重力是600N;
(2)求该同学骑车过程中的牵引力是40N。
3、 (1)104N;(2)10200N;(3)不能通过
【详解】
解:(1)由于卡车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等于摩擦力
F=f=0.2G=0.2×5×104N=104N
(2)牵引力为
F牵=F+200N=104N+200N=10200N
(3)车质量为
不能通过。
答:(1)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04N;
(2)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0200N;
(3)不能通过此桥。
4、(1)500m;(2)137.2N
【详解】
解:(1)彬彬先生在笔直的试驾场地以3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1min,该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2)人车总质量为700kg,总重力为
G=mg=700kg×9.8N/kg=6860N
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所以阻力大小为
f=0.02G=0.02×6860N=137.2N
又因为汽车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
F=f=137.2N
答:(1)该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500m;
(2)该过程中汽车受的牵引力137.2N。
5、 (1)0.2N,方向为竖直向下;(2)10.2N,方向为竖直向下
【详解】
解:(1)小球在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2)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1)小球在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0.2N,方向为竖直向下;
(2)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10.2N,方向为竖直向下。
四、实验探究
1、2.80 左 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未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l=9.80 cm-7.00cm=2.80cm
(2)[2]如图乙,原来小车和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木块下部因受到车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随车一块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放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左倾倒。
(3)[3] 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事项:要观察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错误: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未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4)[4]如图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故选用两支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相同 小车进入平面的初始速度相同 慢 远 匀速直线运动 维持 改变 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推理法
【详解】
(1)[1][2]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3][4]从毛巾、棉布、到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
[5]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小车将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用到了实验推理法。
(3)[6][7]此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速度慢慢慢下来,当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摩擦阻力作用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8]由(1)(2)知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推理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