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3 18: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二年级选修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散文之部 通过学习《庖丁解牛》,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难点名称 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来领悟本文所阐释的养生之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发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庄子之道本身较为深奥,如若没有一定的思考见地,很难真正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怎么从“解牛”中悟出“养生”之理,需要拓展有关《庄子 养生主》有关内容辅助理解,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
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庖丁解牛》,很多人误解为本故事是在赞美一个技术娴熟的庖丁,其实庄子是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里面蕴含的深意颇多。在解决了字词疏通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庖丁“解牛”中蕴含的“庄子之道”。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第一段是描述解牛的场面。庄子是从哪两个方面对庖丁解牛进行生动的描述?他想要表达什么呢?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充分表达了庖丁解牛的得心应手与悠然自得。“庖丁解牛”不是在说技术,而是在述道;“庖丁解牛”不是在说事,而是在解禅。 第二段是通过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来谈“解牛之道”,庖丁具体解释了他解牛的哪三种境界呢?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解牛的三种境界,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小组合作交流)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地解牛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做到如此精妙?(用原文回答) 由“刀可养,故知生亦可养”可知,牛体和刀有何比喻意义?(自主探究思考)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从中可以明白到哪些为人处世的辩证法则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智慧的你,闻庖丁之言,得养生否?你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呢? 蕴含道理 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心、尽年。
小结 “庖丁解牛”的中心就是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也就是守持中虚的“缘督”,这是养生法的核心、也是为人处事的大智慧。人生亦如牛身,有筋有骨,坎坷曲折,要得心应手、自然灵巧地避开各种障碍与纠隔,这样才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大声诵读《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