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19: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4、教学重点:知道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5、教学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检测及课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检测及课堂展示
目标导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学科课本、学案文具)。2.目标导入(即情景引入,微视频、旧知识回顾、故事引入等)。3.设计有学习目标(学生读或者教师解读) 自学自研 一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1.教师查。 2.组长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钟)对学、合学(共同讨论研究预习时留下的难题,并订正好标准答案)。 2.展示:(展示每组5分钟之内、板书预展3-5分钟)抽签展示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 3.二查:教师参与学生的合学,检查各组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无学生不参与、不认真的现象。 4.此环节教师确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个共同体上去板书时,另一共同体在下面进行预展。 5.查学情。学生的导学案是否用双色笔。 6.学生的导学案里,上过的内容是否订正好答案。 7.教师是否及时进入点评。 巩固提升 (三查) 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通过练习试题 学教反思 课堂小结,学生的相关练习册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是否也用双色笔。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模块一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模块二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的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重要准备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者《共同纲领》 模块三 1、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者《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与开国大典有关的节日:国庆节 模块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历史事件: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模块五 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 2、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谈判的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模块六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西藏和平解放 【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2.内容:筹建新中国 3.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1.盛况 2.意义: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2.意义: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一个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摆在中国“两会”面前。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采用公元纪年 C.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徽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选举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彭德怀 3、“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5、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所指事件的国内意义是(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 二、材料分析题 7、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一次影响重大的会议】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6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 (2)下列图片中与这次会议决定有关的有:    。 (3)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说明了什么? 【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宴】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4)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6)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给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D 5、A 6、D 二、材料分析题 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A、B、D。 (3)政协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4)开国大典;毛泽东。(5)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6)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言之有理即可)
4